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热镀锌钢表面钼酸盐钝化膜的成分、元素价态及厚度.AES分析结果表明,该膜层厚度在50~100 nm之间;XPS分析结果表明,膜层中P和Zn分别以五价和二价形式存在,而Mo在膜表面以六价存在(MoO3或MoO42-),在膜内同时存在六价(MoO3或MoO42-)和四价(MoO(OH)2)两种价态.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各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为:Zn 15.1%、Mo28.9%、P 12%、O 44%.  相似文献   

2.
海河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海河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与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关系及好氧/厌氧条件,pH,温度,外源磷含量,微生物活动等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是影响海河沉积物中磷释放量的主要因素;厌氧条件下,磷从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量远高于好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略高于中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当上覆水磷含量较高时,沉积物中的磷呈“负释放"状态. 研究还显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含量与沉积物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可交换态磷(NH4Cl-P)和可还原态磷(BD-P)含量与沉积物磷的释放量高度相关(R2分别为0.99和0.84).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海河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与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关系及好氧/厌氧条件,pH,温度,外源磷含量,微生物活动等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是影响海河沉积物中磷释放量的主要因素;厌氧条件下,磷从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量远高于好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略高于中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当上覆水磷含量较高时,沉积物中的磷呈“负释放”状态. 研究还显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含量与沉积物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可交换态磷(NH4Cl-P)和可还原态磷(BD-P)含量与沉积物磷的释放量高度相关(R^2分别为0.99和0.84).  相似文献   

4.
通过搅拌试验和柱渗试验2种室内浸出试验方法,对粉煤灰掺不同量膨胀土在中性和酸性(模拟酸雨)2种浸出条件下,进行几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的研究。通过试验,旨在获得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粉煤灰膨胀土不同配比掺和样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该文所取得的成果为:所有试样的Fe、Mn离子浸出浓度较大,都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粉煤灰膨胀土不同配比掺和样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时,试样中Zn、Fe、Mn、Cu、Cr和Ni的浸出浓度不规律,Zn、Fe、Mn、Cu、Cr和Ni离子浸出浓度最小的最佳配比分别为5%、15%、15%~20%、5%、0%或20%、0%~5%;中性条件下,柱渗试验初始浸出浓度高于搅拌试验;pH值对粉煤灰膨胀土不同配比中Cr浸出浓度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浸出浓度小于中性条件,对工程有利,且当柱渗分为前期和后期时,Cr离子浓度呈指数曲线状有规律浸出;当膨胀土掺量为10%时,Cr离子的初始浸出浓度为最小,所有金属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浸出浓度也最小,因此,从环境角度考虑的最佳配比可能在10%左右;当膨胀土掺量从20%开始,未经养护样品柱渗试验后期(≥15 d)渗透系数能够满足工程利用要求;所有酸性条件下的渗透系数都小于中性条件,因此酸性反而有利于粉煤灰膨胀土混合物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工业污染土壤中Cd的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业污染地中重金属Cd的分布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污染土壤在中性条件下,可溶态(水溶态、交换态和有机态)Cd含量较低,分别为0.68%、12.7%和12.4%,不可溶态Cd(颗粒态)约为74.4%.而在偏酸性介质中,可溶态Cd含量较高,约为74.9%,具有明显的可迁移转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24-31
文章利用一维半动态浸出法研究飞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中重金属(Ni、Cr、Pb、Cd)浸出行为,结合浸出理论,分析在非碱性条件下重金属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胶凝材料中重金属的浸出均为扩散性浸出。在pH=3的强酸性和pH=3的弱酸性条件下,4种金属的扩散系数10~(-11)m~2/s,试块中污染物较为稳定,但在弱酸条件下重金属浸出浓度明显高于强酸条件,长期使用具有一定风险性。中性条件下,4种重金属的扩散系数3×10~(-13)m~2/s,胶凝材料中的重金属较稳定,长期使用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钼的迁移特性及人工湿地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金属钼污染的面源性及重金属传统处理工艺的一些弊端,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提出了用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构思。环境中重金属钼主要来源于钼尾矿中辉钼矿的氧化而淋滤释放的MoO42-。由于土壤和水体中酸碱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钼的存在形态具有易变特征,并影响着钼的迁移过程。基于钼迁移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植物、基质、微生物三方面对人工湿地处理钼污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论表明,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我国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研究开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模型化研究pH对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浸出液pH是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pH变化浸出测试和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研究了浸出液pH对飞灰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酸性条件下(Cd、Zn、Ni:pH<8;Pb、Cu、Cr:pH<6;Al:pH<4),金属会随pH降低而大量溶出;两性金属Pb和Zn,在强碱性条件时浸出浓度亦会增加,pH=12.5时可分别达42和2.4 mg·L-1.飞灰中金属的pH相关浸出行为可通过Visual MINTEQ模型很好地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浸出液pH的变化会改变金属在浸出体系中的化学形态,从而影响金属的浸出浓度;不同pH下Pb、Zn、Cu、Ca和Al的化学形态和浸出行为主要由溶解/沉淀平衡决定,吸附作用对其影响不大;在酸性至中性pH条件下,飞灰中HFO会吸附Cd、Cr和Ni而降低其溶解度,但在碱性条件下这些重金属的浸出又转而由溶解/沉淀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9.
于常武  高超  王琳 《环境工程》2015,33(6):10-14
模拟研究了腐殖质对含钼废水中钼(Mo O2-4)的吸附作用。分别考察了p H值、时间、温度和吸附剂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殖质在p H30 min,投加量为1 g,温度为25~30℃时,钼去除率至少达到90%。在最佳条件下,平衡吸附量可达1.014 mg/g。PO3-4对Mo O2-4的吸附表现了较强的竞争性,去除率从90%以上降低至60%左右,而SO2-4和Si O4-4对Mo O2-4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腐殖质吸附Mo O2-4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腐殖质吸附钼属于化学吸附,受化学反应控制。结论表明,腐殖质在含钼废水治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废干电池浸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锌碳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为实验对象,通过固体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探讨废电池在不同破坏程度、不同pH值和不同浸取级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试验发现,锌碳电池中Pb、Cd、zn、Mn浸出浓度相对较高,碱性锌锰电池中Cu、As、Hg浸出浓度较高。对于锌碳电池,中性浸取剂和酸性浸聚剂影响不大,而对于碱性锌锰电池,酸性浸取剂条件下浸浓度反而较低。锌碳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都是在完全破坏条件下浸出浓度高。在实际中,电池外壳腐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干湿交替和完全浸没的方法,运用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广西南丹地区茶山锑矿选矿尾砂中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淋滤液采用了模拟酸雨(pH 4.0~4.4)和河水(pH 8.0).结果表明,尾矿砂具有一定的酸中和能力,即使用pH 4.0~4.4的酸性溶液淋滤,产生的淋滤液也是偏碱性的,pH基本在7.2~8.0之间.与As和Pb相比,Sb更容易从尾矿砂中淋滤出来;干湿交替条件下Sb的淋出明显高于完全浸没条件,As更容易在完全浸没条件下淋出,且浸没间隔时间越长淋出浓度越高,间隔时间为5 d和10 d时As的淋出浓度比1 d和2 d时高出1~2倍;Mn和Zn具有相似的特点,它们受pH的影响较大,在模拟酸雨淋滤的淋出浓度明显高于河水淋滤,而干湿交替条件和完全浸没条件以及间隔时间对它们的淋出影响较小;Sr的淋出率较高,基本没有受到本实验中淋滤液和干湿交替条件以及完全浸没条件的影响;Pb基本没有淋出;尾矿砂内部的碱性环境和干湿交替条件是控制重金属锑淋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铜镉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浸-锌粉置换方法对有色冶炼铜镉渣中镉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对酸浸及置换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镉提取的最优条件:在硫酸浓度为60g/L、液固比8:1、浸出时间3h,温度60℃的条件下镉的浸出率达97%;采用锌粉置换,锌粉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3倍、置换温度40℃、提取时间1h、浸出液pH为2.5时,镉的置换率在99%以上,海绵镉的品位达78%。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5个不同铝厂的赤泥样品进行序批式浸出实验,模拟自然堆存条件下赤泥中稀有金属在不同pH值时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样品中La、Sc、Y的浸出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在极酸条件(2相似文献   

