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炼化企业厂区大气PM2.5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5年非采暖期和2016年采暖 期采集两处炼化企业厂区环境空气中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其中14种无机 元素质量浓度与富集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Na、Fe、Ca、K、Mg 5种地壳元素的质 量浓度 ρ(Na)、ρ(Fe)、ρ(Ca)、ρ(K)、ρ(Mg)占PM2.5中14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总量ρT的93.4%,V、Cr、Mn、Ni、Cu、Zn、As、Cd、Pb人为活动排放元素的质量浓度占 ρT的6.6%。相较于我国主要城市地区,所述炼化企业厂 区PM2.5中 ρ(Cd)、ρ(Cu)、ρ(Fe)、 ρ(Pb)、ρ(Mn)、 ρ( Ni)、 ρ(Cr)、 ρ(Zn)均较低,说明厂区各污染源并未对所在地 区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无机元素污染。厂区PM2.5中Zn、Cd、Cr元素富集因子分别为43.2,38.4,34.4,说明这 些元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所述炼化企业厂区PM2.5来源复杂多 样,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土壤扬尘、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燃煤及垃圾焚烧等,其中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厂区PM2.5的贡献大于47.97%;土壤扬尘、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对PM2.5的贡献 大于31.36%。  相似文献   

2.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27-31
木文讨论了乌鲁木齐市大气飘尘及 TSP 中11种无机元素的富集因子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区的差异。指出 S、Pb、Cd 元素在细粒子上富集最高,其主要来自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3.
解析宝鸡市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评价7个元素的浓度含量,为宝鸡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所含有的Pb、Zn、Cu、Cd、Cr、Ni和Fe七种重金属元素采用相关性与富集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Pb与Cd相关性明显,Cr和Ni主要来源于土壤颗粒,Pb、Zn和Cu可能叠加了人为污染,Cd元素局部污染严重。由数据对照分析可知,宝鸡市区整个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b、Zn和Cu元素在市区中部和西部均有明显的降低,而东部新增点位相对污染较重,Cd元素含量较高,应该与该地区工业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潍坊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特征及其来源,于2014年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重金属(Fe、Cd、Cr、Cu、Pb、Mn、As、Ni、Zn)含量。结果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中主要重金属为Fe、Zn、Pb、Cu、Mn。重金属Pb、Cd、Zn和Cu主要富集在PM_(25)上。重金属浓度一般表现为冬季最高,这可能是人为污染和气候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PM_(25)中Cu、Zn、Pb和Cd是人为源贡献的,冶金、电镀和燃煤是主要人为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成都市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对成都市区20个公园灰尘中9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运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其进行生态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公园灰尘中Pb、Cr、Co、Cu、Mn、Ni、V、Zn、Cd平均含量分别为82.4、147.4、16.8、101.2、642.7、30.7、91.3、512.1、1.2 mg/kg,其他城市相比Mn、V含量较高,其他元素则处于中等水平;富集因子法评价结果表明,公园灰尘中Cd、Zn、Pb为重度富集,其余为中度富集;潜在生态指数评价表明,公园灰尘中Cd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强,其余均为轻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均可忽略,而致癌重金属元素Cd、Ni、Co、Cr均不存在致癌风险。整体来看,成都市区公园空气质量较好,适宜开展各类休闲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对昌吉市典型区域昌吉州环保局2016-01月至2017-01月采集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利用美国(Sunset Lab Inc)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以期为深入了解昌吉市颗粒物污染现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昌吉市OC和EC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46.71μg/m3和0.05~8.25μg/m~3,5月份质量浓度最小,EC的质量浓度月分布无明显变化,OC和EC最大浓度均出现在2月。O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E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在不同的季节,OC的浓度变化比较明显,EC排放相对稳定。对各季节OC、EC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昌吉市OC、EC相关性表现为夏季最强,春秋次之,表明昌吉市夏、春、秋OC、EC具有相似来源或大气扩散过程,主要来源于交通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冬季相关性较低,说明OC和EC来源复杂,冬季进入采暖期,采暖期燃煤燃气增加,排放量增大,排放源结构复杂,大气污染可能受多种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大气中O3污染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夏季成都市区大气中O3的监测结果,对大气中O3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2001年夏季成都市区的监测结果比较,分析臭氧污染水平的变化。结合同期NO2、VOCs监测结果,研究O3与两种前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成都市区O3浓度呈上升趋势;O3浓度与NO2浓度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消耗NO2型光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8.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19-26
