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纳米级Fe0与普通Fe0还原降解偶氮染料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0 对偶氮染料进行催化还原处理是染料废水脱色的一种重要方法 .经过Fe0 降解 ,偶氮染料的N =N双键断裂 ,还原生成芳香胺 ,增加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后续处理 .因此 ,提高Fe0的催化还原效率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996年 ,Johnson等人在研究了一系列氯代脂肪烃的Fe0 脱  相似文献   

2.
偶氮染料废水的排放会对水生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生物法处理偶氮染料的应用与研究居于首位,而混合菌群因具有多种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混合菌群的构建及偶氮染料脱色降解的影响因素,并重点阐述偶氮染料降解机理及降解酶系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混合菌群较单一菌株具有较好的脱色降解性能;其中碳氮源、温度、pH值、染料结构与浓度、溶氧量等因素对降解染料具有重要影响.细菌复合菌群是通过分泌一系列的酶如偶氮还原酶等使其偶氮双键断裂,产生的芳香胺类物质进一步被氧化成CO2和H2O,揭示了偶氮还原酶降解偶氮染料时的两种可能机制,即有无依赖氧化还原介质的偶氮染料降解.真菌复合菌群是通过生化反应来催化偶氮染料降解,阐述了漆酶降解染料的机理,即底物自由基中间体的产生和氧气还原成水.细菌与真菌复合菌群则是通过降解酶系统与生化反应相结合来降解染料.最后提出单一菌株存在着降解不彻底、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指出未来应根据废水中偶氮染料的种类、结构特点构建具有特异性、高效性且降解多种偶氮染料的混合菌群,并开展其生物降解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而为微生物降解偶氮染料的研发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图2表3参96)  相似文献   

3.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处理氯代有毒有机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能进行还原脱氯的微生物富集物接种,在小型试验装置内成功地培养出了具有还原脱氯功能的颗粒污泥。五氯苯酚能被这种颗粒污染完全脱氯并进一步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四氯乙烯和其他氯代乙烯能被颗粒污还原脱氯为乙烯。这种脱氯的颗粒污泥可用来处理含有五氯苯酚和氯乙烯类的废水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以Ti/Co-Fe-Cu为阴极,Ti/IrO2-RuO2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对非贵金属催化电解无害化去除NO3--N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NO3--N阴极催化还原过程中,反应物、产物需要通过对流、扩散作用,克服电场力,迁移至目标位置;在非贵金属的催化作用下,NO3--N受还原剂攻击,逐步还原为NH4+-N;还原中间产物NO-N和NH-N直接生成N2-N的过程受抑制,产物NH4+-N难以被再度直接氧化.添加Cl-作为支持电解质,实验电解体系发生阳极析氯、Cl2水解、NH4+-N氯氧化等过程,可将NH4+-N氧化为N2-N,且出水中NO3--N、NO2--N、氯胺类浓度很低.NO3--N无害化去除的反应机制是NO3--N在催化作用下,经传质、吸脱附、电子交换过程,还原为NH4+-N,NH4+-N经由Cl-→Cl2→HOCl→Cl-电解氯氧化循环,最终生成N2-N.  相似文献   

5.
吸附—催化氧化—絮凝法联合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吸附-催化氧化-絮凝法联合处理造纸废水,讨论了废水通过炉渣柱的滤速,在絮凝过程中Al2(SO4)3的加入量及催化氧化反应中溶液的pH值,铁屑的加入量,H2O2的加入量等主要因素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D,SS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97.0%和95.3%,各项指标超过一级排放标准,水质可以完全回收利用,为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ZPT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处理吡啶硫酮锌(ZPT)废水的技术,在探讨影响催化氧化效果诸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中和预处理、后接两级催化氧化处理该废水的工艺流程,该流程的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铁炭-生化法处理高含盐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晓霞  吴生  乌锡康 《环境化学》2002,21(6):594-598
通过对实际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采用聚铁混凝 铁炭还原-中和混凝的预处理,可去除近50%的有机物,而且提高了废水的BOD/COD比,同时对高含盐染料废水的生化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常压条件下,水合肼还原3种模拟偶氮染料废水并使其脱色,脱色效果用酶标仪测定,其结果表明,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最高可达99%.对常压及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合肼还原模拟甲基橙废水的脱色反应动力学行为及反应活化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活化能Ea=59.236 kJ.mol-1.在常压条件下,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产物用GC-MS、1H-NMR测定,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催化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催化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生产废水的工艺参数,COD去除率可达90%,探讨了从酚钠母注人中盐析酚的条件,回收量为15.86Kg酚钠/m^3废液,提出了综合治理酚钠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中氯代烷烃的催化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氯代甲烷系列和氯代乙烷系列的各种氯代烷烃在铁、铜二相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分析了氯代有机物结构性质对还原脱氯反应的影响和规律性,探讨了氯代烷烃在金属还原作用下的还原脱氯机理.  相似文献   

