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浓度氮磷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MAP法(磷酸铵镁法)与沸石吸附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以MAP法除磷脱氮后的出水作为沸石吸附过程的进水,最终出水的氮、磷去除率可达86.69%和99.9%,且在MAP反应过程中采取较高的pH值和Mg^2+浓度有利于后期沸石对氮、磷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2.
钢渣吸附除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玲  邓雁希 《四川环境》2005,24(6):5-7,13
研究了钢渣的吸附除磷效果并进行机理探讨。结果表明:钢渣采用0.5g,即可在25℃下、2个小时内,将100ml的磷浓度为10mg/L(以磷计)的模拟含磷废水的磷浓度降至0.5mg/L以下,达到磷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钢渣吸附平衡时问为2小时;钢渣吸附除磷的机理主要是沉淀、吸附(表面络合反应),并辅以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效复合絮凝剂对多种废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成复合絮凝剂(PAC+PAM)应用于污染河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餐饮废水等6种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PAC、PAM、PAC+PAM对污染河水的CODc。SS、浊度有显著降低作用,PAC+PAM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PAC和PAM;PAC+PAM对6种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81.5%~90.4%,平均84.6%。对SS的去除率为81.9%~96.5%,平均88.9%,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1.3%-98.0%,平均95.1%;处理后悬浮物基本被絮凝沉降,水体变得较清澈透明,异味或臭味消除。说明本PAC+PAM复合絮凝剂对各种废水均有良好的净水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试试验对比PAC和PAFC处理低温饮用水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丽  皮新华  江霜英 《四川环境》2007,26(2):11-13,22
低温降低了混凝剂的混凝性能,为保持传统混凝沉淀工艺中低温条件下饮用水的出水水质,需要优选混凝性能更好的混凝剂。本试验选用了小试试验中性能更优的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PAFC(聚合氯化铝铁)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进行中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混凝剂PAFC在低温条件下的混凝性能要优于铝盐PAC。使用PAFC时混凝澄清池的出水浊度能保持在3NTU以内,在0.55~2.87NTU之间变化。而使用PAC的出水浊度在1.44~3.87NTU之间。比较其他出水指标如色度、氨氮、pH、电导率、铁和CODM。后发现,当PAFC比PAC平均节省药剂12.3%时,PAFC的处理效果仍旧比PAC好。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压裂返排液中的硼含量,满足水样回用配液或外排标准,以5口水平井压裂后的返排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氧化剂类型、投加量、预处理条件、沉淀剂类型、投加量对化学氧化工艺的影响;在化学氧化工艺出水的基础上,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加药时间间隔对絮凝工艺的影响,并监测了两者耦合联用后的效果。结果表明,H2O2和 BaCl2分别作为氧化剂和沉淀剂时,除硼效果较好,建立了最佳投加量与返排液中初始硼浓度相关的线性方程,便于现场快速选定加药浓度;当PAC浓度为80 mg/L、PAM浓度为5 mg/L、搅拌速度30 r/min、加药时间间隔30 s时,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优;将化学氧化-絮凝工艺耦合后,在氧化反应pH 值为9、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沉淀反应pH值为9和最佳絮凝工艺的条件下,可保证滤液中硼质量浓度小于5 mg/L,满足回用配液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压裂返排液的高效、清洁处理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有机颜料废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单独使用CPAM、PAC及两者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初始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与PAC复配处理该废水时效果较好,水样pH值为7.0;CPAM与PAC的投药量分别为10mg/L和150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7.56%.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焙烧大理石粉处理工业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探讨了不同焙烧大理石粉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振荡速率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大理石粉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当焙烧大理石粉投加量为11g/L,反应时间为10min左右,温度为室温,振荡速率保持在100~150r/min时,废水中磷的去...  相似文献   

8.
PAC和PASS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恭任  于瑞莲 《环境技术》2004,22(5):35-39,43
主要研究PAC和PASS混凝剂对高浓度和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确定了PAC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pH:4.39;色度:18750倍;COD:6480;浊度:1462)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5~7、8min、24mL/L;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pH:10.16;色度:2020倍;COD:168;浊度:36.4)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6~7、15min、12mL/L。PAC处理高浓度的印染废水效果较好,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效果较差;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比PAC要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混凝沉淀和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土霉素废水,结果表明,作为预处理工艺,这套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石灰投加量为1500mg/L、PAC投加量为2250mg/L、PAM投加量为4mg/L的条件下,混凝沉淀的CODcr去除率达到75.8%,BOD5/CODcr的值由原来的0.15提高到0.32。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11.
