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植物生长年限及坡比等因素对尾矿坝安全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根土复合剪切实验,设置坡比、植物修复年限、坝高等参数条件并建立尾矿坝模型,通过GeoStudio软件计算不同条件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植物修复可提高尾矿坝安全系数,但在修复植物生长年限较短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修复时间≥10 a且坡比为1∶5时效果显著;在坡比与修复年限相同的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尾矿坝的增高呈降低趋势;在坝高、修复年限相同的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坡比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安全系数差值集中在0.2~0.8,安全系数计算结果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尾矿坝加高对Cu2+在尾矿库中迁移的影响,以歪头山尾矿库为例,采用GeoStudio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不同坝高的尾矿库模型,获得了不同坝高下的孔隙水压力等势图、重金属浓度分布等势图和粒子迁移路径图.结果表明:当尾矿坝加高时,相同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在尾矿库相同深度,尾矿坝加高会增大Cu2+浓度和污染物迁移距...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设计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坝体的稳定性。在尾矿坝施工中还需要考虑强度、渗水性等影响因素。以锡冶山尾矿坝工程为例,探讨了数值法在尾矿库坝体岩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中的应用。对提高试验精度、减少试验开支、指导工程安全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尾矿坝属于百年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长期在酸性环境下坝体的损坏,以及若干年后坝体的稳定性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为避免尾矿坝的建设和使用中因在酸性条件下所产生的长期效应带来的坝体失稳事故的发生,从酸性污染物的迁移、酸性环境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和坝体稳定性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某尾矿坝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对酸性环境下该尾矿坝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酸性环境对岩土体强度有较大影响,100年后坝体长期稳定性系数将降低近30%。因此,在此类尾矿坝的长期稳定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酸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雄黄矿区产生的雄黄尾矿渣为对象,分别开展稳定化处理技术小试及中试,研究了FeSO_4对雄黄尾矿浸出液砷(As)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试试验中,当稳定化药剂FeSO_4添加量为20%,水添加量为150 m L/kg尾矿时,养护2 d即可降低雄黄尾矿中浸出液As浓度,达到危废填埋标准限值(20%时,雄黄尾矿中浸出液As浓度达标;养护时间延长至365 d,处理后雄黄尾矿仍达标,FeSO_4对雄黄尾矿中的As有长效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尾矿坝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发生溃坝后对生态环境、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发生溃坝事故的根源是尾矿坝存在隐患,主要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主要有:尾矿坝建设前期工作中,对自然条件了解不够、尾矿坝设计不当、尾矿坝施工质量不良等;后天因素主要是在尾矿坝生产运行中,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未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执行.因此,预防溃坝的环境风险防护措施,要从防洪设计、增强坝体稳定性及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翔  付川  潘杰  程聪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37-39,69
锰尾矿、矿渣是锰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里面的很多物质都会在自然条件下如雨水淋溶而溶出,进入到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对锰尾矿、矿渣进行浸出毒性实验;以及结合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考查浸泡体系pH值、温度、液固比的变化条件,对尾矿、矿渣中Pb、Cd溶出含量的影响,明确了锰尾矿、矿渣属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以及Pb、Cd的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8.
尾矿坝地质生态环境风险防护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坝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发生溃坝后对生态环境、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发生溃坝事故的根源是尾矿坝存在隐患,主要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主要有:尾矿坝建设前期工作中,对自然条件了解不够、尾矿坝设计不当、尾矿坝施工质量不良等;后天因素主要是在尾矿坝生产运行中,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未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执行。因此,预防溃坝的环境风险防护措施,要从防洪设计、增强坝体稳定性及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石棉尾矿渣具有良好的孔道结构、较大的孔体积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在重金属和和有机污染等治理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在对石棉尾矿渣的矿物组成、晶体结构、化学基团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农药污染治理、农药缓释助剂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应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天然石棉尾矿渣吸附能力不足、功能单一,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微环境扰动较大的问题,应加强石棉尾矿渣酸浸改性及高温热解处理,以制备出吸附能力更强、功能更加丰富的石棉尾矿渣基功能材料;并指出了石棉尾矿渣在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金矿尾矿渣及其污染土壤中氰化物的分布及自然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金矿1995年发生尾矿坝垮坝事件,富含氰化物的尾矿渣对农田和河流造成严重污染.事故3年、4年后,分别对废弃尾矿坝内和被污染农田内的土壤和沉积物中氰化物的水平和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氰化物在土壤剖面中自然降解速度大大慢于在天然水体中的降解速度;土壤剖面中氰化物的运移行为类似于土壤中易溶盐的迁移行为.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剖面中的氰化物可在土壤表面盐壳中高度富集,即使在4年后其浓度仍可高于新鲜尾矿浆中氰化物的浓度.土壤剖面中的粘质层可部分阻隔氰化物向潜水中运移,其结果又可导致粘质层中氰化物的高度富集.根据土壤中氰化物的自然降解特点,对垮坝引起的土壤污染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