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开发管理和布局优化的总体方案,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规划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及布局的改变,从而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变化。本研究从三生空间耦合协调的角度,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需求的供需关系,揭示三生空间的供需连接与耦合关系。本研究借助 InVEST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相对发展度模型,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探究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供需间的协调关系,并用耦合协调状况对国土空间规划效益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规划期内宜宾市翠屏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总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减小态势。2020-2035年耦合协调度从 0.60降低到 0.59,相对发展度由 1.05减小至 1.01。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供给盈余明显,但由于供需分布空间差异,城镇地区为主要的供给赤字区域。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净化需求,城市化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相对发展度具有较为普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通过增强文化需求和旅游供给之间的互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并促进文旅融合的溢出和扩散。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文旅融合程度,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需求侧和供给侧互联网水平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文旅融合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需求侧互联网发展水平促进了文旅融合并有正向的空间溢出,其作用比供给侧互联网发展水平更显著;供给侧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由于竞争的互斥性、空间扩张的高成本和区域间互联网布局的问题,抑制了邻近地区文旅融合;在互联网的交互影响下,传统的资本、劳动和资源禀赋的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药供给侧改革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从供给侧来看,"中西医并重"的格局尚未形成,中医药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与优质资源加速流失并存,中医药发展支撑要素质量和水平滞后于时代要求,中医药事业、行业、产业"三业"治理远远落后于西医。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国家中医药发展目标,必须升级中医药要素结构与配置,增强中医药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工业遗址、工业景观类资源景区不仅能成为旅游休闲中心,还可以以此为平台建设文创旅游产业园区,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中心乃至高端服务中心,从而延伸区域产业价值链,促进工业、商业、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集聚。通过实地调研与Google地图扫描展开案例分析,发现南风古灶陶瓷工业遗址景区经历核心资源景区化—旅游景区品牌化—资源景区创意园区化—创意园区中心平台化的过程,逐渐成为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文化体验中心+高端服务平台,可为其他城市或区域文创业、工业、商业、旅游休闲业的融合集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全产业链集群园区,在全国文创产业中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区位特征,从主导机制、基础支撑、一般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具备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位要求;中观层面上,有多重区位优势;微观层面上,用地条件优越,政府政策的空间导向与传媒产业的区位吸引是区位选择的主导机制,交通条件、周边设施与金融资本为支撑因素,自然环境、人才智力、文化资源禀赋与数字视频产业蓬勃发展为一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社区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和载体,以生态文化建设为基点,进一步探索社区生态文化的载体和加大生态化建设力度与运行体系建设等传播路径,力求提升生态文化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形成更加自然科学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自组织发展的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缺位,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通过创新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明确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充分发挥社区自组织的优势,开展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活动的创新,可以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环保服务业在市场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完整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三大部分:环保技术开发和设备生产市场、环保服务市场、环保资本与投资市场。   环保技术开发设备生产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是供给市场,一是供给技术,一是供给资金。环保服务市场是需求市场,供给市场是受需求市场制约的。而资本市场与服务市场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在三大市场体系中,服务市场是起主导作用的,服务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设备生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保污染事故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旅游目的地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学术界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文创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情境下,基于MTE理论,以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体验、记忆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游客参与对重游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参与对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对记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在游客参与和记忆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记忆在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基础上,开发兼具学习、娱乐、审美等特点于一体的互动性参与型产品。②加快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增强系统的独特性与趣味性。③设计兼具文化特色和创意精神的代表性纪念品。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公共设施的供需平衡尤为重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运用Ripley's K(r)函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法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供需平衡状况。结果发现:①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空间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为"大集聚、小分散"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形成了"多中心、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旅游公共设施形成了明显的供需"盈赤区"。④厦门市应发展多核旅游增长动力,培育专业化旅游服务空间,延长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针对高度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算问题,从城市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3个方面构建基于城市供需关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市内九区供给服务功能总体表现为中心城区"高需求,低供给"、近郊区"高供给,低需求"的状态;调节...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丽江为例,指出类似丽江的诸多西部多民族交错聚居区在文化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突出自身区域主体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必须要重视非主体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让各民族社区参与能力的塑造和培育都能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协调发展。这既是文化多样性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构的内在发展要求,也是区域旅游在二次创业中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重点整理分析国内1236篇文献,梳理了国内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理论发展、特征类型、机理演变、优化重构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和评述,展望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状况。研究发现,目前城市文化空间研究广泛,注重实体空间研究,呈现重实证轻理论、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系统、重规划轻建设的研究特征。基于此,指出今后应加强城市文化空间理论发展研究,同时厘清"城市—文化—空间"关系系统,从城市文化空间的人、地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方面综合研究出发,突破当前研究局限,针对特定区域城市文化历史、当代形态、城市定位、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城市文化空间"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与"地"的承载变化、作用互动过程、优化重构等,形成城市文化空间集体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作为凝固历史、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传承和活化大运河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2191座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区域内博物馆合作开发模式。结果显示:(1)各省(市)博物馆数量结构差异明显,山东省博物馆总数最多且民办占比最高,北京市一级博物馆占比最高。(2)各省(市)博物馆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但集聚程度存在差异。(3)城市群尺度上,京津冀城市群核密度内部差异最大;省域尺度上,山东和浙江密度最高,河北最低;市域尺度上,各市密度差异显著,存在明显的“高峰”和“洼地”。(4)从热点分析结果来看,博物馆热点区多为核密度高值区,冷点区则与核密度“洼地”大致吻合。(5)基于博物馆空间差异及区域特色,针对博物馆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点—轴线—组团”结构的空间联动开发模式和文创联盟、展览联盟、数字联盟三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8)
当前,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上讲,城市服务业不断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发展,而城市绿色发展也能够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升级、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层出不穷、服务外包增势强劲,但也存在着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不高、内部结构失衡较为突出、服务创新还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城市服务业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采取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市陆巷村多维空间的生产和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陆巷村的物理空间中,资本有助于促进景观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形成,社会空间呈现出社区联结弱化和开发主体繁杂化的特点,文化空间出现功能多样化的复合型文化空间;针对陆巷村的空间生产,开发者、部分游客和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结构主义认同倾向,部分游客和未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有效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协调多元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是提高陆巷村旅游开发活力和保持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20,(Z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生态文明,不能离开文化范畴的深入考量。生态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生态文明范畴和视野下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是人类新的文明和文化方式。没有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以全球城市、宜居城市和保障力理论为指导,构建全球城市宜居保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上海和对标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宜居保障力。结果发现:①2004—2013年,上海宜居保障力增长速度快于4大全球城市,发展潜力较大。②人均GDP、公共安全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支出、公共交通、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和谐性、环境约束与舒适度等是上海宜居保障力的主要制约因素。③2014—2050年预测数据表明,上海宜居保障力不断提高,逐步逼近对标城市。据此,提出上海市建立全球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国际文化社区,提升教育和医疗供给多元化等举措。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21,(1)
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