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军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4,(3):35-38
以“A/O-MBR”工艺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电极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曝气量、反应初始pH对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60 min,电流密度15 mA/cm2,曝气量500 m L/min,初始pH=5.0。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连续进行渗滤液废水深度处理,实验系统在进水COD均值935 mg/L的情况下,处理出水COD均值201 mg/L,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COD平均去除率达到78.50%。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韩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52-5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量、水质特性变化大,成分复杂,因此较难处理。反渗透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三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DB16889-2008)要求,并把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场。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粘土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改性粘土进行表征,分析作用机理;并将改性粘土用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处理,对处理过程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粘土经过改性后,改性粘土的层间间距增大了0.754 nm;在303.15 K,313.15 K,333.15 K不同温度下,粘土吸附渗滤液中氨氮的平衡的时间为50 min左右,改性后的粘土吸附效果比原土提高了大约2~3倍;改性粘土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G~θ在-0.127 kJ/mol^-0.080 kJ/mol范围内,标准摩尔焓变△H~θ<0,吸附反应过程均属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子内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消纳生活垃圾,通过改变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实验垃圾柱的装填方式和运行方式,对不同垃圾柱的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稳定时间短,渗滤液污染强度削减快,给后续的渗滤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17.
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垃圾渗滤液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影响了生物处理效果。采用Fenton氧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预处理,可减少渗滤液的污染负荷,提高可生化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