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居家安全盲点多"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但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小孩来说,家里也有危险潜伏。家中最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的地方是厨房、卫生间、阳台和窗户。盲点一:有人敲门——小孩轻易开门【案例】2013年6月20日,一名男子向永春县美山村一户人家借宿(家中只有老奶奶和3岁孙子两人),半夜,该男子撬开房门将3岁男孩抱走,幸被巡逻队员截住。江苏无锡曾有机构做过调查,工作人员假扮陌生人,对无锡11名"留守"娃娃进行了敲门检测,其中有7个孩子轻易地把门打开。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然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域,地震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因此,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震后中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这三次震后撤侨事件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热议,当整个社会、网络、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崛起"、"大国责任"等观点时,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当国外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祖国首要关心的是震区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当下全国都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如果此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的国家将首先关注着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3.
高邮人有筑台御水的传统。据明隆庆《高邮州老·建置志》记载:“秦并楚、(高邮)又居秦,始建台,置邮亭,名秦邮。”说明秦朝在建高邮亭时曾先筑高台,又因邮亭是建在高高的土台上,便被形象地称为“高邮亭”,且邮亭系秦所建,故后人又称高邮为“秦邮”。秦代建高邮亭时为什么要先筑高台呢?这是因为高邮地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不筑台就不能抵御洪水。高邮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14,(8)
正到底谁吻了谁瘦子吻手背,打胖子。奇怪的字"申"去头是"甲"字,去尾是"由"字,去头也去尾是"田"字。科学家理发因为镇上只有两位理发师,这两位理发师必然要给对方理发。科学家挑选的是给对方理出最好发型的那位理发师。  相似文献   

5.
<正>黛色参天,百里青山负郭;波光入户,一江碧水穿城。地处浙、赣、皖三省七县交界处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也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就位于这里。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面积约252平方公里,涵盖着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有"浙江大水缸"之称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和闻名中外自然科学界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包括了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上  相似文献   

6.
<正> 深井水位有正常变化,也有异常变化。正常变化如日变和半月变等,这反映了固体潮汐的影响,气压波动也能引起水位升降。异常变化可为地震的或非地震的,这里探讨的深井水位的“暴雨效应”现象,就是非地震异常一例。江苏扬州地区有口千米以上的石油深井——苏73井,在1980年6月下旬的几次暴雨之后,井水位突然上升了130毫米,而这之前8个月的变化还不到100毫米(图)。这样大的变化是地震异常还是什么干扰?经初步分析认为这次突变不是地震异常,而是一种“暴雨效应”的结果。苏73井是口油井,在江苏泰县港口公社,位于溱潼凹陷西南深凹部位的港南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7.
正仰望天空,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游荡;透窗而观,棵棵树木在坚实的土地上成长;侧耳聆听,只只鸟儿在家园中歌唱……此时的我不禁闭上双眼,感受生活带给我的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脑海中却又回想起当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惨烈情景。还记得当时的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然而,那些幸存者仅仅是依靠运气吗?不,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眷顾某一个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学会了在灾难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知识。也正是因为有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与习以为常的民防措施,才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生命。固然,"民防"好像在危机关头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能在危难时刻保护我们的一把隐形的大"伞"。它默默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高邮地磁台1980~2001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江苏及邻近地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5)
都知道,指纹、牙纹是人体的生理“身份证”,其实,人体的生理“身份证”很多,已揭示出的有如下述:声纹是指一个人讲话的声音,经声响分光摄声仪转换成波形,这波形就是声纹图。由于每个人发音器官的微小差异,以及年龄、性格、语言习惯等多种原因,使每个人讲话的每一个字的频率都不  相似文献   