张鹏  邵阳  张洪林 《四川环境》2009,28(5):16-18
海水产品养殖场废水中碳、氮的浓度很高,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能有效的降低碳、氮的浓度。在常温(20℃-25℃)条件下,我们检测了不同盐度、C:N下的处理效果,以期实现SBR工艺运行参数的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为2.5%~3.5%,C:N为10:1的条件下,除碳和生物脱氮的效果最佳。实验验证了SBR工艺在海水产品养殖场废水处理中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处理手段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低温地区的城市污水,开展了A2/O工工艺中试研究,考察溶解氧浓度对A2/O工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2/O工工艺并延长好氧池HRT,在系统水温为10℃-14℃的情况下可获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A2/O工工艺中好氧池末端的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2.8mg/L左右,此时的系统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40mg/L、3.8mg/L、13.0mg/L和0.7mg/L,平均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2.4%、83.8%、72.7%和87.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保产业》2015,(2):69-70
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多段多级AO除磷脱氮工艺,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多段多级AO除磷脱氮工艺,将生物池依次设置成一级厌氧/好氧区+多级缺氧/好氧区,污水在生物池中依次经历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的环境,上一级好氧区的硝化液直接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部分油井硫化氢浓度超过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的10 mg/m^3,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因此开展了油溶性脱硫剂研究.优选了有机醇胺脱硫主剂、互溶剂、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实验了管道混合器脱硫剂加注工艺.通过研究形成了油溶性脱硫剂配方:脱硫剂S1加量为1.2倍硫化氢物质的量浓度,互溶剂W3加量为13%~15%S1,表面活性剂Q2加量为0.4%~0.6% S1,该脱硫剂在长庆油田8口油井开展了原油脱硫现场实验,治理后硫化氢浓度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5.
反硝化除磷工艺节约碳源,节省曝气量,同时减少剩余污泥产量,是一种低碳型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污水反硝化除磷最终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实现,设置合理的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将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最终决定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因此本研究有助于实现除磷工艺的优化,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本实验设置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反硝化除磷系统,系统研究了不同SRT(10 d、15 d、20 d、25 d和30 d)对反硝化除磷效果以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SRT=15d时,磷去除率达到98.1%,系统除磷效果最佳;随着系统SRT的梯度增长,系统污泥产率依次为0.216 1mg VSS/mg COD、0.209 0mg VSS/mg COD、0.1894mg VSS/mg COD、0.170 5mg VSS/mg COD、0.140 3mg VSS/mg COD,逐渐降低;系统污泥磷含量依次为8.09%、8.43%、8.27%、7.92%、7.62%,总体成下降趋势;CST依次为3.54g/g SS、3.73g/g SS、2.39g/g SS、2.1g/g SS、1.71g/g SS,污泥脱水性能增强。试验表明SRT的变化影响系统除磷效果及污泥特性,为优化反硝化除磷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絮凝剂产生菌HY1141和HY241,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HY1141絮凝荆在ptt值为3.0时,絮凝率达到97.2%,HY241絮凝剂在pH值为4.0-7.0时,絮凝率在90%以上;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均为4mL/L,此时絮凝率分别达到98.2%和96.5%;HY1141和HY241絮凝剂所需CaCl2,最佳浓度分剐为0.5%和1.0%,此时絮凝率分刺为97.6%和96.8%;絮凝荆最佳静置时间分别为5min和10min。此外,两株菌所产絮凝刘对洪水和选矿废水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且HY1141絮凝剂处理洪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71.7%,COD去除率为81.8%;混合絮凝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92.8%,COD去除率为96.0%。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新型复合絮凝剂NF,并研究了pH值、初始磷浓度、有机物HA和浊度存在对其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絮凝剂NF对总磷的去除率高达98%以上,而且在弱酸性到中性的pH值范围内除磷效果都比较好;受不同初始总磷浓度影响也比较小;有机物HA的存在对NF的除磷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浊度的存在有助于NF对总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
冬季水温12℃~15℃时,低浓度城市污水的营养限制使活性污泥的增殖很慢,为了剩余污泥减量和维持生物池中的MLSS浓度,通过实验室和生产试验,进行了无排泥运行模式的研究.对比无排泥与排泥两种工况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无排泥运行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无影响.聚磷茵的磷代谢量减少,除磷率只有31% ~42%(对照组除磷率53% ~65%).污泥代谢产生的无机物更多,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大,导致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变差,抗SS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MLSS浓度不会一直升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法辅助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A2/O工艺除磷功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磷效果不稳定的特点,提出采用化学法辅助除磷与生物除磷联合处理的试验方案,并以A2/O法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和生产设施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学法辅助除磷工艺简便易行,能有效提高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挺水植物浮床对村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生长情况,选择美人蕉、黄花鸢尾和芦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生化池进行静态实验.实验表明:低浓度污水中第4一11d为植物快速生长期,污染物浓度均明显减少.美人蕉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且对污水适应良好;黄花鸢尾和芦苇在高浓度污水中生长缓慢.美人蕉对低、高浓度污水中TN去除量达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