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生高等植物对水中悬浮固体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悬浮物的水流,在流经由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石菖蒲、菱、金鱼藻、轮叶黑藻、亚洲苦草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时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群落及群落中每种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但不同种类的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浓度降低的效果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2.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在太湖一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早莲子草、风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变生态位的喜早莲子草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77.2%、90.1%、58.3%,透明度提高1.5倍:对喜早莲子草覆膜并间种沉水植物,这一镶嵌组合群落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65.7%、90.7%、58.7%,透明度提高1.6倍。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富营养化湖水在围区内滞留时间达7.33d时,经越各处理的镶嵌组合群落使围区内水体透明度达90~100cm,比围区外提高2.6-3.0倍,对TN、TP及NH4+-N的浓度分别比围区外降低37.5%、52.0%及75.4%;而滞留时间低于4.33d时,净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生维管束植物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介绍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综合生物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自屏影响净化水质,降低溶解氧浓度;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提高“系统”的生态处理功能,同时获取资源化效应。综合生物塘处理1吨污水产生的资源价为0.64元,日处理150吨污水的资源效益为95.8元。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技术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物生物监测的理论及其优越性和主要方法,对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简要分析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意见,展望了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与数学分析结合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质酸化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评价了水体酸化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忍耐pH的阈限为5.0—5.5.  相似文献   

6.
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技术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筑4个不同类型的湿地,筛选出了适用于“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中的最佳人工湿地形式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最佳的湿地形式为茭白+煤渣+复合潜流。考虑到经济因素,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空心菜替代茭白.也能满足处理效果要求.  相似文献   

7.
入湖污染河流对受纳湖湾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滇池重污染湖湾——福保湾的污染现状及入湖污染河流对湖湾水质的影响,并为福保湾污染底泥固化技术示范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在福保湾布设15个采样点,采集并分析表层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的含量. 结果表明,福保湾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对湖湾水质有较大影响. 河口附近水域水质较差,ρ(TP)高达0.7 mg/L,以不溶的颗粒态磷为主;ρ(TN)为7 mg/L左右,其中的50%以上以NH3-N的形态存在. 随与河口间距离的增加,上覆水中ρ(TN)和ρ(TP)逐渐降低. 在距河口300 m的水域范围内,ρ(TN)和ρ(TP)的空间分布规律与A.B.卡拉乌舍夫扩散模型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处理厂对高碳源废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水碳源不足,极大限制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厂有效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诸多企业却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处理含有高碳源的生产废水。本文从提高污水厂进水碳源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典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生化和物理特性,提出污水排放优化方法,即有选择地允许部分企业污水直排,提高进水碳源,稳定生物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推导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NO3-水质基准,收集了NO3-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然后分析了不同水生生物类群的毒性敏感性,并分别采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基准值推导.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类群的水生生物对NO3-毒性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敏感性排序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甲壳纲>昆虫纲>腹足纲>双壳>两栖纲>辐鳍纲.3种基准计算方法得到的基准值存在一定差异,最终推荐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87.97mg·L-1和5.17 mg·L-1为现阶段NO3-(以N计)的水质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基准值.  相似文献   

10.
太湖蓝藻水华衰亡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在太湖草型区、藻型区及河口区采集原状泥柱进行加藻培养实验,监测培养过程中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磷酸根(PO43--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蔽光培养导致加藻体系中蓝藻大量死亡,形成水体极度缺氧环境(DO接近0),沉积物氮、磷释放量改变,上覆水NH4+-N、PO43--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