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千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人口生态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山风景区是一个旅游生态系统,其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性别此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结构以16—40岁人口居多,文化结构显著高于社会水平,职业结构以工人最多,74.4%的游人来自辽宁,又以鞍山、沈阳最多;其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感应环境组成;环境给人们以享受,人们又在享受中破坏着环境,是该系统人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环境受到污染、自然景观和感应景视遭到破坏,是千山风景生态失调的主要表现.引起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游人分布的季节集中,一日内分布时间集中、分布地点集中和游人流向不尽合理,法制观念不强.科学预测游人规模,做好风景区建设规划;主动疏导游人流向,合理利用现有景观容量:强化非饱和区对游人的引力,充分利用现有景观容量;发掘新的景点,扩大景区容量等是建设千山风景区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2.
旅游经济是软性经济,是一种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作为资源,通过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旅游事业的物质基础.一、自然风景区的基本特征1.该地区要有一定的山、水、土壤、植被条件;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联系;位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心或位于当地交通工具能够相适应的地区.2.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文化积累和文化认同.因为风景区的建设(包括布局),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指导下完成的.3.有一定的文物和古迹文物和古迹是各个社会时期文化特征的实体、遗物,它的形成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自然风景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文物和古迹是风景区中文化因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社会经济活动对风景、文  相似文献   

3.
植物景观要素在华山旅游风景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瓒 《陕西环境》1997,4(1):26-28
在任何一个地理景观或任何一个旅游区,植物常常是最鲜明的、最引人注目的地物,它们给人以生气勃勃的环境和自然美的享受。相反,一个风景区旅游,如果没有植物景观装点和衬托,那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会成为没有生气的死寂。因此,植物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皆不可缺少的美的要素。尤其是旅游风景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只有景观美,才会对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华山旅游风景区来说,植物景观在其“石奇木秀”的特殊风景资源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植被景观是华山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中国’99生态环境旅游年活动,防治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桂林市环保局最近牵头邀请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旅游局等单位先后对灵川青狮潭、兴安猫儿山等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其附属的宾馆饭店排污情况及环保设施的运转状况进行了环保执法检查.检查中发现各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为了创造所谓的宽松投资环境,不惜牺牲宝贵的旅游资源招商引资,造成旅游区开发有规划不能按规划执行,  相似文献   

5.
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牧可使土地沙漠化,不当的林业生产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交通建设易造成地质滑坡和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矿业开发将破坏土地、导致地面塌陷、沉陷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6.
近日,江苏句容市决定对地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句容市远东化工厂实施关停,以保护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和句容旅游环境。句容市境内古迹众多,有中国道教第一福地茅山和中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隆昌寺,同时,“两山”也是江苏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保护区,宝华山还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宝华玉兰的保护区。近年来,句容市积极实施“开放富市、旅游兴市、环保立市、科技强市”的战略,抓住句容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契机,治理旅游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茅山和宝华山风景区内原有10个采石宕口,象“白色疮疤”一样蚕食着风景…  相似文献   

7.
多种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草原等植被造成直接破坏或潜在威胁;另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常常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植被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对于定量分析灾害损失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森林植被破坏经济损失的评估作一些简要分析。1森林植被破坏的影响 森林植被破坏的直接后果主要反映在资源减少和环境质量变差两方面。1.1对资源的影响 (1)森林生产力下降,甚至森林资源枯竭。 (2)森林释氧量减少,保健功能减弱或消失。 (3)森林景观变差或消失。 (4)多种林下植物减少或…  相似文献   

8.
旅 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与设施,为旅游者提 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创汇多的特点,素有“无烟工业”之称,被认为是不耗费资源的“风景出口”。 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外部条件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体、土地、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接待条件等人文环境,具有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性和容量的有限性。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国土面积广阔,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有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9.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已造成森林植被的毁坏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等恶果.为此提倡中国的森林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从法制和管理方面入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及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万县市所辖的奉节、巫溪、巫山三县位于著名的三峡风景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对集中,被誉为旅游“金三角”。但其纵深景区由于山高路远,水急滩险,使得一些奇峰险滩、幽洞美石、溪流、古迹长年隐藏“深闺”。四川省万县市巧借三峡工程兴建机遇,加快“金三角”旅游区的开发。万县市建委、旅游局等部门首先对该地区受库水影响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区域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地理单位,资源丰富,尤其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是在深入调查和完成旅游规划的基础上,论述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景区承载力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现有景区承载力估算模型以景区由“均质的可游览空间”构成为假设前提,通过面积和游客单位游览面积进行景区承载力的估算,未涉及游客进入景区游览行为的动态性。由于游客不能瞬时填满整个景区,景区承载力具有时空特性,故建立景区动态承载力计算的概念模型,并构建以停留区、通道以及出入口等要素为空间实体的网络结构逻辑模型,从而提出基于网络结构的景区动态承载力估算方法,选取南京总统府景区作为实验区域,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将地理信息科学应用于旅游管理,有利于确定景区承载力的具体量化水平,使景区管理分时管控措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促进旅游景区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旅游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人数目的增加,峨眉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损害,大气中SO2浓度局部超标,NOx浓度日益上升,雨,雾和土壤普遍酸化,高山区主要风景林冷杉衰亡严重。旅游 散地的危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本文提出了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增加旅游容量,合理分流游人;介导以电代煤,生活污水,固体废物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风景旅游价值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苏州是一座我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接待1800万国内外游人,因此其环境质量和旅游价值如何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集中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  相似文献   

15.
旅游流是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对旅游地规划和经营管理具有显著的指针意义。基于网络游记数据,利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井冈山旅游流形成了以“茨坪—黄洋界”为中心的双核多点空间格局,而时间分布上则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的季节差异。(2)井冈山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层级结构,形成了西北—东南走向的“龙市—杜鹃山”密集流动区,其中黄洋界、龙潭、茨坪三个景区占据旅游集散枢纽的核心地位。(3)井冈山旅游流网络中的11个节点(景区)可划分为扩散型、平衡型和集聚型三类,其中“茨坪→黄洋界”“黄洋界→龙潭”构成了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影响到它进一步发展。绿色景区创建是改变旅游业粗放经营现状、解决旅游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绿色景区的基本内涵与创建意义,指出绿色景区创建的基本任务、方法程序和核心内容以及绿色景区创建的支撑条件与技术保障措施,为绿色景区创建提供基本思路,对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 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 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 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库区生态地位突出,旅游活动频繁,库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库区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库区旅游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水体、植被、坡度、高程、坡向等指标,基于RS、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丹江口市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周边以及武当山等山势较高的山体为旅游环境极强敏感区,占全市面积的12.81%;强敏感区与一般敏感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1%、34.38%;弱敏感区散布在河谷平原及距库区较远的边缘地带,占23.39%,旅游活动强度较低。生态强敏感区与旅游活动高发区具有空间耦合性,旅游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以高平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客源市场定位为指导,以晋城市和高平市旅游风景区近年来的客源市场统计资料及数据为依据,结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抽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分析旅游者多方面结构与特征,以及开化寺旅游景区未来旅游市场的机遇和条件,确立景区旅游市场开发定位,预测近年来的旅游市场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0.
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介了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概况,分析其存在的资源破坏、视觉污染、水污染、沙质退化、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没有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不力、管理不善和环保投资少。应在查清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总体规划,加强环境景观保护,并且要制定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