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灾害预防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是什么?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既是指导各项防震减灾工作和活动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社会参与、条件保障、科技支撑和法律责任的同时,也首次对防震减灾活动过程的标准化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总则第十条提到"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这既体现了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充分体现了标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21,(4):13-13
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精神,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为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紧抓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组织地震系统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每2个月制定1次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看点,半年1亮点"。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场馆直播、网络讲座等线上形式为主的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沈阳市地震局近年来贯彻国家防震减灾战略目标,努力促进地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实践,探讨了构建防震减灾"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的途径和做法,概括阐述了"环境、务实、创新、开放"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3,(4):17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内容的宣传,山西省地震局以"关注地震灾害、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全面部署,精心安排,在全省范围内,深入群众,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设置"7·28"宣传专栏、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问卷答题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科普知识展板、设置现场咨询台、播放科教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书籍、宣传单、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基本  相似文献   

7.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高质量的地震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必然要全民参与共享。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列入"全域科普"重要内容,地震、应急、科技、科协等多部门联手,着力打造防震减灾全域科普,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推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由河北省地震局宣教中心创作的"防震减灾系列电视公益广告"获得了由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举办的河北省首届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这是地震系统首次获得此奖项。电视公益广告具有主题鲜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寓教于乐的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很好的宣传和传播作用,非常适用于防震减灾事业和防震避险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纳入依规划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总要求和各项工作任务。围绕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交流各地在开展防震减灾立法、执法和法律实施监督等方面的做法、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于2011年7月5—6日,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召开了全国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调查: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是未雨绸缪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对汶川震区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了震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现状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情况,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对地震灾害承受能力、消除恐震心理等提供了较为真实的数据,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1,(1):13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部署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时强调,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重大部署,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全局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于防大震、谋发展、提能力、增实效,全面做好年度各项工作。陈建民要求防震减灾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要抓紧发布实施"十二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上下配套、左右协调,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是"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年。自中央决定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以来,全国地震系统各单位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的工作部署,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强化措施,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为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做好2010年的普法工作,中国地震局按照中央的要求,对2010年防震减灾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豫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开发,通过调研,规划、设计了符合该省要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及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方案,制定了"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配合豫北地区完成了安阳、焦作以及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发.安阳、焦作、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而其中南阳和焦作的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使该地区科普知识的宣传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真正地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群测群防工作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预报要走"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震减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地震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及重点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先后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示范研究,建立了先进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该项示范研究的城市之一-合肥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下系统的主要内容、研究特色和取得的工作成果。该技术系统的完成,对推进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和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澄迈县防震减灾工作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逐步提高防震减灾服务经济建设和公共安全的能力,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防震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澄迈县连续8年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澄迈县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环北部湾城市群的县,毗邻省会海口市。采访中了解到县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多震省份,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市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11月22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率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震害防御司、政策法规司、震害防御司、监测预报司、应急救援司以及办公室负责同志一行8人莅临云南省地震局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昭通、曲靖、昆明、大理、德宏等州市地震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地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其中曲靖市地震局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创新,成绩较为突出,本期走基层将向大家扼要介绍曲靖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的工作亮点。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对曲靖有影响的地震带主要有小江地震带、曲靖-昭通地震带、弥勒-富源地震带,曲靖多次受到小江地震带上大震的影响。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曲靖市地震局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我国的社会防震减灾意识还相当薄弱,国民的防震减灾知识相对贫乏,减灾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对于提高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加强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