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市场机制的导入,产业经营的传承,行业模式的变迁,经营方式的选择,资源的集中与对接等方面,回顾了再生资源行业过去30年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门峡段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水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变化趋势预测是维护和管理当前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影响水质的有物理学、化学、水力学、生物学、气象学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相当多的影响变量.现有的基于数学表达式的水质预测模型很难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预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利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水质所处状态概率,实质上是预测水质指标带有一定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在可以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扩大了预测的范围,相对地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介绍了马尔科夫模型的基本原理,并且将其应用到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水质预测中,总体效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废旧电脑产生污染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如何处理这些高速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并将其有效地资源化已成为困扰环境保护的难题.结合国内外当前对废旧电脑的处理方法,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战略环评与流域水电规划环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战略环评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战略环评的概念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云南省广泛开展的水电开发活动,论述了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根据云南省内几条流域水电开发的环评实践,提出了流域水电开发环评应关注的重点,包括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正确掌握环评政策,关注流域水电建设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累积影响,有效保护以鱼类为主的水生生物,确定流域的最小生态流量,重视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6.
脱硫石膏品质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石膏生成过程的分析,得出了影响石膏品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改善石膏品质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脱硫石膏和天然石膏的成分,说明脱硫石膏的可利用性,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介绍了脱硫石膏在工业、农业上的一些用途.  相似文献   

7.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500kV高压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提出了减缓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以实现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植筋技术在脱硫烟道改造、加固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植筋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认为植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看好,其应用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布的数据,对国家和行业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起了一定的参谋作用,但缺乏权威性、规范化和准确度,数据相互矛盾的现象时常发生.提供准确数据,既为制定法律、法规、规划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又是相关行业为政府机关和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据库迫在眉睫.并提出研究和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据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SNCR-SCR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SNCR-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结合了SCR技术高效、SNCR技术投资省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熟的工艺.详细介绍了混合SNCR-SCR工艺的特点,并结合台湾某电厂的运行资料,将这种工艺与单一SCR和SNCR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盐酸溶液对蛭石进行浸渍处理,考察了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对气态单质汞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对气态单质汞的吸附效果好于未改性蛭石,盐酸浓度为4.0mol/L时,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对气态单质汞的吸附效果较佳;进气中气态单质汞的质量浓度越高,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对气态单质汞的去除率越低;适当提高吸附温度对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吸附气态单质汞较有利;降低蛭石粒径,盐酸溶液改性蛭石对气态单质汞的去除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以氯丹的挥发率和分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微波辐照条件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丹的挥发率随微波辐照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氯丹的分解率则无明显变化;当活性炭与土壤质量比为9∶120时,氯丹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9%;氯丹的挥发性能在前20min内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氯丹的分解性能则刚好相反;当土壤含水率为15%时,氯丹的挥发率最高,为2.5%,而氯丹分解率最小,为16.8%;在酸性偏中性范围内氯丹的去除效果较差,随土壤p H的不断增大,氯丹的挥发率明显升高,且氯丹的分解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膨润土为基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多孔黏土异构材料(PCHs),采用SEM和BET技术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气态萘的吸附。考察了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吸附机理。表征结果显示,PCH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兼具微孔和中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0℃、初始萘质量浓度为560 mg/m3、相对湿度为0时,PCHs对萘的平衡吸附量达370 mg/g,远高于膨润土和有机膨润土;吸附为放热过程,温度越高平衡吸附量越低;平衡吸附量随初始萘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水蒸气的存在导致萘的平衡吸附量减小;萘在PCHs上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物理吸附和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树脂吸附法处理分散蓝NKF脱磺母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NDA-9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处理分散蓝NKF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磺母液(废水)进行了研究。在试验条件下,废水经吸附处理后COD由7500mg/L以上降至700mg/L以下,去除率达90%以上,树脂的脱附率大于98%。吸附出水经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后,出水COD降至100mg/L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机陶瓷超滤膜和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处理亚甲基蓝(MB)模拟废水,考察了废水中SDBS、MB浓度及废水pH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BS浓度影响MB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当废水中SDBS浓度为1.20 mmol/L(即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废水中MB浓度为1.00 mmol/L、废水pH为9.0时,超滤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透过液中SDBS浓度和MB浓度分别为0.06 mmoL/L和0.01 mmol/L,MB的截留率为99.2%,膜通量为309.6 L/(m~2·h).SDBS对MB超滤过程的强化机理主要为MB与SDBS形成结合体析出及SDBS胶束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除尘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IPC系统一的T/R微机控制设备、低压微机控制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该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并对其网络控制功能和智能化闭环控制功能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数据计算及分析一般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工作量大且易出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数据计算及分析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数据处理计算及分析自动化及系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自制的包被原和抗萘多克隆兔抗体,建立了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萘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工作曲线线性方程为I=8.394logρ+50.21(I为抑制率,ρ为萘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10~(-3)~10 μg/L内的相关系数为0.985 6,方法灵敏度为0.944 μg/L,检出限为0.250 ng/L,回收率为86.00%~106.00%,批间误差为5.00%~15.00%,批内误差为2.00%~8.00%,与四种结构类似物的交叉率均小于14.0%.  相似文献   

19.
中孔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3+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柳  童仕唐 《化工环保》2012,32(1):75-80
采用模板法和氢氧化钾化学活化法制备出不同中孔率的中孔活性炭并用于水中Cr3+的静态吸附,探讨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3+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0、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120min、活性炭加入量为2.0g/L以及活性炭中孔率为80.0%~90.0%时.中孔活性炭对溶液中Cr3+的去除率达到98.5%.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活性炭对Cr3+吸附的等温线,发现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活性炭吸附Cr3+拟合程度更好.活性炭中孔率的增大有利于提高Cr3+的平衡吸附量,但同时还受到活性炭表面酸总量的影响.吸附Cr3+前、后活性炭的FTIR谱图表明,Cr3+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吸附废水中的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活性污泥吸附处理含铍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模型,研究了吸附后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存在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铍离子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活性污泥在溶液中的分散性非常好,污泥微孔内扩散效应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扩散速率主要由液相向固相的传质速率所控制,铍在污泥上的吸附主要为快速的表面吸附。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数据既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也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Langmuir曲线的相关性还较Freundlich曲线高,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处理后污泥的连续提取实验研究可知,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中铍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交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