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雾霾灾害天气日趋加重,有时几乎席卷整个中国,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尤为严重。2013年1月份的前30天里,北京雾霾天气多达25天。有关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雾霾与肺癌等消息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持续雾霾天气、严重空气污染期间,雾霾天气与肺癌关系问题也紧绷着老百姓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正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  相似文献   

3.
博庸 《防灾博览》2013,(6):46-49
2013年岁末,雾霾持续发酵,全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出现雾霾天气,各个城市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南京中小学幼儿同停课、杭州学校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在校学生一律停止户外活动。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估算,每年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相当于GDP的1.2%。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持续重污染天气,由于大气层结构稳定,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等原因直接导致这些地区持续被雾霾笼罩,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多地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和身体健康,同时也给人们心理笼罩了一层阴影。那么,在经历了一次次雾霾之后我们必须反省,并且寻求更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城市是如何成功改善大气环境的。  相似文献   

5.
数字     
《民防苑》2014,(1)
正29.9天2013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12月初的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  相似文献   

6.
正雾霾肆虐危及健康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2014年1月4日,我国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有军事专家提出,雾霾可以防止美国的激光武器攻击。此话一出,在网上引起各种争议,先不说此论可行与否,雾霾天气能影响导弹发射和命中精度这个事情倒是真的。那么,雾霾天气对导弹发射和命中精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设计中考虑不周在导弹的设计和研制中,一般都是对导弹自身性能、抗电磁干扰等因素比较注重,但对气候条件的考虑一般都按相对理想的状态来设计,考虑得不是很周全。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6,(2):86-87
正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众所周知,雾霾天气会对我们肝脏和肺部造成损伤,如何对抗雾霾更是成了我们的重要课题。雾霾天里,尽量少出门是抗霾第一妙招,如果要出门也应尽量戴口罩,这是第二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饮食上着手,提高免疫力,对抗雾霾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高峰 《防灾博览》2014,(6):48-53
持续了“一生一世”(2013-2014年)的雾霾,在吞噬环境发展的空间,在消耗人们的耐心,也在考验着顶层设计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持续了"一生一世"(2013—2014年)的雾霾,在吞噬环境发展的空间,在消耗人们的耐心,也在考验着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党和国家领导对治理雾霾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选择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一连向国家环保部长提出了数十问。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民防苑》2014,(2)
正约1300种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称,一组中国研究人员检测了2013年1月北京空气样本DNA片段发现,其中含有约1300种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无害,但有些会引发过敏和肺病。该研究小组发现,雾霾较重时危险微生物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峻岭 《防灾博览》2015,(2):66-67
首都雾霾天气没有根本改变,让早先向中央领导人立下军令状的北京市领导越来越头疼,而"APEC蓝"的出现似乎让他们看到了些许希望。日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表示,将论证把APEC期间采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常态化"。虽然说机动车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不无关系,可若把北京雾霾与机动车划等号则难免牵强。说起来北京机动车拥有  相似文献   

14.
学文 《防灾博览》2014,(2):64-65
正近来,从东北到江淮,湖广到川渝,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此次雾霾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全国上下的神经都被这"看不见"却又"吸不得"的霾所牵动,一次异常的环境气候变化再次"华丽转身"为社会热点,让人不仅想问,中国老百姓究竟还要在这霾中"误"多久?2014年以来,屡次笼罩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究竟有多大"毒性",  相似文献   

15.
沙尘天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交错作用的影响,如何客观量化各种因素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已成为相关评价的难点,建立有效的量化方法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沙尘天气的群聚群发性特征,通过对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资料进行集合运算,以北京为例建立了一种量化沙尘天气不同成因概率的方法。在北京及其周边13个国家基准站相关资料(1971-2000年)的基础上,评价出不同因素对北京沙尘天气的影响情况为:(1)浑善达克沙地是北京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外地来源,毛乌素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概率几乎为零,前者对北京浮尘、扬沙天气的影响概率约为后者的2倍;(2)外地沙源对浮尘、沙尘暴、扬沙天气的影响概率分别约是北京本地影响的4.6,2.2和1.6倍;(3)北京本地沙源影响中,自然因素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影响概率约为人为因素影响的4倍,人为因素对浮尘天气的影响概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6.
燕雯 《防灾博览》2014,(4):61-63
近几年,初起京、津、冀地区、不断扩展的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专业术语成为国内公众热词,人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其实,美国一些城市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但如今却空气质量良好,其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持续大雾对日光温室蔬菜的致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蔬菜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灾情发生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为:长期高湿、寡照、低温,系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不利于较强冷空气南下和地面冷高压东南部弱冷空气不断扩散的稳定形势下形成持续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前期低层偏南气流持续输送水汽、水汽通量的连续辐合、低层切变过境为持续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低层湿度条件,逆温层的形成与维持为持续大雾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夜间偏北微风少云的天气利于雾滴的形成,而强冷空气的入侵是持续大雾天气结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持续大雾天气预报的着眼点及日光温室蔬菜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湖南省城市雾霾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雾霾频发,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雾霾灾害风险诱因多、 影响广,开展城市雾霾灾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雾霾成分危害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选取了12个城市雾霾风险评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地级城市雾霾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4-2013年广东前汛期分类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及其位置和动态的详细分析和比较,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与影响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显著区别,结果表明: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大部分在高空槽影响下伴有纬向型切变线和低空急流,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更依赖于地面低槽的发展;大范围混合强对流天气多数与径向型切变线密切相关,低槽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能量积蓄和冷锋的触发易使对流天气更强烈发展。建立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流型,总结了各流型天气系统特点和简化物理量指标及阈值,为今后广东强对流天气分析和分类预报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复杂化,各行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采自然资源,使得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河南郑州洪水、日本地震、雾霾天气灾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