11.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间歇培养血清瓶中,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和蛋白胨显著提高了PCP的脱氯速率.添加甲酸、乙酸、乙醇对PCP脱氯速率有一定提高,丙酸和丁酸对脱氯速率没有影响.20%氢气的加入对PCP脱氯速率的影响显著.废水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电子受体的存在降低了PCP的脱氯速率.微生物抑制剂氯仿、青霉素降低了PCP脱氯速率,表明厌氧微生物尤其是甲烷菌对还原脱氯有重要影响.PCP最佳还原脱氯温度为38℃,最佳pH为7,低的氧化还原电位(<-200mV)有利于脱氯的进行.图5参13  相似文献   

12.
厌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对取自处理含氯酚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PCP)的活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反应器下层污泥降解PCP活性较高,污泥浓度影响比PCP降解速率;表观PCP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征,外加碳源特别是丁酸、葡萄糖对PCP厌氧降解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外加碳源与PCP浓度均影响PCP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以活性碳处理含S2O8^2-氧化物质废水的工艺路线,其特点较其它处理方法效率高、简便、成本低、易推广。经处理效果比较,发现在动态处理条件下,废水中氧化性物质的去除率达到99.9%,其机理与活性碳起催化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n-Ce-Zr-Cu复合型氧化物作为多相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对硝基酚钠废水,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20℃、压力2.5MPa、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加入量3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3.7%。经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的比值由原来的0.016提高到0.33,从而为后续的生物降解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生物沉淀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型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中,研究了持续低pH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沉淀作用对人工配制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设置反应器进水pH值依次为4-3,3.5和2.6三个处理,进水中Cu^2+、Zn^2+和Cr^3+含量分别为65、36和10mg·L^-1,SO4^2-含量约为6200mg·L^-1,接种物为经耐酸驯化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试验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36h,通过定期测定反应器出水pH、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SO4^2、S^2-以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等指标来考察废水生物沉淀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2.6~4.3的酸性重金属废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沉淀作用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反应器出水pH值大幅升至6.5~8.0,碱度由起始的300~2000mg·L^-1增至7500-4600mg·L^-1,废水中S041-还原率达72%~80%,Cu^2+和Zn^2+的去除(沉淀)率达99.9%,Cr^3+去除率达99.1%。此外,随着进水pH值由413降至2.6,反应器出水pH和碱度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S04}的生物还原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从反应器运行稳定性考虑,控制酸性重金属废水的进水pH值为3.5较适宜今后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以活性碳处理含S2O2-8氧化性物质废水的工艺路线,其特点较其它处理方法效率高、简便、成本低、易推广。经处理效果比较,发现在动态条件下,废水中氧化性物质的去除率达到9.9%,其机理与活性碳起催化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协同马尾藻对水中偶氮染料分子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健伟  姚兴东 《环境化学》1997,16(3):238-246
本文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海藻处理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种类及浓度对海藻处理偶所染料都有重要的作用,偶氮染料的分子量和结构也影响该体系的脱色效果。适当浓度的金属离子和海藻的体系比单独海藻处理偶氮染料的脱色速度快,脱色率高。同时探讨了该体系处理不同结构染料分子的脱色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进水PCP和CODCr质量浓度对厌氧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以氯酚驯化污泥接上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UAD)连续处理含五氯酚(PCP)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试验反应器可稳定地处理ρ(CODCr)1250-1000mg.L^-1和ρ(PCR)≤180mg.L^-1的有毒有机废水,CODCr去除率大于90%,PCP去除率大于99.5%,出水ρ(PCP)小于0.5mg.L^-1,维持试验反应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最低进水ρ(PCP)有关,且进水ρ  相似文献   

19.
魏红  李克斌  李娟  张涛  陈经涛 《环境化学》2012,31(4):471-477
以磷钨酸H3PW12O4(PW12)为光催化剂,异丙醇(IS)作为电子给体,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PW12光催化还原降解直接耐晒黑G(DB19)的影响.考察了CTAB浓度、pH值、DB19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AB增强了PW12对直接耐晒黑G的还原脱色作用,CTAB浓度增加,DB19的光催化脱色速率提高.PW12用量对DB19还原脱色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与溶液中CTAB浓度有关,当CTAB浓度为0.10 mmol.L-1时,DB19的脱色速率随PW12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TAB浓度为0.05 mmol.L-1,PW12用量为200 mg.L-1时DB19的脱色速率最快,继续增加反而降低.DB19还原脱色速率随其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另外,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暗反应明确还原态杂多蓝对染料的还原脱色作用,并借助UV-Vis光谱研究DB19、PW12、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CTAB对PW12/IS光催化还原降解DB19的作用机理.该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能够增强偶氮染料废水的PW12催化还原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20.
H酸主要用于生产活性染料及偶氮染料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对H-acid废水处理方法有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法、Fenton法等高级氧化技术~([1]),但是已有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积极研究能有效降解H酸废水的处理方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