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言     
《环境教育》2005,(4):3-3
阳春三月,春风送喜。随着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京的胜利召开,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红彤彤的春天。翻开本期杂志,我们首先向读者朋友推荐阅读以下文章:"一千摄氏度"栏目·《实验动物:有谁在乎我们的《生与死》;  相似文献   

2.
醉人的三月     
《绿叶》2016,(3)
正三月,风和,日丽,天蓝,景明。清清爽爽的三月风,吹得树梢嫩绿浅黄;淅淅沥沥的三月雨,洗得林荫透澈清亮。沐浴着三月清新醉人的春风,撩开三月濯枝润叶的春雨,聆听三月的春雨滴打在树叶上那美妙的声音,伴着三月春风吹佛晨雾荡开的帷幔,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三月迈着轻盈的步伐,染绿了大地,丰润了旷野,装点着秀美河山。梁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绿叶》2020,(Z1)
正编辑部在组织2020年第一期杂志时,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仍在燃烧。"森林的历史,即为生命的历史。"为此,我们把著名生态文学家徐刚老师的《大森林》放在首篇。《大森林》阐述了森林与人类的关系,中国的森林现状……如徐刚所言:"森林从发生到毁灭又重生,使原始地球变得温柔,又生出各种植物、  相似文献   

4.
绿色与生命     
从前,这里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到处郁郁葱葱的,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乐极了。可现在,动物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护森林里的树木了,就连蚜虫也在树上安居乐业,一棵棵高大葱茏的树木轰然倒下,动物们却袖手旁观。一天,沙漠军团头目德拉率领手下向大森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使辽阔的大森林又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时,动物们伤心极了,小兔说:"呜--呜--呜,都是我们不好,不保护家园,德拉才来袭击我们,现在,我们的家园没有了,我们以后还怎样生活呀!"  相似文献   

5.
韩蕊 《环境教育》2014,(9):78-78
正一个闷热浮躁的夏夜,一棵老树流下了一滴泪。它说:"我们或许还会见面的,不过不会在这,也许会在教室里,餐桌上。我再也不会穿着如此浓绿的外衣,再也不能成为鸟儿们的家……"人类说:"你很悲伤,你恨人类剥夺了你生存的权利,对吗?""我已经很幸运了。我活了30多年,比起许多  相似文献   

6.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地,孔子说:我不如老粮农.樊迟又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两句话就把樊迟打发了.还据此批评樊迟是"小人",因为"大人"只要当好领导就行了,"焉用稼",哪里用得着亲自种庄稼!  相似文献   

7.
大树的心声     
杨若桐 《环境教育》2014,(12):88-89
正一天晚上,走累了的我坐在了一棵大树下。我的后背靠着树干,周围静悄悄地。这时,我听到了大树的心声:"哎,现在人类太过贪婪,我的父母、兄妹、朋友,我认识的树都渐渐消失在我眼前,我想念它们啊……"说着,大树好像哭了:"你们人类中有一些人认为,树少一点就少一点吧,又看不大出来。但你们不知道哇,每少一棵树,世界就少一点绿色。绿色越来越少,这才使人类受到沙尘暴,泥石流等灾情。反过来,少砍  相似文献   

8.
孔子乐山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国人重视,生态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论语》里"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也越来越被人们看好,经常挂在嘴上,几近妇孺皆知,人人争道。于是,登山赏水之时,举手抬足之间,感觉似乎都有几  相似文献   

9.
绿色未来     
在茫茫宇宙中,曾有一个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孕育了数不清的生灵,然而这位母亲并不开心,因为,在这个星球上,山已经不是青山,水已经不是碧水,很多工厂的烟囱里不时地冒出团团黑烟,小鸟们都被迫离开了家园;往日清澈见底的小河变得又黑又臭,鱼儿都无法生存下去;在"嘎吱"、"嘎吱"的电锯声中,一棵棵苍翠挺拔的大树倒下了。  相似文献   

10.
《绿色视野》2012,(6):22-23
《少年维特之烦恼》、《格林童话》、还有《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连环画……5月4日,家住安庆市的四年级学生朱彤彤书包里又添了"新丁"。但与此前每每买新书不同的是,这些书都是学校同学之间进行旧书交换淘来的。"相当于又买了10本新书,而且不花钱。"朱彤彤开心地说。组织旧书交换活动的老师告诉记者,他  相似文献   

11.
谢湘宁 《环境教育》2014,(12):58-59
正我发现,那些流传广远的经典爱情歌曲中,总少不了关于河边的情景。比如《九九艳阳天》中:"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比如《纤夫的爱》中:"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比如《小芳》中:"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  相似文献   

