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为吸收液,采用旋转填充床分离微生物厌氧发酵沼气中的CO_2,考察了工艺条件对CO_2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液量越大、气液比越小、进口CO_2体积分数越小、操作压力越大、进液温度越低则CO_2的吸收效果越好,而床转速以适中为宜;在进液量60 L/h、气液比3.3、床转速1 000 r/min、进口CO_2体积分数40%、操作压力1.2 MPa、进液温度5℃的条件下,CO_2吸收率为57.4%,提纯后气体的CO_2体积分数为17%。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焦炭燃烧过程中使用钙基添加剂固硫的基础上,探讨了Fe_2O_3或K_2CO_3对CaO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种类对焦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SO_2和NO的浓度及总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加入Fe_2O_3或K_2CO_3替代部分CaO后,焦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SO_2和NO比单独加入CaO时均有所下降;向焦炭中分别混合3.0%(w)CaO),1.5%(w)CaO+1.5%(w)Fe_2O_3,1.5%(w)CaO+1.5%(w)K_2CO_3的添加剂时,焦炭的SO_2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69.93%,75.98%,79.98%,N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64.38%,79.73%,84.14%;加入Fe_2O_3或K_2CO_3后,钙基添加剂的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时增加了反应的活性中心数,因而复合添加剂能更有效地进行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3.
马国光  刘源海  牟雨 《化工环保》2015,35(6):579-582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分离模拟油田火驱尾气(CO_2-N_2-CH_4混合体系)中的CO_2。考察了吸附压力、吸附温度和气体流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吸附压力为0.6 MPa、气体流量为2 000m L/min、初始CO_2体积分数为13.01%的条件下,CO_2的穿透吸附量为60.34 m L/g,CO_2吸附率为78.92%,碳分子筛对CO_2的分离因子为8.233;在床层利用率为0.523的条件下进行降压解吸,当吸附压力降至0.1 MPa时,出口CO_2体积分数约为80%,CO_2的回收率可达96.38%。  相似文献   

4.
赵毅  王添颢  王晓慧 《化工环保》2017,36(5):503-508
由于CO_2在热力学上的稳定性和动力学上的惰性,高效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CO_2催化氢化反应以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主要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结构特性以及实验条件优化等角度综述了Ni基催化剂、Cu基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在CO_2催化氢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成氨含硫废气的综合利用:康开特(CONCAT)法生产硫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盛武 《化工环保》1989,9(3):181-183
1.概述山西化肥厂以煤为原料,日产千吨合成氨。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气,通过西德鲁奇化学与冶金工业公司开发的湿式接触法生产硫酸工艺,将湿的SO_2气体于高温下,直接在五氧化二钒催化剂上进行氧化,回收低浓度的H_2S,CS_2,COS,制取78%H_2SO_4。放空尾气SO_2含量小于200ppm,达到先进的排放标准。 2.废气来源 (1) 主要废气来自低温甲醇洗涤工序。其成份为:CO_2297.03、CH_40.48,H_2S2.03、H_20.17、CO 0.03、C_2H_60.26(单位为体积%),气量为21488标米~3/小时;温度20℃;压力1.45巴(绝)。 (2) 由氨回收来的酸性气体,含有微量的H_2S,NH_3和CO_2。气量为650标米~3/小时。 (3) 由氨贮罐来的弛放气,含有不凝  相似文献   

6.
以改性的有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Ti、Zr共柱撑有机膨润土(Ti-Zr-OPILC),并通过浸渍法负载Mn、Ce,制备得催化剂Mn-Ce/Ti-Zr-OPILC,运用XRD、BET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并考察了催化剂对NO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得到很大提高,Mn和Ce在载体上分散性较好;在反应温度为220℃、体积空速为40 000 h-1、n(NH3)∶n(NO)为1、初始NO体积分数为0.06%、O2体积分数为3.6%时,对NO去除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膜萃取—酸析沉降—络合萃取组合工艺对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膜萃取时,液膜油相(表面活性剂与煤油的混合液)与内水相(H2SO4溶液)的体积比2∶1、乳化液膜与废水的体积比1∶8、废水pH 13.0,硫酸体积分数10%、煤油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30 g/L、液膜萃取时间 15 min;酸析沉降时,废水pH l.0,酸析沉降时间30 min;络合萃取时,络合萃取剂(烷基叔胺N235与煤油的混合液)中烷基叔胺N235体积分数30%,络合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1∶4,废水pH l.0,络合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COD总去除率可达93%,吡啶去除率达99.9%以上,总磷去除率可达97%,BOD5/COD提高至0.32,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烯三胺(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CO_2。实验结果表明:MEA-MDEA-DETA 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明显大于DETA溶液和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但低于DETA溶液与MEA-MDEA复合胺溶液CO_2吸收速率之和;350 mL0.5 mol/L MEA-0.5 mol/L MDEA-0.3 mol/L 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为0.327 2 mol,小于相同体积0.3 mol/L DETA溶液与0.5 mol/L MEA-0.5 mol/L 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之和;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达到饱和时,溶液pH约为8.0,溶液电位约为-80 mV。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饱和后的再生温度为103℃,一次再生率约为87.5%。  相似文献   

