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甲醇分解催化剂及其在甲醇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l_2O_3为载体、由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铜镍基和铜锌基催化剂,对甲醇分解制取H_2和CO的反应具有优良的低温活性、选择性、耐高温性和使用寿命,对乙醇分解也有良好的活性。两种催化剂在甲醇汽车的车载分解器中的应用巳达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系统演替原理,选取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白栎(Quercus fabr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小叶栎(Quercus chenii)、榔榆(Ulmus parvifoli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8种乡土树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铁矿排土场进行定植试验.定植后3 a小叶栎高度达(194.89±2.71) cm(平均值±标准误,下同),比移栽时增加119.89 cm,平均年增高39.96 cm,高度最小的紫楠也达(72.67±2.91) cm,比移栽时增加了62.67 cm,平均年增高20.89 cm;地径最大的榔榆已达(3.87±0.11) cm,最小的紫楠也达(1.27±0.15) cm,说明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这些植物生长良好.观测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树种比常绿阔叶树种定植成活率高,株高和地径增长速度也较快,是该地自然群落恢复的重要候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Agilent 7890A系列气相色谱仪与Agilent 7000B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系统以正化学电离(PCI)模式开发了灵敏度可达ng·L~(-1)或更低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还为需要采用常规离子阱质谱法分析但又没有离子阱仪器的实验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方法的检测限(LOD)达0.20 ng·L~(-1),定量限(LOQ)达0.56 ng·L~(-1).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纳米Co-B-P非晶态合金,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热分析(DSC)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物性表征,并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考察了其对PH_3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非晶态合金Co-B-P对PH_3的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420℃分解率达到85%, 480℃达97%,500℃达100%,而且温度继续升高至600℃,分解率没有下降趋势,说明催化剂有比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Fenton试剂法处理钽铌冶炼废水产生铁泥作为聚硅酸硫酸铁制备铁源,在不同的ω(SiO_2)、pH值、n(Fe)/n(Si)条件下优化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铁絮凝剂,并进行钨铋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及高浊度模拟废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ω(SiO_2)=1.00%、pH=3.00、n(Fe)∶n(Si)=1∶1的适宜条件下制得的聚硅酸硫酸铁絮凝剂效果最佳.在0.10%(体积分数)投加量下搅拌2 min,钨铋选矿废水浊度去除率达99.9%,COD去除率达76.8%,废水中Pb和As去除率分别达98.8%和97.2%,Be去除率几乎达100%,处理后废水浊度由319 NTU降至0.32 NTU、COD含量由322 mg·L~(-1)降至74.7 mg·L~(-1),废水中Pb和As质量浓度分别由7.89、1.03 mg·L-1降至0.09、0.03 mg·L~(-1),未检出Be;高浊度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达98.5%,浊度由716 NTU降至10.7 NTU.处理后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9—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氮肥运筹和少免耕措施对稻麦两熟农田麦季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降雨后麦田耕层土壤平均水分质量分数26.34%为径流事件发生的临界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常规施肥(T0)条件下,麦季径流水量达2185.05 m3·hm-2,径流侵蚀泥沙量达716.08 kg.hm-2,少免耕(T2)处理增加麦田径流水量达29.67%,减少径流侵蚀泥沙量达13.96%,而肥料运筹(T1)与T0处理差异不显著;就整个麦季而言,T0处理条件下,径流水全氮(TN)平均质量浓度和径流侵蚀泥沙T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0.51 mg·L-1和1.19 g·kg-1,T1处理显著降低径流水TN质量浓度和侵蚀泥沙TN质量分数分别达11.63%和5.93%,T2处理显著降低径流侵蚀泥沙TN质量分数达7.95%;麦季氮素径流流失主要集中在小麦生育前期,包括径流水氮素流失量和径流侵蚀过程中由泥沙流失的氮素量。T0处理条件下,氮素流失总量达31.76 kg·hm-2,其中,径流水氮素流失量占麦季氮素总流失量95%以上,T1处理减少麦季氮素总流失量达9.25%,而T2处理则增加麦季氮素总流失量达16.75%...  相似文献   