从乌鲁木齐地区大气飘尘及 TSP 的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的差异与变化,得出人为元素 s、pb、Zn、Co、Cr、Ca 等在采暖期分别占其飘尘和 TSP 的11.97%和14.00%,非采暖期分别占6.47%和4.15%,地壳元素 Al、Si、Ca、Mg、Fe 等在采暖期分别占其飘尘和 TSP 的10.97%和13.97%,非采暖期分别占56.63%和52.00%。采暖期以居民燃煤区和工业燃煤区污染较严重,尤其是 S 元素在细粒上的富集率达88%。非采暖期以交通商业区污染较重,科研文化区相对较清洁。  相似文献   

9.
于2009~2010年典型月份采集成都市区大气PM_(2.5) 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反射法对样品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进行分析,探讨OC和EC浓度水平、来源及二次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和(9.0±5.4)μg/m3,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污染严重;OC和EC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度差异,均为秋冬季春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OC和EC秋冬季节相关性较好,表明其来源相近,春夏季节相关性差,表明其来源较为复杂;OC/EC值2,且估算出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年均值为(8.9±4.6)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38.5%,表明二次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PM2.5中12种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对不同消解体系进行了讨论,确定采用HNO3+H2O2消解体系。方法检出限在0.01~6.4 ng/m3之间,精密度为0.5%~8.9%,加标回收率在69.2%~92.6%之间。应用该方法测定了衡山PM2.5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痕量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对各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富集因子法对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市仙林地区采集桂花、雪松及女贞树叶,测试其磁学参数,分析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树叶磁学参数、气象数据的相互关系,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大气颗粒物磁学评估模型。结果显示,雪松树叶的质量磁化率(χ)、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非磁滞剩磁(ARM)值最高。3种树叶在夏季和秋季富集了相对较多的细磁畴磁性颗粒物,而在春季和冬季富集了相对较多的粗磁畴磁性颗粒物。PM_(10)和PM_(2.5)浓度与风速、温度和湿度之间显著负相关,与大气压显著正相关;与3种树叶的磁学参数显著正相关,且与χ和SIRM的相关性高于ARM,其中与桂花树叶χ、SIRM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560。将"树叶磁学参数+气象数据"作为输入因子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PM_(2.5)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将"树叶磁学参数"作为输入因子的模型对PM_(10)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模型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在研究中利用改良的NASN法,首先揭示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中存在着以钒、铍、镍、铬为特征的11种金属元素的奥秘。利用离子色谱法,检出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中以SO_4~(2-)为表征的5种阴离子,以NH_4~ 为主的3种阳离子。利用带有梯度洗脱装置的HPLC的现代分析技术,分离测定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中9种PAH化合物。研究确定了颗粒物及其不同化学成分的浓度,找出了它们的时空变化及粒径分布的规律,从而为预防医学,为防止和控制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CMB法应用及对乌鲁木齐市大气TSP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建新  周蓉 《新疆环境保护》1996,18(1):29-35,38
