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水处理废物以通过添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氧化和不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萃取两种方式实现,超临界水氧化应用较多,与其它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显著优点。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氧化流程和反应机理,评述了添加剂,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超临界水萃取的最新应用研究状况及尚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统昌  林洁 《交通环保》2001,22(6):32-34
论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氧化法的特点、工艺流程,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目前超临界水氧化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难降解有机污水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反应速率快、处理效果好、不形成二次污染和去除效率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国内对难降解有机污水的超临界氧化处理试验成效,反应系统材料腐蚀研究,催化剂开发研究,并指出了国内技术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作为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水的物化性质及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 ,阐述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其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归纳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催化机理、动力学、水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该项技术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高效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新兴环保技术。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的性质,以及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原理、流程与特点,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杨东元  扈广法  齐永红  王燕 《环境工程》2016,34(12):133-136
传统油泥处理存在能耗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多级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水裂解耦合技术对经减量化处理的油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其中通过多级超临界流体梯度萃取可生成重质油、高级酚及稠环芳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超临界水将油泥中残留的重胶质及沥青质裂解为CO、H_2、丙烯、丁烯等组分,处理后的油泥石油烃综合利用率高,残渣可实现无害化排放。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及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突出优点,同时指出了这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与现有的潜艇废物处理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在超临界水中,有机物和氧气能够以任意的比例混合,并被完全氧化,无机盐在超临界水中失去溶解性,从流体中沉积下来。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可以实现潜艇废物的内部处理和循环利用,方便了艇员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讨论了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样品预处理的条件选择: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列举了数种常用的超临界流体,详尽介绍了CO2的特性及其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范围;萃取条件选择的预测方法,试验方法,萃取压力的选择,, 同类别物质的以,不联机及联机的收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再生活性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皓  向阳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2):26-28
超临界流体由于密度大、粘度低、表面张力小,是再生活性炭的理想溶剂,文章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再生活性炭的原理,研究现状,设备和工艺流程及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表明了该技术在活性炭再生上的特点,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染色是一种新型绿色染色技术,由于超临界CO2自身非极性的特点抑制了超临界CO2染色的发展,共溶剂的添加却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共溶剂对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影响和染色效果两个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对超临界CO2染色中共溶剂效应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Complexationcombinedwithsolventextractionhasbeenusedtoextractmetalionsfromsolidmatrixsuchassoilsandsediments(Minczewski,1 982 ;Alfassi,1 992 ) .Thesesolventextractionprocedureshoweverareusuallytimeandlabor intensive.Inadditionsolventextractionrequi…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能够高效分解有机废物的新型环境友好技术。以质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对废液处理量为300 m3/d利用水膜反应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同其他有机废液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可达到56.4%;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液的成本为33.05元/m3左右;该技术处理废液范围广,产物清洁,尤其适用于二恶英、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的处理,且反应能量和产物CO2可回收利用,不仅经济上可行,还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以其特有的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该技术所存在的设备腐蚀以及因盐沉积而堵塞的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存在的盐析与腐蚀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途径,开发出一种新型鼓泡塔床反应器。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arbon dioxide offers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its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 to replace current reliance on a range of hazardous,relatively expen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organic solvents that are used on an extensive global basis.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are being exploited and further researched to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high efficiency,compact plant to provide energy and water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This mini-review is focused on the us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arbon dioxide for a selected range of key and emerg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as a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totally eliminate or greatly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numerous conventional organic solvents.Examples of the industries include:chemical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synthetic chemical reactions including polymerization and inorganic catalytic processes.Biochemical reactions involving enzymes,particle size engineering,textile dyeing and advanced material manufacture provide further illustrations of vital industrial activities where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process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or developed.Some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supercritical fluid carbon dioxide processe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焦化厂焦化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处理后的水中氨氮、COD和色度达到或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指标,处理工艺无二次污染,是较为理想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