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产业是张家界市重要的新兴农业产业,而旅游产业是其支柱产业,当前张家界面临着培育发展大鲵产业等新兴产业和升级旅游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依据大鲵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选取大鲵产业综合产值、养殖规模、农村居民纯收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次等14项指标构建张家界大鲵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并基于张家界市2012—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2013—2015年属于旅游产业滞后型,2012年、2016—2017年属于大鲵产业滞后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鲵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鲵是张家界市的特色资源,分析了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的基础与优势,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鲵产业扶贫的对策。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体系优势,可作为扶贫的特色产业,但大鲵产业与扶贫开发联结机制尚不完善。通过完善产业体系、创新扶贫模式等方法建立张家界大鲵产业扶贫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4个子系统中选取23个指标对库区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的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熵权TOPSIS和灰色模型对库区土地承载力、土地社会、土地经济、土地环境及土地资源子系统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在2002—2014年的土地承载力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167、0.152、0.352、0.473、0.899,以三年为步长,预测到2014—2026年库区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171、0.272、0.424、0.653、0.979,表明土地承载力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础教育资源失配度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健康距离模型对山东省2000—2016年基础教育资源失配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山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失配度总体上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式演变趋势,各子系统失配度演变特征各异。(2)基础教育资源失配度空间上呈自西向东递减的梯度格局,空间过程遵循低水平双核(2000—2004年)→较低水平板块(2006—2008年)→较高水平双核(2010—2012年)→较高水平板块(2014—2016年)的演变轨迹。(3)师资结构配置状况、师生结构比例和经费投入的高低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师资结构子系统的作用效应最强,其次为师生结构与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市单元的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弹性系数法对可持续城镇化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也逐步上升,其中经济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大,资源环境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小。(2)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中、上游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差异缓慢增大。各地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下降。(3)大部分地市表现不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状态,但表现可持续城镇化状态的城市逐渐增加。(4)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城市子系统发展不协调、区域间发展差距大等问题,需根据不同地市可持续城镇化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S—R(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三方面构建了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对2000--2008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湖南省综合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生态安全等级多年来一直处于“临界安全”。②人口密度大、人均GDP低和不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是湖南省土地资源压力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耕地面积少和农田水利设施差是状态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偏低和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响应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海西州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目标。根据青海省海西州2005—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模型,运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1年海西州整体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偏低,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状态;(2)该区域的发展受政府投资影响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未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3)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的交通支点,海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综合分析得出,该区域未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综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研究结论和实际情况,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环境保障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0—2015年湖北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选择6项环境指标,在SPSS软件支持下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在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因子,湖北省2012—2015年污染指数比1997—2011年低,但仍高于1990—1996年。产业结构优化率呈上升趋势,该值在2000年以后大于35%。采用VAR的动态模型,预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672、0.713、0.725。湖北省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短期内能够减轻环境污染程度,整体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减轻环境污染作用有限。第二产业对解释综合污染指数预测方差分解起着重要作用,其次为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绘制浙江2003—2012年纺织产业碳足迹规模和碳强度的变化轨迹,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和判定纺织产业碳足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浙江纺织产业的整体规模对碳足迹总量有着重要影响,而能源结构的变化也显著影响到碳足迹和碳强度,纱、布、呢绒等细分产业是影响碳足迹的关键领域,具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因此,应从关键领域着手,综合施策,实现浙江纺织产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省2003—2012年资源数据,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评价方法运用到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中。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本底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与构成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计算分析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研究表明:从要素综合看,云南省资源环境综合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良好;从要素组成看,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禀赋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但耕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不及全国均值水平;从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看,云南省人类活动还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仍有一定的演进空间,但人地关系在朝着紧张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我国实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以来,森林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补贴规模的扩大会带来财政负担,保费补贴的效率评价成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前提。基于SE-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3—2016年我国19个省份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总体效率不高,DEA有效的省份约占30%。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年均下降10. 3%,补贴投入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受限于保费补贴制度的不完善。同时,各地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效率差异显著。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有效管理和配置财政补贴、创新森林保险产品供给,以推动森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研究作为立足点,构建了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再循环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1985—2003年间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分为萌芽阶段(1985—1992年)、起步阶段(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3年)三个阶段;由此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还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此,论文根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是: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指导方针、总体定位和具体实施的途径、采取经济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用与推广、促进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进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转型期。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模型,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测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①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提升;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上升显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波动较大,资源环境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因此,从制度建设、区域协作、循环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视角,构建包含水、空气、固体废物、声环境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再采用加权主成分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6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6年徐州、苏州的环境质量状况最差,环境污染最严重,南京、盐城其次,其他城市环境质量较乐观稳定;江苏省环境质量整体不均衡,呈现区域性特征。根据因子分析和加权主成分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分析了江苏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认为该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密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特点,对该省的环境治理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为基础,构建城市环境PSR模型并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模型包含5个环境压力指标、6个状态指标和4个响应指标因素。根据2000—2013年包头市环境PSR指标数据计算环境可持续系数、环境压力系数、环境状态系数和环境响应系数,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分别预测2014—2020年各个指标的变化,构建三层BP神经网络15-21-4模型预测包头市2014—2020年环境可持续系数的发展趋势。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包头市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加快产业转型、加大环保力度,呼包银榆经济区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以熵和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方法。首先依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区域发展规划建立了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人地系统熵值来衡量四川省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后根据指标熵权和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四川省可持续发展阶段和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多年来依靠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良好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分别呈现出稳步提升、抗冲击能力强和存在隐患的发展特征;并且环境子系统中氨氮排放量、环保投资与研发、水及空气环境质量是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物资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环境安全四大类指标构成的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及障碍度对四川省2006年~2011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逐年趋好,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是资源物资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及物质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煤炭产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生态效率的角度,采用DEA模型,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经济产出三方面选取指标,分析了淮南市2010—2016年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结果发现,淮南市煤炭产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式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规模无效扩大,造成投入要素无法达到最佳组合。针对这一现状,从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系统。本文通过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模型——GM(1,N)“协调发展趋势”动态模型,以此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构建由资源效率指标和环境效率指标共同构成的煤炭产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方法分别测算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产业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总体偏低,资源效率是制约煤炭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研发投入强度、利用外资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对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外部监督与生态效率呈现负相关,能源消费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