城市大气TSP的来源包括煤烟尘和工业粉尘等人为污染源以及风沙尘等自然源。为获得这些污染源类在大气TSP中的源强分布,进而计算任何一个源对控制区内任一点的贡献值。应用经过汉化处理的美国EPA最新版本的CMB软件,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大气污染源和受体样品中测量的19种化学元素浓度值,计算了不同源类对大气中TSP浓度的贡献值。较好的实现了TSP来源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绿洲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降尘样品中的Zn、Pb、Cu、Cr、Mn、Ni、Cd、As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季节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判断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富集因子法探讨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Pb和Cd在采样期间均对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污染,Zn和Cu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对土壤有较重污染。除了Cr、Mn、As和Ni来源于自然源,其他重金属均受到人为源的影响。分析表明,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减少燃煤消耗量、调整工业生产等措施降低大气降尘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对昆山市高新区大气PM_(2.5)颗粒物和元素污染浓度进行同步监测,以元素为污染物示踪因子进行污染源特征分析,并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颗粒物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该区域PM_(2.5)污染程度不大,平均质量浓度达57.90μg/m~3;通过主成分分析对PM_(2.5)中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来源分为混凝土搅拌及道路扬尘污染,电子产品及机械制造污染和燃煤燃烧污染等3个组分,电子产品及机械制造引起的污染是昆山高新区PM_(2.5)的主要来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昆山市高新区颗粒物中单种重金属元素通过呼吸途径对暴露人群的年均超额危险度在5.46E7~5.68E12之间,低于人群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10E6。  相似文献   

16.
大气消光系数可以表征污染程度的大小,其本身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对2013年6月~2014年5月的逐小时地面观测的大气消光系数、相对湿度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进行统计与相关分析,以了解成都市大气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对湿度和PM2.5质量浓度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特性。结果表明:(1)成都市消光系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消光系数大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消光系数日变化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PM2.5浓度与消光系数显著正相关,可直接利用污染物浓度代表污染的严重程度。(3)平均单位质量消光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表现出随机性,但整体呈现正相关。就平均而言,相对湿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单位质量消光系数增加0.013%。(4)由于成都市相对湿度对消光系数影响较大,因此在评定污染程度时用空气质量指数进行评定比用能见度评定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对成都市城区O_3、SO_2、NO_X、CO、PM_(2.5)、PM_(10)、苯和甲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结果表明:成都市超标最严重的为NO_X,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00. 9±61. 5)μg/m3,超标天数为119 d。PM_(2.5)、PM_(10)、CO和NO_X的浓度均为冬季最高; O_3春夏季高而冬季低; SO_2浓度冬季相对较高但总体水平较低。春、夏、秋季成都市大气中苯系物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冬季则是机动车源和燃烧源的综合贡献。O_3日变化呈"单峰型"; NO、苯和甲苯都在上午出现峰值; NO_2与PM_(10)、PM_(2.5)均呈现出"双峰双谷"型日变化; CO也为双峰型日变化。各大气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周末效应",但"长假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VOCs排放来源较多且成分复杂,通过某些特征物种的浓度比值可以获得相应的VOCs来源信息,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使用TH-300B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在成都市内进行监测,并用比值法对VOCs的示踪物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监测时间范围内,乙烷、丙烷、正戊烷、异戊烷、异戊二烯、乙炔、苯、甲苯、乙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成都市大气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质量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在很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对成都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价: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污染因子(SO2、NO2、PM10)进行综合评价,标准化污染因子及评价指标。白化函数得到各个污染因子每年的5×4矩阵,按照聚类系数来判定综合指标类型,并进行评价。为成都市综合大气...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采集了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2.5)样品共计56个,分析了As、Cd、Cr、Ni、Pb、Zn、Cu和Mn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通过呼吸途径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节特征,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全年均值为86μg/m3,超我国年均二级标准的1.4倍。PM_(2.5)中8种元素浓度排序为:ZnPbMnCuCrAsNiCd,As均值超标77%,其他未超。4种致癌重金属(As、Cd、Cr、Ni)及4种非致癌重金属(Pb、Zn、Cu、Mn)中,Cr对人体健康具有很高的潜在性危害,其他7种重金属的风险可忽略,不会对暴露人群构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