14.
郭炳君  马冬阳  左亮珠  郭敏  张梅 《环境工程》2021,39(10):150-156
以铝土矿尾矿为原料,采用酸浸除杂工艺,通过控制盐酸酸浸过程中的盐酸浓度与液固比,得到不同Fe2O3及K2O含量的精矿,烧结合成了刚玉-莫来石基复相耐火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的二元杂质组成对样条宏观形貌、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常温力学性能以及高温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盐酸浓度与浸出液固比。结果表明:当尾矿中Fe2O3及K2O含量均<2.0%时,烧结样条的晶相含量及荷重软化温度较高;当杂质Fe2O3含量>2.0%且大幅增加时,烧结样条的非晶相含量迅速增加,烧结样条的高温性能下降但常温性能上升,控制烧结样条中的Fe2O3及K2O的含量均<2%时,荷重软化温度保持在1400℃以上,达到市售NZ-45耐火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The pH-dependent leaching of antimony (Sb) and arsenic (As) from three typical Sb-bearing ores (Banxi, Muli and Tongkeng Antimony Mine) in China was assessed using a pH-static leaching experiment. The pH changes of the leached solutions and pH-dependent leaching of Sb and As occurr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the Banxi and Muli Sb ores, alkaline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for the release of Sb compared to neutral and acidic conditions, but the reverse was true for the pH-dependent release of As. For the Tongkeng Sb ore, unlike the previous two Sb-bearing ores, acidic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for Sb release than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ores with lower Sb and As contents released higher percentages of their Sb and As after 16 day leaching,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the largest potent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This work may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on the geochemistry of Sb and As in the weathering zone.  相似文献   

16.
湖南石门雄黄矿矿区内大量As含量极高的尾渣,严重威胁着当地环境安全与居民生命健康.为推动实现对雄黄矿高As尾渣的稳定化处理,系统分析了FeBC(负载铁生物炭)对雄黄矿尾渣中As的钝化效果,并对FeBC钝化As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平振荡试验和合成沉降浸出试验(synthetic precipitation leaching procedure,SPLP)中尾渣As的浸出浓度分别为103.7和173.5 mg/L;FeBC的加入[矿渣与FeBC的比例(w/w)为4:1]使尾渣中As的浸出浓度降低72.2%~79.2%.在以模拟酸雨为淋溶液的柱试验中,FeBC处理使淋出液中ρ(As)下降79.1%~99.3%,As淋失总量减少92.8%,但酸雨淋溶量的持续增加使出水中ρ(As)随pH的降低而缓慢上升.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FeBC表面负载的Fe原子通过羟基与砷酸根之间的配位基交换作用吸附As是FeBC高效钝化尾渣中As的关键机制;同时,生物炭载体表面含氧官能团还可能通过氢键与As氧合阴离子或分子发生了吸附反应.研究显示,FeBC在钝化雄黄矿尾渣中高含量As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用于快速降低矿渣中As的浸出毒性;但在长期酸雨淋溶条件下,可能需要设置酸度缓冲层以充分保障FeBC钝化As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