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放射性核素铀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污染,因此,放射性废物中铀的处理受到了普遍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射性核素污染微生物处理法与无机材料处理法同等重要。微生物与铀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吸附,细胞内的聚积、沉淀和氧化还原转换。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旨在阐明从放射性物质贮存相关的各种极端环境中分离获得的菌株与铀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对这些能与铀相互作用的细菌有了基本的了解,将有助于放射性废物处理、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碳酸盐作为淋洗剂,以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淋洗去污修复铀污染土壤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当碳酸根浓度为0.5 mol/L,淋洗速率为1.0 mL/min,氧化剂用量与U(IV)摩尔比为2∶1时,污染土壤中铀的去除率能够达82.4%。  相似文献   

3.
文中综述了国际国内放射性污染土壤处置方法研究进展,结合中国放射性废物处置法律法规,针对中国核电站站堆型,研究分析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方法,并建议给出了适合于中国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策略,为中国核电站事故后污染场地的清理方法、土壤去污处理方法的选择明确方向,为修复活动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废物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工业的大力发展,导致水资源以及自然环境屡次遭到迫害,工业废物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澡流程了极大的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恢复以及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本文对臭氧多相催化氧化除污染了技术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催化氧化去污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浸采铀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采矿工艺技术发展,地浸采铀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山地工程采矿,其基本原理是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按一定网度布置工艺钻孔,从注液孔注入地浸液,使之与铀进行充分反应,经抽液孔提出地表,在地表工厂进行萃取铀的过程。地浸采铀与传统的山地工程比,地表破坏小、形成的放射性废物和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少、环境复原成本低,但也会对大气、土壤、地表水,特别是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否则会对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钚(Pu)污染土壤化学去污方法中,Pu的分离效率受反应动力学、热力学、界面化学和工艺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过程强化处理能够提高去污各环节的传质效率。该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过程强化技术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Pu污染土壤化学去污技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适用于Pu污染土壤化学去污的过程强化技术措施与途径,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核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如何高效低耗地处理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是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2种有效方法,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机制上,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还缺少系统报道。文章简述了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的机制、参与微生物以及反应产物的稳定性,论述了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优势、作用机制,同时从微生物和环境因子2个方面总结了耦合机制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提出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强化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8种花卉植物对土壤中铀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特性对修复铀污染的土壤具重要意义。该研究采取模拟铀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在外源铀添加量为150 mg/kg土条件下,比较8种花卉植物(竹柏、金边虎尾兰、五彩芋、豆瓣绿、吊兰、白掌、吊竹梅、绿萝)的生长状况、耐铀性、植物体铀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积累量和铀提取量,并采用赋值法对植物铀富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铀对植物的影响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掌耐铀性最强;吊竹梅铀富集特性综合评价值最高,其地上部和根部铀含量最高分别为162.11 mg/kg DW和2 756.55 mg/kg DW,铀富集系数分别为1.08和18.38,单株铀积累量0.39 mg,每公顷受污染土壤铀提取量为506.37 g。8种植物地上部铀含量均显著小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0.5,根系是植物富集铀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背景,论述了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原则,并分别归纳了防治核设施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污染和关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主要规范,最后介绍了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良  李烨  王萍  张东 《环境工程》2013,(Z1):543-546
生物修复是一种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环境友好的修复方式,在铀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介绍了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修复,最后指出了今后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治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以华东某铀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X-Series I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铀矿区和对照区共114个地表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铀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放射性铀污染,以查明铀矿区地表水铀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铀平均含量39.89μg/L,分别是含矿未采区、江西省背景值、对照区的32.17倍、64.34倍和199.45倍;各亚区地表水的铀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顺序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废弃矿井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等亚区地表水铀含量受到较强人为活动影响;(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亚区地表水铀污染程度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其中,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地表水的铀污染程度均为重度污染;对照区未污染。结合研究区铀含量特征,铀矿开采、运输与选冶等实际情况,建议从改善矿石运输条件、改善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地表水铀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2.
选择湖南某铀尾矿库周边的3条土壤剖面S1、S2、S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区域上背景剖面以及尾矿库中铀尾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讨论了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机制。研究表明:(1)铀尾矿库对周边土壤已产生了铀污染,其中,近源土壤剖面S1、S2遭受了重度铀污染,以单因子指数法表征的污染指数Pi分别为18.98和14.76,随着远离污染源,土壤的铀污染程度呈降低趋势(如远源的剖面S3的Pi=1.35)。(2)作为农业土壤,由于受耕作过程中的人为扰动,外源铀的输入已贯穿了整个剖面。(3)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特别是对于遭受了重度铀污染的近源土壤剖面,主要包括两种机制,一是随铀尾砂的机械混入,二是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以前者为主。然而,对于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专性吸附态(Ⅱ)外源铀,主要来自于后者的贡献。随铀尾砂机械混入的铀,其赋存形态在土壤中得到了继承;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的铀,主要专性吸附在土壤基质上。本研究为有效开展铀尾矿库的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能够定量评价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地积累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2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铀尾矿库周围部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Ni、As、Cu、Hg、Zn含量存在积累和超标情况,尤以Cd的超标率最大,Ni和As次之;Pb、Cr含量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总体上,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中未受重金属污染(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的分别约占1/3;土壤受重金属中度污染占21.4%,重污染占12.2%。主要污染因子为Cd,其次是Ni和As,该区大部分土壤环境质量未受到Cr、Pb、Cu和Zn的影响。铀尾矿库周围土壤正以Cd、Ni、As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积累,应加强对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4.
李乐乐  张卫民 《环境工程》2016,34(1):168-172
铀尾矿库渗漏已造成严重的环境辐射问题。为保护铀尾矿库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迫切需要一种低价有效的方法对库区地下水放射性污染进行治理。渗透反应墙技术是用于原位治理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的一种高效技术。介绍了铀尾矿库区地下水铀污染的几种主要修复技术,渗透反应墙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及设计安装,分析了零价铁反应材料去除铀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渗透反应墙技术治理铀矿山及尾矿库区地下水铀污染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该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害废物的产生与日俱增,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控制有害废物污染已刻不容缓。国外发达国家从70年代起就逐步建立了有害废物收贮、运输、利用、处理处置许可证制度(简称有害废物许可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是解决有害废物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为加强对有害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应尽快制定、实施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6.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及全过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应急废物因受到危险化学品污染也会具有某些危险特性,但我国有关文件并未对应急废物的去向、最终处置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应急废物处理处置中,还存在处置能力弱,现有技术应用性不足,处理处置过程长、产生二次污染风险的时间长、环节多等问题。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应急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应急废物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并对全过程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之后,有多种去污修复方法。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发生后,大面积的土壤被污染,相关方面分别采取了多种去污修复方法。本文在介绍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土壤去污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两个核事故后放射性土壤主要采用的去污方法及修复情况,最后分析了其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造成了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通过对垃圾处置厂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置工艺的研究,在现有工艺仅可处理感染性和损伤性废物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通过增加蒸汽骤冷环节,从而增加了对病理性废物处置类别,并能确保环保及卫生达标;同时提高了灭菌率,减容率。设备改进后,可有效地处理病例性废物,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胡莺 《环境》2006,(Z1):29-31
零价铁可渗透反应墙(Fe0-PRB)技术,已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如铬、硒、铀、砷和锝等)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利用零价铁PRB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并结合当前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与日俱增,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甘肃省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如何妥善处置重金属废物已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甘肃省重金属污染和处理处置现状,着重回顾了有关重金属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甘肃省重金属废物特性对危险废物处理方式的选择进行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