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何伟  潘洪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9):1081-1090+1125
基于2013年、2016年、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工具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二阶聚类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为以成都、重庆主城区为核心的两极式不平衡发展格局,区域中部连绵地带是经济发展短板所在。(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3)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经济空间重心逐渐向东南偏移。(4)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对研究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政府作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公路路网密度对经济发展作用呈现正负差异性。(5)根据空间差异,将142个区(县)划分为政策敏感型、投资敏感型和基础设施敏感型3种经济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人口分布图绘制不够精确、分布状况偏离实际等问题,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以大连市为例,结合该市128个典型采样点的实测人口数据,分别构建0. 5km×0. 5km栅格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以县(区)为验证单元,比较两种方法模拟人口分布的优缺点。结果显示,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得到的乡村人口分布会更准确,两种数据与实际人口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 14和0. 18,表明两种数据能较真实地预测出城市人口数量,为绘制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化分布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成长能力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综合成长能力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城市综合成长能力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情况,提出多边形空间发展结构和多圈层分布的空间发展态势,对优化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夜间灯光和社会经济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标准差椭圆、位序—规模法则、局域空间自相关和修正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了1998—2018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城市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内各城市夜间灯光平均强度显著增长;城市体系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演变格局,城市连通性愈加增强;各城市群空间形态均呈扩张趋势,关中平原城市群空间增长最为明显。②城市规模体系首位度逐渐减小,城市规模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的位序—规模分布。③综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内局域空间自相关结果,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较快,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空间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④城市群间空间关联强度显著增强,成渝城市群逐渐发展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但城市群间空间关联强度在逐渐增强的同时不平衡性问题愈发明显。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强化城市间空间联系能力、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水平、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重点发挥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成长能力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综合成长能力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城市综合成长能力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情况,提出多边形空间发展结构和多圈层分布的空间发展态势,对优化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依赖背景下,发挥好资源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基于2005—2017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校正整合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城市经济增长,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检验了资源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在资源产业集聚初期将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西安、重庆、苏州、广州5个城市为样本,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了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游客对5个城市的情感倾向于中性和正向,说明游客对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整体感知是基本满意的。②游客在这5个城市开展夜间旅游活动时,社会人文类的旅游目的地比自然禀赋类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游客。③集食、游、娱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对夜间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大。④旅游体验感知包括景观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旅游体验感知对游客的夜间旅游地选择与价值内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夜间旅游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为带动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昆明市夜间旅游为例,构建夜间旅游空间分布模型,揭示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昆明市夜间旅游资源、游客活力和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分散和多元化的特点,夜间经济的影响范围超越传统旅游活动的影响范围,游客更倾向于在人流量较小的地方活动;(2)夜间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多样的夜间观光旅游资源和发达的夜间经济;(3)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高密度大聚集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东北—西南”的分布趋势;(4)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质量、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以及居民点密度和疫情防护水平是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旅游资源质量、知名度以及疫情防护水平对夜间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促进后疫情时代下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时空压缩对于生产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浙江省66个县(市)为研究个体,选取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空间相关性,再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高速铁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速铁路影响下,邻近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由早期的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人力资本、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劳动力水平和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所减弱;地方化经济和波特外部性能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针对高速铁路发展带来的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未来高铁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朴森  李婧  金石柱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86-1089
在GIS的支持下提取了延吉城市4个时期的边界信息,分析城市土地空间扩展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几个时期的城市扩展速度、方向、性质各不相同,而经济、政策等因素是促使城市土地扩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浙江城镇空间扩展与经济发展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但有关全省城镇建成区扩展面积的具体数量和扩展速度的客观数据还很缺乏。利用多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对1998~2001年浙江省城镇时空扩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和2001年浙江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为977.85km^2和1499.06km^。3年内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了521.21km^2,年增长速率达15.31%。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城镇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元超  颜梅春  张先聪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99-101,166,F0002
采用重庆市主城区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提取城市扩展信息,对影像数据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进行RGB组合增强,再进行决策树分类和减法运算获取研究区扩展信息,发现建筑区面积增加了1.62倍,大部分是由植被区转变而来。其扩张方向受地理影响,南北方向为外延型,东西方向为飞地型。借助统计资料进行精度验证和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增长和人口扩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对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遥感手段监测与研究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比较丰富,但仍缺少利用空间模型来研究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因素。在分析北京市2019年各区空气质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北京地区夏季和初秋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而冬季和初春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低南高的趋势,自然因素是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各区空气质量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空间建模得出人均GDP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会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而林木绿化率的增长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相关政策工具的合理选择、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05份夜间经济政策文本进行了单元划分、条文编码和频数统计,进而从政策工具和发展系统两个维度对我国夜间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夜间经济供给型政策工具应用不足。②我国夜间经济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③我国夜间经济需求型政策工具内部结构不均。最后,从平衡政策工具应用、科学配套系统要素、精准匹配发展机制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我国夜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群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港口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港口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基于引力模型对我国东部沿海规模以上港口之间的引力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港口城市引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用第一主成分得分作为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由此得出我国沿海三大核心港口,并依据其他港口与核心港口之间的引力大小将规模以上的港口分为三大港口群:第一是以天津为核心,包括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烟台构筑的环渤海港口群;第二是以上海为核心,包括日照、连云港、宁波—舟山港的长三角港口群;第三是以广州为核心,主要由汕头、湛江、海口、三亚港组成的珠三角港口群。这些对港口群的规划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夜间施工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存在上下位阶法律冲突及法律规范适用混乱的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对夜间施工噪声污染治理的法律规范中排放标准的具体适用范围、禁止夜间施工的时间段和区域重新进行审视。对夜间作业禁止行为的豁免情形进行剖析,理清夜间施工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从法律的适用上提出可增加补充性条款,以方便各地方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完善,保证对夜间施工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13年我国28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在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解析,探讨了城市碳排放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和空间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及其强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且存在不匹配现象。(2)人口、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是城市碳排放的关键影响要素。(3)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城市碳排放的主导影响因素差异明显。据此,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芜湖市城市用地扩展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芜湖市1990年、2000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提取城市新、旧建成区区块用地,通过GIS软件提供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城市用地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从而揭示城市用地及其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用地扩展呈现明显中心圈层式蔓延和轴向集中性扩展规律的模式.作者提出了城市用地扩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快递网络逐步延伸、下沉,快递末端网点在城市快递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国310个城市的菜鸟驿站及快递公司网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内外部差异;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WR模型进一步测定其空间分异的动因及其方向和强度。结果表明:(1)快递末端网点在区域内外部以及省域内部均表现出空间非均衡性;并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高水平集聚区和西部边远地区为代表的低水平集聚区;行业规模、社会文化和经济规模因子的差异是造成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且所有因子交互后对空间分异的作用强度均有提升。(2)快递行业规模、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因素对快递末端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从弱化差异、产业联动、政策干预等方面为中国城市快递末端网点空间布局的调整及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甘肃省金昌市1990—2014年城市建城区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时段重点分析了25年间城市扩展强度、扩展方位、合理性等情况,揭示了金昌市扩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金昌市城市扩展不大,面积净增加28.11km2,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周边未利用土地和农村居民点。2建设用地的显著特点是内外部同步实施,即内部填充、外部延伸,由此使土地使用率大大提高,城市布局更加紧凑;总体上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偏移,城市扩展在城市边缘地区强度最大。3资源优势是城市产生的前提,自然因素成为城市纵向延伸的约束条件,政府行为和城市规划对城市延伸的方向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而重点企业助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