10.
脑筋急转弯     
《民防苑》2014,(8)
正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你用左手可以握住它,而你的右手怎么也够不到?什么东西离你的脚很近,但你不能用左脚踩到它?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但是别人用得反而比你用得多?有一个人在婚姻问题上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不知道如何选择。于是他想去听听算命先生的意见。街上有两个算命先生甲和乙,甲告诉他:"我说的话,有60%是正确的。"乙告诉他:"我的话,只有20%是正确的。"这个人想了想。选择了乙为他算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找准算命先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母亲带女儿外出,她们的座位对面是两个男子,一个是瘦子,一个是胖子。车进隧道时突然停了电,车厢里一片漆黑。正在这时突然响了一下亲吻声,接着又听见"啪"的一声打耳光的声音。灯亮了,四个人都显得若无其事,但各有心事。母亲想:这两个男人是谁干了这卑鄙事?幸亏女儿正派,打了他一耳光,也算活该。女儿想:这胖子真可恨,竟去吻我妈,活该被我妈打耳光了。胖子:真倒霉,瘦子干的事我替他挨打,但要怎么解释呢?说了也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部,有一个长1 094千米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这个北美最大的活跃断层距离海岸仅有80千米,是全世界几个地震多发区之一。由于地壳板块相互挤压并下潜,因此造就了山脉、海洋深沟以及火山弧,与此同时也会诱发高震级的地震。300多年来,卡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它一旦在某个时刻"苏醒"过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1700年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断裂时,9级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5,(2):88-89
3D打印方兴未艾,4D打印渐行渐近。在两年前知名的美国TED环球大会上,计算机科学家斯凯拉·迪比茨首次通过视频向外界展示了魔术般的4D打印技术——一根奇特材质的小棍扔到水里后,慢慢扭曲变形成麻省理工学院的缩写字母"MIT"。斯凯拉·迪比茨称,这一新技术的灵感来自于生物的自我复制,他相信机器和建筑很快也能够自我组装、复制以及修复,因为这是自然系统的内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邮-宝应M_S4.9地震是江苏陆地上22年来最显著的地震,震中位于江苏陆地中部地区,震前前兆异常丰富,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比较典型。震前2年显示震源区应力压性和周围张性特征,表现为水位、地电阻率和形变的群体准同步变化;震前1年集中出现小震条带活动的交汇现象;震前1月开始出现岩石裂隙变化的失稳现象,表现为周围水温、水化学的短期快速变化。高邮—宝应M_S4.9地震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反映了周围岩石孕震过程中的变形和裂隙变化特征,对中强地震预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冰箱,人人家里几乎必用的一样电器。它的便捷,给许多人带来了福音,可是冰箱若使用不当,会引发爆炸,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而近年以来已发生多次由冰箱爆炸引发的悲剧。2016年8月21日下午,福建泉州南安美林邱洋村一民房内,两名儿童倒地而亡,身上是烧伤的痕迹。初步判断,事故是房内冰箱爆炸引起,也有人认为系由电线问题引起。2016年7月19日凌晨4时左右,江苏一居民家中客厅里的冰箱发生爆炸,将沙发引燃。熟睡中的两名老人被惊醒后,连忙带着孙子逃离  相似文献   

16.
刊叙 《防灾博览》2002,(1):36-36
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常常感到身心疲备、全身不舒服。抽时间上医院做检查,几乎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这时医生会告诉你,身体上的种种不适都是疲劳引起的,你患上了疲劳综合症,也是常说的“亚健康”,这可是眼下都市里最流行的“时髦病”。 其实,说是病,也不是真病了。“亚健康”是指人体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人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注意健康了。二者的区别是健康的人是指从精神、身体和社会适应上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14,(10)
正今年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于9月23日10时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气象台的历史资料显示,"凤凰"的此次登陆,是1949年至今第6个登陆上海的台风。上一次台风登陆上海是在25年前。一时间,沪上各大媒体都以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到这一绝好的新闻素材,关于"台风—暴雨—内涝"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就台风而言,它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多年来,针对"台风灾害"的研究不可谓不全面,针对"台风灾害"知识的科普不可谓不重视,相关"防台"措施不可谓不及时,可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千年蝗灾的时空特征与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江苏北宋至民国近千年来的蝗灾数据库,构建蝗灾等级序列和10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序列,再现蝗灾发生的时空特征,探讨了蝗灾动态与河湖环境变迁及气候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宋至民国时期江苏有282个蝗灾年份,平均2.8a/10a;蝗灾整体上呈现增多的趋势,蝗灾频次统计揭示有7个蝗灾高发期和7个蝗灾低发期。苏北和苏南地区蝗灾频次和升降趋势整体上较为一致,苏南灾情更甚。小波分析显示,蝗灾暴发没有显著的周期性。江苏历史蝗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水缘性"特征,相对集中于湖泊周围和河流沿岸地区,亦有逐步向南、向东扩散的趋势。蝗灾与温度关系不明确,与干旱较为一致。未来亟需开展历史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及蝗灾代次细化与追踪溯源研究,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06,(3)
世人皆知大西洋中的百慕大三角海域是一个令世界上众多探险家们视为畏途的“魔鬼”海域。这片令人惊恐万状的凶险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经过那里的舰艇船舶,甚至从其上空飞过的飞机也常遭不测。那里有什么样的自然力量在作怪呢?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  相似文献   

20.
威威 《防灾博览》2014,(1):78-79
正近些年来,一个名词频频出现在报纸、电视、电脑等媒体上.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可燃冰"。"可燃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其价值与探索研究它的意义何在?"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为水和天然气,是甲烷和水在海底等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固体燃料。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