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正>据报道,法国初创公司Stanley Robotics设计开发出一款可代客泊车的机器人,现已应用于戴高乐机场。这款机器人名叫斯坦,它不需要客人的车钥匙,只需将汽车抬起,便可将其停到安全的位置。机器人还可以对汽车进行扫描,从而调整尺寸,避免汽车受损。公司称,这款机器人是电动的,因此不会产生碳排放。此外,该系统不需要额外建设,所  相似文献   

2.
<正>据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制出可以让外科医生戴在手上的"机械手",远程操控病人体内的手术工具。医生的手可以很好地适应"机械手"来进行微创手术,可以用手指控制"机械手",戴上后仍然能感触到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机械手"能够记录医生的手指在病人身体中  相似文献   

3.
时尚科技     
嘉仪 《防灾博览》2010,(3):88-89
<正>美研制出纳米机器人,可清理动脉血管垃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一种由DNA分子构成的"纳米蜘蛛"微型机器人,它们能跟随DNA的运行轨迹自由地行走、移动、转向以及停止,并且还能自由地在二维物体的表面行走。这种"纳米蜘蛛"机器人的大小仅有4纳米,比人类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还小。该"纳米蜘蛛"机器人的发明是对几年前"蜘蛛分子"机器人的改进与升级。"纳米蜘蛛"机器人可以用于医疗事业,以帮助人类识别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研制用于搜救行动的智能蜘蛛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识别周围的物体,并在不平的表面进行移动。此款机器人被命名为"蜘蛛",因为它通过六个机械手移动,外形就像蜘蛛一样。它可以识别周围的地形,并在图形处理器的帮助下决定该如何行动。学生制订了一套能让机器人自己学习的算法,使它可以分析情况并作出决定。另外,一套可以让机器人识别其"主人"容貌、并对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废墟搜救机器人,对它们的各项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检验搜救机器人在地震废墟环境中的适应性、实用性,以其生存能力、运动能力、作业能力、通信控制能力为测试对象,模拟地震建筑物坍塌废墟灾害现场,设计、建造了废墟搜救机器人性能综合测试环境,包括废墟表面环境和内部环境建设。在该模拟环境下进行了废墟洞穴可变形搜索机器人、刷式废墟缝隙搜索机器人、辅助救援顶撑剪切机器人等多种搜救机器人的能力测试。通过在模拟废墟环境下对搜救机器人实测指标的计算分析,可以实现搜救机器人不同方面能力的排序,为搜救机器人的优化改进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搜救机器人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据报道,近日科学家受鱼的游泳动作的启发,研发出一款全新的"纳米鱼机器人",可以应用于人体内输送药物。这个纳米鱼的体积十分小,比一粒沙子还要小100倍。"纳米鱼"由磁驱动,内含微小的金和镍组件,中间由银制的铰链作为连接。它游泳的速度和方向受磁场的方向和力量所决定。研发该机器人的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比如把镇痛药物传输到身体需要的特定部位。  相似文献   

7.
时尚科技     
嘉仪 《防灾博览》2010,(2):82-83
<正>井下救援机器人机器人上的拾音器可以捡拾呼救声音,红外热成像仪可以探测到人体,机器人还可以配载食品、水、急救包等物品,具有井下防爆抗水、生命探测和协助救援、环境监测及环境参数实时探测、无光线搜救、数据信号传输等功能,可以在第  相似文献   

