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线旅游时代的到来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地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旅游发展业态与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旅游地开发和营销成为旅游地政府、投资者和管理者等旅游地利益相关群体关注的焦点。基于网络环境中旅游者留下的数字足迹,以苏州园林为例,运用ICTCLAS、ROST-CM和Arc GIS软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探索旅游者行为数字足迹在旅游地的空间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数字足迹在心理空间响应上表现为"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特征,类型涉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旅游线路感知和旅游景点感知。2地理空间响应在热点、热区和活动轨迹分布上形成"空间集聚、圈层分布和中心放射状"特征。3从响应机制来看,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和空间分布,旅游者在线口碑分享影响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旅游者网络行为影响旅游者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丁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6):569-570,562
旅游城镇化是指发展旅游业的地区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食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使生产、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与居民大量在此聚集,逐渐形成具有明显职能特色的城镇的过程。分析旅游城镇化现象产生的动力机制是旅游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九华山为例,分析了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内外多维动力系统,并结合九华山独特的佛教旅游地特征,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九华山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满意度是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关系对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引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两个因素构建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关系模型,分析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和满意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世界遗产地苏州古典园林、黄山和三清山的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自我效能感和旅游者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旅游者自我效能感和旅游者社会责任感分别对旅游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这些为研究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之间的复杂心理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这种复杂的心理关系对旅游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绿色旅游”标志——“绿色环球21”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绿色环球21”——通向可持续旅游之路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产业。到2010年,旅游业将创造3亿3千万个就业机会和10万亿美元的价值,增加125%的国民生产总值。政府和产业界都明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当地人民收入增加,自然与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者与旅游地人民之间的沟通得以实现。为此,二十一世纪的旅游业必将实行更严格的环境管理标准。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旅游者也会自觉地寻求“绿色度假”和对…  相似文献   

5.
不同主体的旅游开发对社会的影响--以云南石林景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和新测量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石林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开发活动带来的旅游社会影响的不同态度,得出不同的主体对旅游社会影响的态度差异性和趋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实现途径,以期为下一步的旅游调整性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开拓和深度开发对保持旅游地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选取我国重要的山岳型旅游地——峨眉山为样区,在对开发理论和作为传统山岳型旅游地的峨眉山的旅游产品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峨眉山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法的扎根理论对我国十大古村镇官方旅游微博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古村镇旅游地微博营销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发现,十大古村镇主要从形象塑造—营销推广—客户关系管理三个层面进行营销宣传,即:①从物质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社会形象四个维度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②利用公关宣传、软文资讯和口碑传播等营销推广活动促进旅游者旅游行为的产生。③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来维持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边境型旅游地因其独特的边境自然风貌、浓厚的异族风情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地考察,根据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和二手资料,与海滨型旅游地普陀山、古村落型旅游地西递和宏村、山岳型旅游地泰山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内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旅游效果等,并就促进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土耳其巴巴多斯政府把针对旅游者的“侵扰”定义为“使用猥亵语言、手势和行动,挖苦、虐待和侮辱人”。当一种行为超出了人的承受范围,就变为侵扰。在旅游景区侵扰行为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重游率。可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者侵扰问题的研究较少,还没有找出侵扰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提出了5种侵扰类型:过度兜售、语言侮辱、暴力侵害、性骚扰、毒品贩卖,分析了侵扰对旅游地的影响和侵扰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试图使政府、旅行社、酒店、景点、交通和购物服务提供者重视侵扰对地方和全国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冲击,从而改善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环境,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酒店等住宿设施是体现旅游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现有实证研究中,鲜有基于游客需求侧维度的系统解读,亟需一个能对多元结论提供合理解释的分析框架,以明晰不同结论的场景约束条件和应用价值边界。以携程旅行网上发布的桂林游记作为数据来源,提取游客旅游轨迹中的住宿信息,运用聚类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句法等方法解读桂林市区游客酒店住宿的空间特征,并从“旅游地—旅游流—酒店”三元关系的视角解读游客住宿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桂林市区游客住宿空间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表现为多节点的分布格局;(2)酒店等住宿设施的集聚节点可分为“邻近交通门户”“邻近目标景观”“位于交通便捷区”三大类型,表现为至少具有“便捷旅游交通”与“邻近景观资源”两大空间特征之一;(3)酒店等住宿设施的集聚受旅游流空间集散的影响,而旅游流空间集散受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影响,“旅游地—旅游流—酒店”间的关联脉络构成游客住宿空间分布机制的解析框架;(4)“旅游地—旅游流—酒店”的分析脉络可以将传统研究中因侧重不同视角而得出的多元结论纳入同一框架并给出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