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期间水体构成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玲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2):40-42,93
介绍了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期间水体的构成,分析了其支流水质状况以及浑河沈阳段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支流河是浑河补水的主要来源,污水处理厂尾水已成为支流河和浑河干流的主要补水来源,其中上游径流38%,污水厂排水8%及细河、蒲河、满堂河和白塔保河等5条支流河补水54%;浑河沈阳段污染源数量最多的是农业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55.33%;其次是生活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26.19%;再次是工业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18.43%;最少的是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0.05%。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有鱼场、餐饮企业及民俗接待较为集中的自然村等3类主要的污染源,其中鱼场排水携带的污染负荷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大,是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TP、TN入河污染负荷量分别为836.6kg/a、6693.1kg/a,分别占长园河流域入河总量的79.1%、79.1%。  相似文献   

3.
以琼江流域(安居段)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评估了研究区内蟠龙河等4条子流域的污染情况,以期为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6年研究区农村非点源TN、TP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 319.98,220.5 t,TN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贡献率为54.41%;TP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源,二者总贡献率达74.37%。4个子流域中,蟠龙河流域、石洞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玉丰河流域和会龙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规定,对广东黄冈河流域的水质进行了较详细而全面的分析.监测结果显示黄冈河流域的BOD5、CODCr已达Ⅴ类水质,其他监测项目均达1类标准,需氧污染成为黄冈河的主要污染问题.研究中针对黄冈河流域的污染源和污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解析及分类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流域173个县(市、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种植、水产养殖4种污染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污染排放强度进行聚类分析、敏感性评价及空间解析,解析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地区、重点污染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污染源贡献大小对流域进行分类控制.结果表明,2009年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206.74×104t、66.49×104t、8.74×104t;排放强度分别为7.69、2.47、0.32 t·hm-2;COD、TN、TP排放比重分别为73%、24%、3%.识别出COD、TN、TP的主要贡献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解析出淮河上游沙河、颍河、北汝河、贾鲁河以及清潩河等子流域为整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区和优先控制区,畜禽养殖为流域优先控制区中的重点污染源.畜禽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分别是流域污染贡献率最高和控制难度大的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对入河污染物的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的发生及估算方法进行阐述,为查清流域入河排污口的废污水量大小、分布、污染物质的组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损失,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邓欧平  孙嗣旸  吕军 《环境科学》2013,34(4):1284-1290
本研究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农业流域——长乐江流域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构建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将流域内各种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概化设置和相应管理操作与模型进行有效耦合,利用近3年的流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建立了该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模拟估算了流域不同非点源氮的入河量,并着重分析和识别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结果表明,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对河流总氮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35%、32%和25%.不同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性污染源具有明显差异.从时间分布来看,土壤氮库和大气沉降所产生的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在雨季,而氮肥污染则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从土地利用分布来看,园地和人居地非点源氮素的控制性污染源分别是氮肥施用和生活排污;而水田和旱地的三大污染源(氮肥施用、大气沉降和土壤氮库)入河量相差不大,需要同时控制.因此,治理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问题,应分时、分区、分类制定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府河武汉段流域水质及主要水污染源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2015年府河武汉段城镇生活是最主要污染源,其COD和NH_3-N入河量分别为16 552吨和4 779.87吨,占各类污染源总入河总量的58.46%和78.31%;COD、NH_3-N和TP排放量已超过承载力,为了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需分别削减排放量988.59吨、2 930.82吨和201.05吨。针对府河武汉段的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理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推进流域联防联控等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电建集团已形成的"以水环境改善为核心,以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的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以环巢湖的兆河流域为例,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生态基流和水生态系统平衡分别确定水环境改善方案、水资源保障方案和生态修复方案,并评价工程实施后水质达标状况。结果表明:兆河流域污染源贡献量最高的类型为城镇生活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小流域为县河;流量在75%保证率下兆河流域COD、NH_3-N、TP和T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438. 61,370. 42,70. 76,367. 50 t/a;县河流域污染负荷削减分配量最高;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措施实施后,兆河流域污染负荷低于水环境容量限值。  相似文献   