9.
高俊炜  陈振乾 《化工环保》2016,36(6):661-665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CO_2在FAU分子筛上的吸附情况,比较了不同CO_2逸度下,CO_2在分子筛模型上的吸附位、吸附量的变化,拟合了其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吸附饱和状态下,分子筛的孔结构越大,对CO_2的吸附量越大,对于比CO_2分子更小的微孔结构,吸附几乎不发生;在低逸度下,CO_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小孔内,随着逸度的提高,CO_2的吸附量迅速上升;在高逸度下,吸附量的提高主要发生在大孔内;FAU分子筛吸附CO_2的过程符合Ⅰ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在高压下对CO_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低压下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厌氧-好氧两段生物法处理味精、土霉素、制霉菌素生产混合废水的试验获得成功。按4∶2∶1体积比混合的味精、土霉素、制霉菌素生产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COD_(cr),由3万毫克/升左右降至150—200毫克/升,两段总去除率大于95%,BOD_5由1.5万毫克/升降至10毫克/升左右,两段总去除率约99%。出水水质接近和基本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原水调节出水pH法预处理碱性印染废水,考察了n(H2O2):n(Fe2+)、Fenton试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原水与Fenton试剂氧化反应后出水体积比(配水比)对COD去除率及废水p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水COD为986 mg/L、原水pH为9.31、Fe2+加入量为12 mmol/L、n(H2O2):n(Fe2+)为2、反应时间为30 min、配水比为2的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为26.9%,出水pH为6.60.药剂成本较普通Fenton试剂氧化法减少70%.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化、萃取、反萃、除氟、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氟苯生产废水(简称废水)。工艺条件为:以硫酸为酸化剂,pH小于等于1;萃取温度10~25℃,搅拌时间大于4min,油水比(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1:4.0;反萃碱油比(NaOH溶液体积与油相体积比)1:3,NaOH质量分数10%;除氟时先加入2倍理论计算量的氯化钙、后加入氧化钙调pH至7~8;电催化氧化时粒子群电催化反应器槽电流2.0~2.5A,停留时间40~60min。处理后废水的COD、苯酚、F^-、石油类去除率分别高于99.3%,99.9%,99.8%,99.9%,苯酚回收率高于93.5%;出水COD、苯酚、F^-、石油类的浓度低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钙基吸收剂及复合氧化剂半干法脱除模拟球团烟气中的SO_2及Hg~0,考察了多因素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NaClO和NaClO_2为复合氧化剂、 NaClO与NaClO_2体积比1∶0.5、复合氧化剂质量分数3%、反应温度110℃、钙基吸收剂质量3.0 g、模拟烟气进气流量1.2 L/min的条件下,SO_2和Hg~0的脱除率分别为98%和93%,证明钙基吸收剂与复合氧化剂对污染物球团烟气中的SO_2和Hg~0有良好的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吸收转化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咪唑类离子液体物理法吸收CO_2的机理和研究成果以及季铵类、磺酸类和含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化学法吸收CO_2的机理和研究进展。通过利用离子液体的无蒸汽压、优良的溶解和催化性能、绿色无污染等特性,结合对离子液体的功能化设计,使其在吸收转化CO_2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络合萃取法从维生素B12发酵废液中回收丙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络合萃取法回收维生素B12发酵废液中的丙酸,确定了络合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0.5mol/L的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油水比(体积比)为1:2,常温下萃取3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单级萃取率为56%左右,四级萃取率可达98%以上。络合萃取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反复使用,使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炼油废水缺乏碱度而硝化效能受限问题,以CO_2曝气处理后的改性碱渣废水为碱度补充剂,按一定配比加入炼油废水好氧阶段以强化硝化效能。实验结果表明:经流量为1 L/min的CO_2连续曝气处理5 h后,碱渣废水p H可降至7.2~7.8,钙元素质量浓度可降低90.65%,并去除了部分汞、砷等有毒重金属;将该改性碱渣废水以1∶99的体积比加入炼油废水并进行生化处理,COD去除率可达90.2%;相较于未补充碱渣的炼油废水,出水ρ(NO3--N)提高25%~30%,硝化细菌菌群密度增加52%,污泥絮体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从烟道气中回收 CO_2的新工艺化学技术志 MOL,21[4],83(1983).采用溶剂抽提法回收烟道气中的 CO_2,溶剂的合理选择乃是该法的关键。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乙醇胺溶剂,但该溶剂极易被烟道气中的 O_2所老化,且对设备的腐蚀也比较严重,为此,美国道化学公司新开发成功一种溶剂(2-烷氧基乙胺),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及硫化学发光检测气相色谱法(GC - SCD)定性和定量测定炼油厂二硫醚类恶臭污染物二甲二硫、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乙基二硫醚的方法.当进样体积为0.1mL时,GC - SCD法的二硫醚最低检出限为0.1~0.2 mg/m3,二甲二硫和乙基甲基二硫醚的RSD不超过2.4%(n=5),二甲...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高、解吸压力越低、富液流速越大、N_2吹扫流量越大,则CO_2解吸率越高。综合考虑,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解吸温度45~65℃,解吸压力10~30 k Pa,富液流速0.08 m/s,N_2吹扫流量200 m L/min。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硫酸和H2O2溶液浸出废旧磷酸铁锂(LFP)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铁和磷,建立了全析因模型。方差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可靠,根据该模型判断出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固液比和硫酸与H2O2溶液的体积比(简称体积比)为对铁、磷元素浸出率影响显著的因素,浸出时间与浸出温度以及浸出时间与体积比为影响显著的二阶交互效应。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47 mol/L、浸出时间149.7 min、浸出温度69.1 ℃、固液比10.0 g/L、体积比1.0的最优条件下,由模型计算得到的铁、磷元素浸出率最高,达到95.55%和90.32%,与验证实验结果94.71%和90.06%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