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物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物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多环节烃、农药、多硝基芳香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石油和燃油添加剂污染土壤、水体的植物修复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概括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生物修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有机螯合剂在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机螯合剂的存在能促进土壤中的固相Ni向水溶态转化,提高Ni的生物可利用性。本文讨论了土壤中镍的存在形态以及有机螯合剂对土壤中镍形态的影响。并从植物吸收Ni的机制出发,阐述有机螯合剂对植物吸收Ni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植物修复的螯合诱导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并对植物修复螯合诱导技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有机螯合剂的存在能促进土壤中的固相Ni向水溶态转化 ,提高Ni的生物可利用性。本文讨论了土壤中镍的存在形态以及有机螯合剂对土壤中镍形态的影响 ,并从植物吸收Ni的机制出发 ,阐述有机螯合剂对植物吸收Ni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分析了植物修复的螯合诱导技术的一些局限性 ,并对植物修复螯合诱导技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详细阐述了植物修复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超积累植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超量积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及其解毒机理,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堆肥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堆肥化处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堆肥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指出了堆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环境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适当的植物不仅可用于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还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相对较低等特点,使常规土壤修复技术如客土法、化学淋洗法、固化稳定化等的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提取技术是修复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富集植物种类、超富集植物的评判依据、富集植物对重金属提取机制,重点分析了植物提取技术在农用地修复应用中的效果、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最后对植物提取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红萍在植物治污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治污是利用植物清除土壤和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进行环境治理。水生蕨类植物红萍具有一定的耐污能力 ,可以通过植物活体的富集作用和干体的物理吸附作用 ,从溶液中吸附多种重金属元素及通过植物挥发作用 ,将吸入的硒盐转化为挥发态。在污水中养萍可以去除COD和进行生物脱氮除磷 ,并设计出相应的养萍盘和生物稳定塘系统进行废水处理 ;利用红萍干体填充的滤柱可以用于电镀污水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吸附回收。本文对红萍近年来在植物治污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描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有机废水处理中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 ,结合了近年来关于三维电极等应用技术以及复极固定床电解槽 (BPBC)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文献 ,概括了BPBC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现状 ,并提出了目前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有许多优点,但当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时,通常修复效率较低。研究了添加外源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镉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富集Cd的影响,以及3种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Cd形态及小飞扬草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有机酸强化小飞扬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为247 mg/kg时,种植15 d后,3种有机酸均提高了小飞扬草根和地上部Cd含量,强化效果:草酸>柠檬酸>苹果酸,10 mmol/kg草酸的加入使小飞扬草地上部分Cd含量达最大值77.21 mg/kg,比对照组提高87.72%。加入有机酸使土壤pH从7.65下降至6.01~7.45,BCR三步提取法分析土壤Cd形态结果表明,酸溶态Cd含量增加,残渣态Cd含量减小。加入20 mmol/kg苹果酸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根细胞膜透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加入5、10和20 mmol/kg的柠檬酸、草酸和5、10 mmol/kg的苹果酸均显著增加了小飞扬草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减小了根细胞膜透性。说明添加3种外源有机酸能强化小飞扬草修复Cd污染土壤,利用外源有机酸很有可能成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的特性、POP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判定基准 ,综述了其分析和研究方法及治理技术 ,归纳了POPs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规律,实验构建了不同水力负荷下的潜流+潜流、潜流+表面流、潜流+潜流+表面流、表面流+表面流等人工湿地单元组合成的5个复合人工湿地.连续运行一年以来,各复合人工湿地对BOD5、COD和SS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1.9%~94.7%、69.3%~75.8%和92.3%~93.9%,相对于多级表流湿地,多级潜流湿地更利于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的去除;BOD5、COD和SS主要在各复合湿地的第一级湿地单元内得到去除;复合人工湿地对COD去除效果秋夏季两季好,春冬两季差;复合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悬浮态BOD5和COD,出水中部分溶解态有机物难以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修复氮、磷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去除氮、磷一直是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鉴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存在的操作难、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利用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净化水质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水生植物修复氮、磷污染水体的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机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不同植物种类开发、植物组合优化以及植物的净化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施加多种强度的交流电场(0、0.5、1.0 V·cm−1)和不同种类的有机物料(黄腐酸钾、紫云英),研究了交流电场及其与有机物料联合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交流电场促进了东南景天的生长和对重金属的吸收,以0.5 V·cm−1作用最佳,在电场处理组20 d后东南景天地上部Cd积累量比不施加电场的处理组提高了48.1%。交流电场和有机物料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东南景天对土壤镉的累积,施加黄腐酸钾处理组有利于土壤酸可提取态Cd的提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6.35%。在交流电场为0.5 V·cm−1条件下,以0.3%施用效果最佳,施加黄腐酸钾和紫云英分别是对照组(施加交流电场,不施加有机物料)的3.65倍和1.73倍。有机物料和交流电场的共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景天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 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生物修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DDT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植草方法研究为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物的浓度为 0 .2 15mg/kg的土壤中 ,种植 10种草 3个月后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总含量分别降低 19.6 %— 73.0 %。种植不同品种的草对土壤中污染物有不同的去除能力 ,其中以种植丹麦产的Taya草 (Per .ryegrass)与美国产的Titan草 (Tallfescue)为最强。用种植草的方法修复受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的土壤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在去除土壤中DDT的作用上 ,草的吸收是轻微的 ,只占原施药量的 0 .13%— 1.0 8% ,土壤中污染物消失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