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军典型后方弹药仓库,其库房内弹药堆垛环境温湿度存在分布不一致这一客观事实,对6种同批次典型发射药质量进行了不同堆垛位置质量变化对比测试研究。测试研究的结果对我军弹药储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影响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危害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与差异作用,针对弹药仓库及弹药储存的温度环境情况,选择在库房条件和露天条件两种情况下,对弹药储存环境温度进行实地测量,得出弹药在有适当环境防护措施下储存,相对高温对弹药储存及使用性能影响甚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空中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息化条件下,空中战场呈现出电子设备密集、电磁环境复杂的特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各武器装备受到来自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电磁威胁。这些电磁威胁造成了空中战场武器装备性能下降,指挥控制难度增大,整体作战能力降低。在分析空中战场电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空中战场的电磁威胁环境进行了研究,还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空中作战的影响。并从强化电磁环境意识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战场电磁环境的本质、内涵、特性是研究战场电磁环境的首要问题.对国内外大量战场电磁环境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得出了战场电磁环境本质的新论述;归纳总结出战场电磁环境的内涵与特性.为科学认识战场电磁环境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坑道储存弹药环境防护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坑道是野战弹药储存的重要场所,坑道弹药的现有封存方法防潮性差、通用性不强、造价高。分析了坑道储存弹药环境对坑道弹药的影响,利用事故树分析法找出了造成坑道弹药储存失效的最危险因素。综述了坑道弹药防护现状,对坑道弹药防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作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武器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研究分析了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构成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导弹作战在其中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从技术和战法层面提出了应对敌方电子侦察、干扰和电磁杀伤的措施,从而提高导弹作战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战场电磁环境中人为电磁辐射、自然电磁辐射和辐射传播因素的基本构成,特别是对信息化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复杂电磁环境已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的结论,通过探索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规律,推动战场电磁环境的建设,为更好地完成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化作战与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火灾条件下弹药仓库储存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火灾对弹药及仓库危害的基础上,结合我军弹药仓库的实际情况与运行规律,研究了弹药仓库火灾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典型弹药或元件进行了模拟火灾条件下弹药燃爆时限测试,得出了火灾条件下弹药仓库控火与灭火的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地区钢质包装弹药的储存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做好钢质包装弹药的保障工作,在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环境的基础上, 着重从包装储存功能角度研究钢质包装材料的功能特点,并讨论了采用钢质包装对弹药储存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在东南沿海地区恶劣气候条件下钢质包装弹药的储存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种制导弹药电子部件可靠性预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综合考虑制导弹药全寿命各种应力的大小及作用时间,预计制导弹药电子部件的可靠性。方法把一般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方法引入制导弹药,对运输和储存环境、发射使用环境,分别选用不工作和工作状态的预计方法。结果储存10~15年的条件下,可靠度在0.895~0.91之间。结论汇总所有电子元器件预计结果,储存10~15年,电子部件仍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海南地区国防仓储霉变情况严重,经抽查部分国防仓库,发现同时生长有十几种孢子,约占5个属性,这在仓储界是罕见的,给物资存储质量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寻找茵类的生长特点、生活规律,进而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菌类的生长繁殖,成为提高仓储物资保管良好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有关居民住宅区中工频电磁场的相关成果,分析工频电磁场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居民住宅区工频电磁场的分布,并结合我国有关工频电磁场的一些标准以及国外的相关标准对前人已测得的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鞍山市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其电磁辐射设施种类数量较多,长期以来,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缺乏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匮乏。从保护市民身体健康角度,开展鞍山市电磁辐射污染研究,深入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内的雷达、微波通信站、遥控台和卫星地面站等典型电磁设施的电磁辐射污染源状况,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拟建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及机场等典型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开展了监测与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为合理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提供了辐射环境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下电磁信号对机场导航台站的干扰机理,并进行仿真计算。方法建立导航台天线的电流分布模型,研究外部电磁干扰对导航台天线上电流分布形式的影响。基于导航台的工作原理,研究外部电磁干扰对导航台辐射方向图的影响,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航线下滑线空间点上的场强值受外部电磁信号干扰的影响。结果地下电磁信号传播至导航台天线所在区域,造成T型天线的左右顶负载的电流不再满足镜像反对称的状态,导致T型天线覆盖区域中的场强值变化,水平面的无方向性方向图产生波瓣分裂,进而导致航线下滑线上空间点接收到的场强值幅度产生波动,仿真结果显示波动值高达32.7%。结论地下电磁信号对无方向性信标台造成干扰,导致原来的无方向性方向图产生波瓣分裂,航线下滑线上的场强值产生波动,影响了飞行安全,需要加以抑制屏蔽。  相似文献   

16.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仿真与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战场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和作战效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为检验武器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对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仿真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及其仿真构建方法,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构建了一定条件下的电磁环境,并利用混响室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电磁环境仿真...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区域环境电磁辐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功率也越来越大,使人类生存空间的电磁场强度急剧增加,研究这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是环境部门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简要地介绍福州市区域环境电磁辐射的调查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福州这种较典型的中等城市的电磁辐射的时空分布、频率特性等进行分析,对环境电磁辐射的宏观分布规律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地面平台系统对雷达脉冲瞬态等强脉冲干扰环境的适应性试验需求,研究一种移动式强电磁脉冲干扰模拟试验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案。方法研究试验系统的基本组成,对影响试验系统指标的三个关键因素测试距离、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匹配设计。提出工程化的实施方案,并且完成试验系统的构建集成,对功率、场强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结果脉冲功率放大器的功放在各频点的峰值功率均为300 k W以上。所构建的试验系统在5,10 m距离的场强分别大于5000,2500 V/m,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同时也满足移动性、照射区域等试验使用要求。结论该测试平台全面考虑了信号形式、功放输出功率、信号驻波反射、系统匹配等条件,确保了高场强环境下场强量值分布、辐照区域大小等技术参数。可以准确量化系统测试的技术参数,明确定义测试条件及执行步骤,大幅提高了测试的一致性、重复性。同时兼顾考虑了进行军械系统电磁辐射危害(EMRADHAZ)试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磁能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却并不为大多数人们所认识。本文通过对大理州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为今后本地区的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雷达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问题。方法首先分析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继而构建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环境适应性、电子干扰环境适应性、电子摧毁环境适应性、目标低空环境适应性和目标隐身环境适应性等5个方面。结论算例和分析结论表明,该评价体系反映了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雷达装备在电磁环境适应能力上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