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区域之一。结合该地区20世纪以来的地震数据,通过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计算、可公度系图谱构建及蝴蝶结构图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十年内的2015年和2017年前后川滇地区均有可能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其中2015年的灾害信号最强。该研究旨在丰富可公度方法的灾害趋势判断案例,同时希望能为川滇地区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野外调查和槽探揭露,发现了多处古地震遗迹。本文根据1216年、1884年和1974年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结合古地震的地貌标志,对该区域的古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该地区古地震规模与时空分布、这一地区强震活动特征、重复间隔及其与曲靖-昭通断裂带的关系取得了几点认识,对评价该断裂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和研究近期地震运动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亚热带地区2000-2014年林火排放颗粒物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并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基于2000-2014年中国亚热带地区卫星火点数据,结合林业统计年鉴,估算各区域林火燃烧生物量,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15年间中国亚热带地区林火排放颗粒物总量.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林火存在季节性差异,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和江西林火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贵州和云南林火主要集中在春季;浙江林火集中在春、夏两季.亚热带地区森林可燃物总燃烧量为333.92 Mt,污染物PM2.5、OC、EC和TC总量分别为:698.33、338.18、40.04和378.22 kt,此外,各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各污染物排放量多集中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湖南、贵州和广东交汇处,广东东南部和福建中部等区域;PM2.5、OC、EC和TC在浙江、云南、贵州、湖南和江西呈显著增长趋势.林火释放PM2.5与工业粉尘的排放比变化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森林火灾导致的颗粒物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力呈逐年增长趋势.该文通过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林火释放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研究,为深入揭示林火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8年云南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洪涝、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灾害,先后发生了通海2次5.0级地震、麻栗坡"9·02"洪涝灾害、墨江5.9级地震、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灾害等。全年呈现出中强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至部分地区人员伤亡较重、金沙江干流堰塞湖灾害损失严重、低温冷冻和雪灾灾害损失突出等特点。综合描述了2018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分灾种对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未来综合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云南省“95计划”期间改造过的14个数字化高精度水温资料,对数字化改造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映震效能。结果表明,数字化改造后观测质量有所提高,信息量更大,对应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在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和六安市地震台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其系统部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自动处理的地震三要素的准确性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发现该系统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完善该系统的应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系统为大别山地区地震快速应急响应决策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为其它地区台站建立完善本地区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藏尼玛5.6级地震房屋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4日西藏尼玛发生了5.6级地震,该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那曲地区尼玛县西南军仓乡与阿里地区错勤县磁石乡之间,极震区烈度为7度。本文对该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分析了灾区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5):67-67
干旱致云南40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损失达125亿截至目前,三年连旱使云南省15个州市近780万人受灾,近400万人饮用水困难,九大高原湖泊水量减少近3亿立方米。截至4月下旬,除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的边缘地区外,云南大部分地区均出现气象干旱。去年汛末至今,云南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已有368条中小河流断流,500座小型水库干涸;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三年持续干旱给云南造成严重损失。云南省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云南省“95计划”期间改造过的14个数字化高精度水温资料,对数字化改造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映震效能。结果表明,数字化改造后观测质量有所提高,信息量更大,对应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延庆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有必要对延庆卫星城规划区域范围开展岩土特性与地震液化关系的研究,以减轻地震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威胁。本文通过对70份延庆县城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筛选分析,搜集整理延庆县的地震和水文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震例阐述了地震液化的因素,对延庆县城地区的岩土分布特性与地震液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大部分土层不会形成地震液化,只有局部地区存在发生地震液化的因素,应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1.
如今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明显,特别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当今雾霾笼罩的大氛围下,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消费领域采取适当环境经济手段来调控(如征收环境税)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烟花爆竹的消费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同时用征收来的环境税对研发采用环保药剂、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补贴、奖励,或者对于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税优惠,可以引导烟花爆竹产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极其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退化。本文在定位监测、室内分析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的退化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中 <0 0 1mm颗粒和土壤养分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土壤结构状况的恶化和土壤酶的流失使土壤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从而成为严重制约该区经济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3.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交通环保》2004,25(2):32-35
介绍了《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论述了中国加入该公约的必要性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加入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后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扬  张进忠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37-140
综述了废水脱盐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功能,重点介绍了膜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控制膜污染的预防措施与对策, 展望了废水脱盐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般包括在海岸带地区建设养殖场对海域或土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为维持养殖生产活动所需的超量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海水养殖残饵、代谢物污染及养殖生物外逃对海洋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上述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俊菁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2):26-28,46
城市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数十年的开发研究,液化石油替代传统燃料作为机动车动力源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该方法集环保、经济、安全等优点,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比较现有防治对策措施,对液化气汽车在国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环状糊精在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法进行污水的处理,因其环保高效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废水中的毒性超过一定浓度,生物淤泥的脱毒能力会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概述了环状糊精的结构、性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将环状糊精应用于生物法废水处理,以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可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定废水中的CODCr,通过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mg/L.  相似文献   

20.
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对苯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提高了2倍多,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甚小,吸附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改进的BET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等温线,其吸附机理可能为表面的疏水作用与化学吸附和进入内部孔道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