12.
酸菜情     
王一迪  王延东 《绿叶》2015,(Z1):131-136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把菜供。"一到冬季,每当读到宋代范成大这首赞美晚菘的诗,就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中墙角旁边腌的那一缸酸菜。菘者,大白菜也,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说明我国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种植,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大量栽培。《诗经》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诗句,说的就是大白菜。三国时期的《吴录》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南北朝时已是"最为常食"的大众蔬菜,如南朝的《齐书》就有"晔留王俭设食,盘中菘菜而已"的记述;唐代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个段子在香港人中流传:有三个人坐在车上,一个人突然啐了一口痰在地上。另一位颇为蔑视地说:"你是大陆仔呀,这么没素质!"而另一位说道:"大陆人才不是这么吐痰呢!"他说着拉开车窗,"呸"的一口啐了出去。第一位吐痰者被说急了,一口痰又啐在地上,又用脚一蹭,说:"胡说,大陆人是这么吐痰的!"其实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为外人诟病久  相似文献   

14.
野菜飘香     
正周作人有一首写《北平的春天》的诗: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那种对春天的期盼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最先使人感到春意者,莫过于那些人见人爱的野菜了。东风一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那些野菜便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了。放眼望去,田野平畴,房前屋后,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它们经过漫长寒冬的浸润,鲜嫩的叶子更加葱茏,或是三三两两地  相似文献   

15.
陈浩 《环境教育》2009,(10):20-21
三月京城飞花,八月骄阳如火,2008年,我作为导演参加了大纪录片《绿色奥运之路》的摄制。十月天高云淡的时候,许多难舍的记忆和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一起,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6.
牙山览胜     
《绿叶》2016,(7)
正牙山位于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境内,海拔805.8米,巍然屹立,盘桓颠连,余脉远延,山韵无穷。东与烟台西侧的狮子山衔接成线,西北与艾山袂裾相连,构成了胶东丘陵的脊梁。牙山之巅,高峰有三,称为大牙、二牙、三牙,皆高耸如剑,直刺苍穹;远眺状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三峰争雄鼎立,攒聚如笔,文人雅士又美其名曰:"聚笔山"。清代苏法曾作诗《咏牙山》:"鳞  相似文献   

17.
夏天到了,田野里的麦子熟了,丰收的时刻来到了。阳光下的麦田是金色的海洋,风过时,会鼓荡起一排排麦浪,缓缓地起伏着,一波一波地涌向远方。一棵棵麦子被雨雪滋养过,被阳光照耀过,从麦秆到麦穗都是金灿灿的。它们肩并肩紧挨着,笔直地挺立着,仿佛大地的哨兵。布谷鸟在麦田上追逐嬉戏,在早春时,它们"布谷布谷"地催促农人播种。麦子黄时,又一声声欢叫着"黄了黄了",提醒农人们快来收割。吵吵闹闹的麻雀,让喷香的麦粒撑圆了肚子,惬意地停在稻草人的头顶或肩膀上。三五成群的蝴蝶、蜜蜂在尖尖的麦芒上跳舞。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  相似文献   

18.
正晚饭后习惯性的出门散步,现在天气有点冷,披上大衣走在空荡的路上。两旁的白杨树已经开始落叶了,露出笔直的腰杆,一阵风过,落叶纷纷扬扬,我不禁裹紧大衣,加快脚步。在一个拐口处,我看见两个孩子聚在一棵小树下面,好奇心便催促我走向了他们。"小朋友,你们在干什么呢?"我开口道。其中一位小男孩说:"姐姐,我  相似文献   

19.
戈壁夫妻榆     
《绿叶》2020,(7)
正一树不在高,有故事则名。想不到戈壁滩上一棵普通的榆树却出了大名。我正苦于在边疆地区找不到有故事的人文古树,新疆的一位朋友突然来电话说,那里有一棵老榆树,与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有关,被当年领导核试验工程的张爱萍将军命名为"夫妻树"。我听后大喜,放下电话,稍加准备便飞往现场,这次找树真可以说是不远万里了。  相似文献   

20.
读者评刊     
<正>@余晓坚:《环境教育》杂志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在中国期刊方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每一期的"视界"栏目中,用几十张图片集中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教育活动,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可获取资讯,在读图中感受各地环境教育的蓬勃开展,可谓一取两得。@金万年:第十一期《从企业"排污"到治污的蜕变——常州武进"企业河长"的社会价值》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