7.
废弃鸡蛋壳中碳酸钙制取丙酸钙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二次反应法制取优质防霉剂丙酸钙((C3H5O2)2Ca),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得出了丙酸与蛋壳粉反应的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检验显示此模型是极显著的.确定了鸡蛋壳制备(C3H5O2)2C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7.7℃,料液比为1:17.4,一次反应时间为1.8h,二次反应时间为55.8min,丙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59.7%,在此条件下,蛋壳制取(C3H5O2)2Ca的得率为98.26%,纯度为96.52%,其它指标均符合HG2921-1999丙酸钙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泡沫分离性质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研究它对两类离子:含氧酸根和氯络离子的浮选条件。W(Ⅵ)、Mo(Ⅵ)、V(Ⅴ)、Cr(Ⅵ)含氧酸根在近中性和无外加电解质时浮选率达100%,而在pH降低(Cr(Ⅵ)例外)或离子强度增加则不被浮选。Sn(Ⅳ)、Hg(Ⅱ)、Cd(Ⅱ)、Pb(Ⅱ)、Zn(Ⅱ)、Fe(Ⅲ)、Cu(Ⅱ)、Mn(Ⅱ)、等的氯络离子达最高浮选率时要求的HCl浓度与它们的氯络离子的稳定常数有关,氯络离子的稳定常数愈低,则要求HCl的浓度愈高,离子强度对氯络离子的浮选影响不大。 本文还对上述有关实验现象试图在理论上给予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有可能采用控制不同酸度的办法,将本文所研究的各金属络离子彼此分离,而含氧酸根则不干扰。  相似文献   

9.
水华蓝藻厌氧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水华蓝藻为底物,用改进的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工艺,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蓝藻厌氧发酵相关参数与蓝藻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35±1) ℃条件下,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系统运行稳定,有机负荷最高可达3.53 kg·m-3·d-1,此时最大容积产气率达0.89 m3·m-3·d-1,COD去除率在70%左右,甲烷体积分数达60%以上.不同负荷条件下,出料中藻毒素(MC-RR、MC-LR)检测均为阴性,已达无害化处理要求,表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处置水华蓝藻,实现能量回收与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张记市  张雷  王华 《生态环境》2005,14(3):321-324
在适当的PH值和搅拌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总固体含量、pH值、碳氮比、碳磷比以及接种物量对有机牛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50~55℃,总固体含量23%~28%,pH=6.8~7.4,w(C)/w(N)=(20~30),w(C)/w(P)=50,60%~75%的生物气,可实现能量回收;发酵剩余物可制有机肥,时间为15~20d。接种物量为25%~30%。在厌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含甲烷实现物质再利用。有机生活垃圾在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5~20d。  相似文献   

11.
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利用废旧泡沫塑料研制和开发各种不同用途的涂料的进展,研究了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涂料的方法,讨论了该涂料的配方选择及性能指标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土壤和小麦种子、茎杆中苯达嗪丙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剂量施药条件下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测定了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的最终残留.苯达嗪丙酯的最低检出限为10ng,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1.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7%—103.3%,变异系数为4.3%—16.4%.苯达嗪丙酯的消解动态试验表明:高剂量施药条件下苯达嗪丙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d(北京)和3.1d(石家庄);当按推荐剂量施药时,小麦收获前10d,在土壤、小麦种子和茎杆中,北京和石家庄两地均未检出苯达嗪丙酯.  相似文献   

