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镀废水的成分差异大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常规方法比较难以处理。而电化学法由于其处理效率高、可回收重金属等优点,在电镀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简述了电镀废水的分类、特点及危害,详细介绍了电絮凝、电催化氧化、电解法、电浮选以及电沉积等电化学技术在电镀废水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适合我国的电子废物回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电子废物产生量已开始步入高峰期。电子废物含有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回收处理,将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国内外对于回收电子废物的处理技术方法研究比较广泛,形成比较成熟的工艺方法,可以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而电子废弃物如何有效地回收至电子废物处理厂,避免不正规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在借鉴国外电子废物回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的电子废物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废旧冰箱已进入了一个报废高峰期,且大量废旧冰箱塑料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当今地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的国家,因此,对废旧冰箱塑料进行回收与再生利用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废旧冰箱塑料的物理再生利用、化学再生利用、生物降解、能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淤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环节,底泥的最终处置问题又是制约清淤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河段清淤底泥的含水率、重金属种类、含量及形态等,采用冷冻干燥配合称重法、微波消解配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底泥性状及形态。探究适用于不同性状及形态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解决底泥清淤后的最终去向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开发清淤底泥原位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并将城市清淤底泥原位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实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推动非电领域二氧化硫减排;组织编制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方案,加强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治和消纳;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推进电子电气产品国推自愿性认证,起草制定《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条例》;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围绕能源、大宗短缺金属、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推进综合开发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中有害物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主要有镉、汞、铅、铬、砷五种有毒微量元素及放射性铀、钍、锶、钾等核素,还有苯并芘。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如何,对作物、动物、人体及周围环境影响如何,是大家极为关心的。对此,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家电、电脑类产品是材料、技术密集性产品,搞好废弃家电等的再生利用,既可合理回收钢铁、有色金属和金银等贵金属及塑料等有用原材料,又可防止铅、镉、汞和氟利昂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分解技术复杂,故再生利用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从废旧聚乙烯的直接再生、改性再生和裂解再生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情况,并对其再生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我国处理和回收利用废旧聚乙烯时,要加强生物降解塑料等环境无负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循环利用的立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总氮的标准测定方法是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法需要进行高温高压消解,不但消解过程耗时较长,而且操作比较繁琐。微波消解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消解方法。本法是用微波炉对水样进行消解,可缩短消解时间。本法与标准方法相比,总氮的测定结果相近。取总氮浓度已知的水样,分别在2~15min内进行微波消解试验,确定消解效果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5min即可消解完全。为确保各种水样消解彻底,本试验选择的消解时间为10min。取水样2份,分别进行6次平行…  相似文献   

10.
用Na_2CO_3作为助溶剂、Na_2O_2作为消解剂,采用微波焙烧法和马弗炉焙烧法消解处理废钒钨钛脱硝催化剂。通过XRF、BET、XRD和NH_3-TPD技术对两种消解方法制得的钛钨粉样品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与马弗炉焙烧法相比,微波焙烧法得到的钛钨粉纯度更高,TiO_2与WO_3含量之和大于96.7%(w),且该钛钨粉还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酸性,可以作为钒钨钛脱硝催化剂的生产原料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天津地区进口混合废金属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对其中常见夹杂物的有害性进行研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油封电缆、沥青缆及隔热棉中含有疑似有害物质进行取样,送实验室检测多氯联苯、重金属、多溴联苯和石棉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全部送检样品中:有9个样品未检出有害物质,4个样品中检出含铅,1个样品检出含五氯联苯,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限值。希望通过对混合废金属产品的危害性进行风险分析,以便将来更好地指导进口废金属的现场检验检疫工作,同时为环控标准和检验检疫规程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波消解法测定农药废水中的总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测定农药废水中总磷的新的预处理方法-微波消解法。其消解时间从传统法的40min缩短到8min,精确度和准确度与传统的消解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电子废弃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已成为固体废物中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长期以来,由于对电子废弃物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有效管理,电子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及生活环境可能构成的危害常常被忽视.实现电子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关键是明确企业、政府和公众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置和再利用整个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因此,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问题,首先要对相关行为主体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波再生泥质活性炭的最佳条件及各影响因素对饱和泥质活性炭再生性能的影响。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制备泥质活性炭,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污染泥质活性炭,探索了辅助溶液浓度、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泥质活性炭质量对再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 g饱和泥质活性炭在碱液浓度为30 g.L-1,微波功率为300 W,辐照时间为90 s时,性能恢复率最高,再生损耗率最小。碱液辅助微波再生泥质活性炭是一种可行的泥质活性炭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利用回收的废弃塑料瓶加工生产的再生塑料瓶材料最近通过了国内外权威质检机构的质量评审,这意味着用再生塑料生产的饮料瓶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一些跨国公司已同意利用这家公司生产的再生塑料切片生产饮料瓶,用于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PCB生产过程中的蚀刻液在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铜废水,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对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是一项节约成本、降低污染的措施。传统的蚀刻液循环再生及铜回收工艺一般采用双液型酸性蚀刻液,且工艺回收利用效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本工艺设计采用单液型酸性蚀刻液作为生产线蚀刻液,利用隔膜电解技术对废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通过对生产线中ORP值(氧化还原电位)和铜含量比重进行监控,对不同ORP值废蚀刻液进行电解处理和调配,可直接循环再生回到生产线形成再生液。该项工艺设计中设定蚀刻液的工作ORP值为480~600 mv,铜含量比重为1.25~1.35。通过实验检测提铜处理前的蚀刻液铜含量为55 050 mg/kg,提铜处理后的蚀刻液铜含量为7 551 mg/kg,铜回收率达到86.28%。该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废液循环再生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专利申请号:CN201710513853.9公开号:CN107325323A申请日:2017.06.29公开日:2017.11.07申请人:安徽中宏橡塑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辅助促进废旧轮胎胶粉脱硫再生的方法,采用微波辐射对废旧轮胎胶粉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3中国塑料再生行业基本情况 3.1塑料再生企业众多,从业人数庞大,已形成环保型规模产业 随着塑料大量应用、目前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塑料再生行业市场逐渐繁华、中小企业如涌泉出现,投资活跃,从以前家庭作坊式回收再生塑料模式正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的纯商业模式转变,并正在发展成为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环保型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9.
家电使用寿命有2~10年,以中国16亿人口基数计算,产生的废家电塑料数量是惊人的.废家电塑料作为城市矿山的一部分,其具有资源和污染两方面的特性对废家电塑料进行再生利用可以降低废塑料随意堆放对环境的影响,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总结国外废家电塑料再生利用情况,结合国内再生利用前沿研究并对比分析,预测国内废家电塑料再生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重金属和病菌元,直接排放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成为植物的养分。当前由于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不完善,大量污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除污能力,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技术至关重要。阐述了污泥类别、国内外污泥处理技术处理现状以及污泥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