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代旅游已从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发展为深层次的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提升环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本身是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旅游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游客量。以旅游者感知理论与推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旅游者进行问卷的抽样调查,建立吸引力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探寻非遗旅游吸引力的主要着眼点,为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能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美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之一,对游客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吃"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之首,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综合分析美食旅游本身特征、美食旅游研究成果和大连游客样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美食感知维度——文化价值、美食特性、服务质量、餐饮信息化和美食价格;三个美食体验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美食感知影响美食体验的质量。其中,饮食文化因素对美食体验的影响最大,但却是游客感知最弱的因素。游客获得的体验主要是情感体验,其次是感官体验。如何增强赴大连游客对美食的文化感知对提高美食体验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旅游系统是多等级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与配合来实现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功能.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是吸引旅游客流量的基础,影响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政策环境.以鄂东南地区对武汉市旅游市场吸引力预测为例,说明了该模型运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武夷山为案例地,通过筛选整理旅游网站相关游记,使用ROST Content Ming软件进行分词、高频词汇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得出游客对武夷山的深刻感知要素,然后通过扎根理论进一步研究武夷山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情感感知形象。研究发现:游客对武夷山旅游形象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管理等4类。游客对武夷山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评价较高,对景区个别景点、旅游设施、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知。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应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完善住宿、饮食和游览设施,开发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产品来进一步完善游客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西安、重庆、苏州、广州5个城市为样本,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了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游客对5个城市的情感倾向于中性和正向,说明游客对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整体感知是基本满意的。②游客在这5个城市开展夜间旅游活动时,社会人文类的旅游目的地比自然禀赋类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游客。③集食、游、娱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对夜间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大。④旅游体验感知包括景观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旅游体验感知对游客的夜间旅游地选择与价值内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与集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特殊作用使传统的旅游系统理论难以解释边境地区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边境线、国门、边境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对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旅游区域产生的区隔、阻滞作用,以及对旅游流产生的聚集和扩散机理进行解释:从旅游流的聚集扩散机理出发,将边境旅游集散模式划分为单边聚集、单边扩散、双边聚集和多边跨境扩散四种模式,选取中越、中老、中缅等边境旅游口岸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边境旅游开发、边境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居民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影响研究尤其是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居民的感知与感知差异。从民族、职业、工作性质、教育程度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提出当前甘南州旅游属发展初期,当地主客关系处于较融洽阶段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旅游餐饮不仅影响旅游者对旅游行程满意度的评价,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基于英文问卷开展深度访谈,通过对国际游客在西安的餐饮行为调查,发现影响国际游客餐饮决策的关键因素主要是食物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对国际游客对陕西地方小吃的感知调查,得出陕西地方小吃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做好整体规划,挖掘餐饮文化内涵,加大产品宣传,改进并提升服务质量,注意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确保食品安全.研究结果对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及其形象提升乃至我国旅游餐饮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管理5个方面分析了NGO组织参与下民族村寨村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探讨影响村民对效应感知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铜关村的旅游正处在发展阶段,村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NGO组织参与下的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村民参与旅游的能力和决策权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线旅游时代的到来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地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旅游发展业态与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旅游地开发和营销成为旅游地政府、投资者和管理者等旅游地利益相关群体关注的焦点。基于网络环境中旅游者留下的数字足迹,以苏州园林为例,运用ICTCLAS、ROST-CM和Arc GIS软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探索旅游者行为数字足迹在旅游地的空间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数字足迹在心理空间响应上表现为"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特征,类型涉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旅游线路感知和旅游景点感知。2地理空间响应在热点、热区和活动轨迹分布上形成"空间集聚、圈层分布和中心放射状"特征。3从响应机制来看,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和空间分布,旅游者在线口碑分享影响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旅游者网络行为影响旅游者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视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旅游者对实地感知的城市旅游景观视觉辨别和鉴赏形成了视觉形象感知。城市旅游景观的品质不同对视觉形象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社会背景的旅游者及居民对同类旅游景观视觉形象感知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不同社会背景的旅游者和居民对扬州旅游景观视觉形象感知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了提升城市旅游景观视觉形象的方法和建议,期望对城市旅游的规划者、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创造更多更美的城市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但区域民俗旅游形象往往不够鲜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影响力不强.在文脉分析的基础上,定位其形象,并从人一地感知形象、人一人感知形象两个角度对整个区域民俗旅游形象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历时演化.研究发现,10年来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感知总体较稳定,对旅游设施与服务、社会环境气氛与价格和情感感知形象积极评价增多,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对部分自然景点的提及率和描述有所改变,商业化、旅游开发导致的负面感知形象出现.研究强调了网络资料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优势,对婺源借助互联网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推进青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以青藏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吸引力强度及权重值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调查问卷。同时根据旅游者的主观评价,对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塔尔寺的各类型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度依次为: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建筑、宗教名人和宗教传说。  相似文献   

16.
石窟文化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系统确凿的数据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可为石窟资源开发给予指导。整理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模型包括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共28个要素。从旅游者视角明确了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及需求,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促进石窟旅游的开发,为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2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3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2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3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游客和旅游活动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游记已成为旅游者表达和反映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平台.在回顾前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的西安游记进行相关质性分析,探讨了国内旅游者对西安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以期有针对性地打造旅游产品,精准游客认知.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汕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旅游市场分类法,通过对旅游流、旅游市场细分和旅游者行为等方面分析,以及对汕头市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作者初步认证了旅游市场分类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区分城市旅游者与景点旅游者两类市场,对比这两类市场旅游者的空间结构、出游目的结构、时间分配结构的差异,对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以及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型、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