13.
香港海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气相色谱 毛细管双柱 电子捕获检测器研究了香港海域翡翠贻贝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翡翠贻贝体内PCBs的污染现状与香港周边污染状况相符 ,在香港某些海域中翡翠贻贝体内PCBs有较高的含量 ,特别是靠近香港陆地的海域 ,PCBs总浓度最高达 3 0 3ng·g- 1 (干样 ) .PCBs同系物的分布亦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运用二恶英毒性当量 (TEQ)表征翡翠贻贝中PCBs的毒性 ,TEQ最高值达 4 96ng·kg- 1 ,低于美国FDA允许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模拟酸雨对森林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于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何响应酸雨加剧具有重要意义。以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2009年6月开始进行人工模拟酸雨的野外实验,共设置4个不同处理水平,即CK(喷洒pH=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pH=4.0)、T2(pH=3.5)和T3(pH=3.0);2009年12月—2017年12月(8年实验周期)对模拟酸雨下土壤pH值和土壤C、N、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5次测定。结果显示:对照样地表层(0~10 cm)土壤pH值,土壤C、N、P质量分数分别为(3.89±0.01),(31.99±0.37)、(2.25±0.05)和(0.23±0.01)g·kg-1。长期模拟酸雨处理导致表层土壤pH值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0.22,P0.05),土壤酸化加剧;同时,表层土壤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最大增幅达14.69%,P0.05),P质量分数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最大降幅达18.79%),但N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变化。对照样地表层土壤C?N、C?P和N?P分别为(14.24±0.23)、(141.38±3.35)和(9.91±0.26),由于土壤C、N、P质量分数对酸雨响应的差异导致土壤C?P和N?P显著增加(最大增幅分别达41.31%和27.16%,P0.05),从而改变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模拟酸雨对上述指标的处理效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现,处理间的差异在试验后期才逐渐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上述各指标在次层(10~20 cm)土壤在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可推测,长期酸雨引起的土壤酸化会改变南亚热带森林土壤C、N、P耦合关系,加剧该区域森林土壤P限制的趋势,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硒(Ⅳ)对无机汞生物甲基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安  贾金平 《环境化学》1990,9(1):45-48
本文以蓟运河含汞底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硒(Ⅳ)对无机汞生物甲基化的影响,发现低浓度的硒(Ⅳ)对汞的生物甲基化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时则可抑制汞的生物甲基化。当硒量达20ppm后则无机汞不能进行甲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在聚乙烯醇存在下,乙基紫和砷钼杂多酸显色反应及光度测定条件。制订了水样和Na_2SO_4试剂中测定痕量砷的光度法,操作较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砷的检测下限分别达2ppb(水)和40ppb(Na_2SO_4)。  相似文献   

17.
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主要种类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草鱼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高酶活性;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相同纤维素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中,X7的CMCase活性最高,达0.83 U/mL,X5的棉花酶活性最高,达0.87U/mL,X8的FPase活性最高,达0.54 U/mL.4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有差异,经16S rRNA基因鉴定,X5、X6、X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8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图6表3参19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中二噁英类似物含量及人体摄入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磁质谱(HRGC-HRMS)法对农产品中的二噁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及其毒性当量(WHO-TEQ)进行了检测和统计,结果表明,二噁英类似物的人体日均摄入量达3.72 pg·kg-1(bw)·d-1,已经接近WHO规定的日均容许摄入量的上限(4 pg·kg-1(bw)·d-1),暗示在当地居民的饮食中二噁英类似物的摄入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印染废水脱色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用复极性粒子群电极进行可溶性染料废水脱色新方法的研究。用此方法可使浓度高达100—400ppm的染料液(阳离子艳蓝、活性艳红、直接嫩黄、弱酸红、亚甲基蓝等)的脱色率达99%以上,可使含有直接、活性、阳离子、酸性等各类染料的高色度混合溶液处理到近于无色透明,COD_(cr)与BOD_5的去除率达80%以上。实验说明,本法具有高效能,低能耗、使用寿命长、再生容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木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木聚糖酶作为辅助酶对纤维素酶的协同促进作用,采用实验室保存的单展示3种纤维素酶(内切葡聚糖酶EGII、外切葡聚糖酶CBHII和β-葡糖苷酶BGLI)和2种木聚糖酶(β-D-1,4内切木聚糖酶Xyn II和β-D-1,4外切木聚糖酶Xyl A)的酿酒酵母功能菌群,以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乙醇发酵实验(SSF).结果显示,以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为底物时,加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共发酵96 h的最高乙醇浓度达到0.695 g/L,乙醇产率为0.254 g/g,相当于理论值的49.8%,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之间的协同因子(DS)最高达到1.16(始终大于1).本研究表明在细胞表面展示体系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对纤维素酶水解底物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为直接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取纤维素乙醇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依据,可通过调节单展示酵母细胞在菌群间的动态比例实现对酶协同作用的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