10.
张培  张宽  靖中秋 《环境保护科学》2020,46(3):67-70,137
为了明确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负荷,运用输出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面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了污染评价,识别出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结果表明: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入河贡献依次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1.56%、27.74%和10.70%;污染物入河贡献依次为总氮、氨氮、总磷和COD,总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3个乡镇,其累计产生和入河污染负荷比均超过了50%,为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11.
收集调查了2015年西门江流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排污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情况的基础数据,依据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结果表明,对西门江影响最大的污染源为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村面源的排放,占比分别为28.2%和31%,这两大污染源超过了50%的占比;其次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占比为22.1%;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物排放占比17.3%,工业污染源占比1.5%。流域主要污染问题为:流域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县城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不分问题突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持续加大增加西门江承污压力。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流域面源和农村研究是政研中心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主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技术规范研究,承担国家和地方农村及流域面源污染管理政策制定、政策措施效果评估技术方法研究、流域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示范工程设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编制等技术支持工作。2018参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牵头农业源入河系数测算技术方法研究。参与发改委、生  相似文献   

13.
茅岭江流域入河污染源问题诊断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与调查2012年茅岭江流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排污及其污染物处理处置情况的基础数据,依据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染源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占总入河污染物量的36.3%;其次为畜禽养殖,占27.6%;第三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占13.9%;其它污染源排入的污染物入河量较少,占22.1%.文章还分析了流域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上述三种污染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NH3-N 410.24t/a,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相似文献   

15.
流域污染负荷解析与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 NH3-N 410.24t/a, 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了牡丹江流域重要污染源调查分析.2015年,牡丹江流域共排放废水10 407万吨,COD排放26 040吨,NH3-N排放3 662吨,生活源是主要的排放源;流域内林口县污染源数量最多,海林县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干流,达到119个,海浪河和乌斯浑河各分布13个和36个.在污染源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流域水质改善"为核心目标,提出了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含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了武宜运河全线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是武宜运河流域总氮、总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且以养殖业为主,生活污染源是太湖流域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且以农村生活污水为主;武宜运河水质以氮磷污染为主,总氮污染最为严重。武宜运河核心区研究范围占总研究范围的比例为35%,总氮、氨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占研究范围内各类污染物总入河量的42.8%,45.0%,34.1%,污染分布重点区域为武进前黄镇、牛塘镇及宜兴和桥镇所辖行政村。研究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分布重点区域为武进前黄镇、牛塘镇、宜兴屺亭街道及和桥镇;生活污染源氮磷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高新区及牛塘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其次是屺亭街道和前黄镇的农村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8.
沱江流域总氮面源污染负荷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肖宇婷  姚婧  谌书  樊敏 《环境科学》2021,42(8):3773-3784
根据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受总氮(TN)面源严重污染的现状,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2007~2017年该流域来自各面源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并利用空间重心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沱江流域TN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转移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精准防控和预警沱江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07~2017年畜禽养殖污染源对整个流域的TN污染负荷贡献率每年均在45%以上,是TN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贡献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农田固废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贡献率则呈增加趋势.TN总污染负荷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污染负荷最大,达到5.7×104 t,2017年最小,为4.69×104 t.污染负荷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变化及降雨径流的不均匀分布驱使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流域东南部是畜禽养殖、农田固废类和农田径流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东南部各区县的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人口转化,进而驱动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源的TN污染负荷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转移,其转移范围高达66.35 km2,由此确定的最小边界圆是污染源污染负荷变化的重点识别区域,沱江流域西北部则是农村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TN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本研究拓展了环境科学领域对流域污染负荷时空演变的探究方法,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晰区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物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污染治理对策的前提.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聚类分析(CA)被用于研究2015~2019年秦淮河流域29个监测站点的11个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SIAR同位素源解析模型解析秦淮河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秦淮河流域河道水体总体为中度污染,TN浓度超标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2015~2019年WQI值呈现下降的趋势;空间聚类和PMF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区、溧水主城和江宁大学城内的河道及牛首山河,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商服业污水(28.88%)及工业废水排放(27.43%);②中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的江宁开发区和秣陵街道及中上游的禄口街道内河道,主要污染源为城乡生活废水和商服污水(31.62%)、工业废水(27.25%)和内源污染(24.76%);③低污染区位于秦淮河流域湖熟街道内河道及二、三干河,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8.79%)及农业非点源污染(24.3%);云台山河子流域内NO3--N是氮污染物在子流域受纳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SIAR溯源结果显示云台山河子流域的NO3--N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61%)和土壤有机氮(34%).本研究结果可为秦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结合当前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尚不健全、高精度水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不足的问题,以湟水流域为例,基于环境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包括工业源、城镇生活源、畜禽养殖源等点源与农村生活源、农业种植面源及城市径流面源的全口径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与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湟水流域生活源与农业种植面源已取代工业源成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来源,污染源沿主要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热点区域位于北川河中下游、云谷川河下游和小南川河下游等区域;2015年以来湟水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污染负荷呈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流域亟需针对性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制定水系带状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