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名称弱化了“安全第一” 安全立法历经20余年,起草牵头单位多次变更,由原国家劳动总局、劳动部、国家经贸委最后到国家经贸委管理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法律草案名称也是一变再变,从《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条例》到《安全生产法》,再到《劳动安全卫生法》、《职业安全法》,最终定名为《安全生产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员工从被招收录用、签订劳动合同起,到整个生产、工作全过程,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中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法定的权利?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邱成 《安全》2007,28(8):1-3
立法重心:从劳动安全到生产安全? 1981年,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保护法》)进入正式起草阶段,与之同步的有《劳动安全监察条例》.此前,《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矿山安全卫生法》已完成起草呈报国务院.鉴于《矿山安全卫生法》已完成起草,当时,国家劳动总局考虑起草《工厂安全卫生法》;后来,为了避免一事多法,国务院决定将几部法律法规合并,法名改为《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保护法》),由国家劳动总局牵头,化工部、冶金部、煤炭部、农业部、轻工部、全总等12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了起草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项基础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中,仅有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进行过初步的规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此外,各省市自行出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地位的降低,易引发不同地域在法律规定与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国家级权威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基础性劳动关系的需要,而且也为《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门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从而为整个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防护用品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防护用品。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法》也规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6.
事实劳动关系在我国的产生,与《劳动法》第19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的规定密切相关。尽管《劳动法》对此未明确规定,但随着学界将法条中的“应当”理解为“必须”、将书面形式理解为成立或生效要件,及原劳动部若干规范性文件对此概念的不断重复,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中常见概念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不仅没有任何劳动法律或文件明确界定其概念,相关规定还时有抵触。((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能否结束对事实劳动关系的理论争议及实务中的困惑,直接涉及劳动合同形式与效力问题。本文就此进行系统分析,拟为《劳动合同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颁布已经十年。《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十年来,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大大加快,迄今为止,已出台50余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建立起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职业劳动行为所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其效力与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当事人的利益得失,也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都应对此表明妥切的立法态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法理上是处于不同位阶的单行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在法律上是处于同一位阶的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因而,《劳动合同法》可以补充、细化并有选择地突破《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运行规则。为实现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等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补充、细化和突破,应当坚持四个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0.
获得劳动保护是公民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劳动是生存权利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对劳动者加强劳动保护,劳动者在生命、健康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工作,劳动权对劳动者而言就毫无意义。我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动安全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实践中劳动安全的形势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着手起草《劳动安全卫生法》 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始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1981年3月,原国家劳动总局牵头起草《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保护法》)。起草领导小组由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化工部、冶金部、一机部、轻工部、交通部、铁道部、农业部、国防工办、国家建委、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实施已有10年。10年来,《劳动法》在调整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样,现行《劳动法》的不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完善《劳动法》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为加强劳动保障问题的研究,学会成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10月20日,劳动法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汇集了高校、法院、劳动保障局、工会、企联及专业编辑等各方面从事劳动法研究工作的人士。并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 ,人身安全是最可宝贵和最受关注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早在80年代初期 ,原劳动部就提出制定《劳动保护法》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该法至今尚未出台。今年国务院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 ,设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负责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决定把尽快制定《安全生产法》作为重点工作 ,集中力量组织修改 ,争取早日出台。一部如此重要的综合性安全生产法律历经2…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修改《《劳动法》》的呼声很高,但作为一部法律整体上修改有其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首先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一般来说,行政法规和一般法律作为我国法律的两种表现形式,存在着位阶上的差别,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若《劳动合同法》由国务院制定作为一部较低效力行政法规,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将成为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部较高效力的法律。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可以并且应该在内容上对不符合现实的法律制度进行纠正和突破,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制,弥补《劳动法》的不足。但这次《劳动合同法》只是在原来的框架内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关注,既是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失衡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近二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我提出过制定就业促进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新法来完善劳动法制的建设,更直接提出过修改《劳动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17.
记者:《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劳动保障领域的基本劳动法律,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对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保障体制改革,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在连续几年滑坡之后,出现好转的势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说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1995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二、从1995年1月1日起《劳动法》正式实施。为了配合贯彻实施《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劳动部颁发了配套法规《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劳动法理论与实践中,“有利原则”尚未被充分关注。但是,研究该原则的法理基础、地位、效力、适用范围、主要功能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等问题,对于我国制定《劳动合同法》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文龙 《劳动保护》2005,(11):59-59
这些年,企业对《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讲得不算少,但有的企业在生产工作中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单位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没有找准与本单位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切入点,或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原则,执行起来把握不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