8.
正这款机器人名为Hadrian X,工程师们对其继续进行了软件改进,宣告其砌砖速度创造了新的记录,这表明这款机器人已经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工匠进行竞争。Hadrian X由澳大利亚公司Fastbrick Robotics (FBR)开发,它的外观设计就是一只可以伸缩的机械臂,安装在挖掘机或卡车上,给它输入3D CAD的房屋模型,然后将砖块、灰泥和粘合剂一起放置,机器人就可以开始搭建房屋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不管是工厂机器人还是家庭服务性机器人,它们不一定都拥有贴近人类的外观,但大多都拥有"钢筋铁骨"的内核。而斯坦福大学一群研究员最近研发的一款搜索救援机器人,和机械臂或钢铁心都无关,是条可以蜷曲伸展的充气管子。和我们以往所见的机器人不太一样,它长得有些怪异,长72米,像一条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徐志胜  赵旺达 《灾害学》2007,22(4):109-112
检测缺陷的参数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受损综合评判的重要依据。火灾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判断缺陷的参数困难。超声波穿过混凝土后频谱的变化与混凝土的内部缺陷有关,混凝土的内部缺陷对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衰减不同,通过混凝土缺陷区的超声波带有缺陷的信息。小波分析可以对指定频带和时间段内的信号成分进行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可以准确地抓住瞬变信号的特性,对频率成分采用逐渐精细的时域或频域取样步长,从而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运用小波的方法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谱结构,就能判断缺陷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5,(2):88
在全球科技大会上谷歌X实验室生命科学小组透露,谷歌正在设计一种纳米磁性粒子,这种粒子可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进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被人们称作"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操作机器人,其本身体积可能超过了纳米级别。但其所能操控的物体属于纳米尺度。谷歌X实验室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则是指自身体积在纳米级别内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6,(5):88-89
正据悉,俄罗斯Promobot公司创始人之一奥列格·基沃库尔采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助手很快将销往阿拉伯和日本市场。Promobot公司的机器人2016年因没有工程师的照看而从彼尔姆市中心的实验训练场逃跑风靡全球。Promobot是一种社交机器人,他可以辨识人的语言和外貌,进行简单对话。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日本一大学研发出一款悬浮灭火机器人,让消防员可以遥距控制机器人进入火场内扑救熊熊烈火,降低消防员因救火而造成伤亡的风险。这个由日本东北大学教授田所谕等人开发的悬浮灭火机器人名为"Dragon Fire Fighter",外型如同一条龙,主体是一条连接消防车、全长3米的粗喷水喉管。喉管前端和中间部位有喷水口。当喷水时,水的喷射力会使机器人悬浮在空中,犹如"飞龙在天"。机  相似文献   

14.
大直径超长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的超声波透射检测方法、技术及可靠程度。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大直径超长桩检测 ,其检测精度高 ,结果直观可靠 ,可以较详细查明桩身内部缺陷的性质、深度位置、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 ,为控制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消防侦察机器人可以代替消防队员从事危险的灾情侦察任务.从灾害现场的实际要求出发,提出了消防侦察机器人需要面对的具体侦察任务和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以及在系统的集成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机器人研究员的崛起"的物理研究论文称,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经过改造后,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和科学家一起工作。该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能够在给定需要检验什么假设的情况下,选择该开展什么实验。目前,在学术和工业研究实验室内,自动化的化学装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与流线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脑死亡”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概念。按照传统的概念,临床医生判断死亡的主要依据是心跳和呼吸停止。并且,根据两者发生先后而区分为心脏死亡和肺死亡。前者是心脏先于呼吸停止的死亡,而后者是呼吸先于心跳停止的死亡。那么什么是“脑死亡”呢?“脑死亡”是指脑部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先于呼吸和心跳停止而亡。一经诊断为“脑死亡”的病人,即使心跳和呼吸还能维持也可宣布死亡,并可停止采取救治措施。但是,如果“脑死亡”的诊断尚未成立时,即使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也不能停止抢救。事实确实是如此,临床上就有不少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的病人被成功地抢救过来,死而复生。例如有些人被电击后,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放大各种神经反射消失,但医生并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4,(5):89-89
近日,捷克奥洛莫茨市帕拉茨基大学公布了一项发明,该大学医学院血液病专家和数学系专家合作研制了一种测算仪,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恶性淋巴肿瘤的扩散时间,从而得到患者的剩余生命时间,医生可据此制定、修改治疗方案以提高淋巴肿瘤的治疗效果。依据积累长达15年的庞大数据库研制出的这种新型测算仪,在输入患者各项指标后,能够比目前普遍利用的“线上测算系统”更迅速和准确地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并根据肿瘤对生命的威胁程度将病人分类,从而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建立、实施治疗措施。“有质量的预测对选择治疗方式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家安全与反恐形势的恶化,对人员的安检日益成为安检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恐怖袭击威胁,西方国家开始加速推广人体成像安检设备,其中以人体扫描仪为主。这类扫描仪可以探测到人们随身携带的除纺织品之外的所有物品,探测速度很快且不留死角,比传统的贴身搜检更加有效。目前,比较成熟的人体扫描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背散射扫描技术,一种是毫米波扫描技术。还有一种太赫兹扫描技术在研发和测试中,性能还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20.
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搜救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性和紧迫性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救援机器人以其体积小、灵活等诸多优点成为灾害辅助救援的有效工具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救援行动中使用救援机器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概况,对目前的几种救援机器人运动方式和通讯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灾害救援行动中救援机器人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外救援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热点及发展方向,给我国研制开发救援机器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