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地流转具有激活林业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的作用,而产权是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福建省5地市10县域的实地调查获取的668户农户问卷,通过建立DEA-Tobit模型,在不同产权类型视角下研究林地流转对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流转可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高,不同流转方向和产权特征下的影响具有差异。(2)农户林业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按照流转和产权特征分类,流转户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联合产权特征农户效率高于独立产权。(3)产权异质性对土地流转和林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独立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土地流转对产权产生间接影响,联合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林业经营状况、信贷产品特征和相关配套措施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宣传、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创新信贷产品和推广森林保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林区,生态知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责任意识等因素均对林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基于山西省、河南省等地林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生态知识影响林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知识不能直接影响林农的生态保护行为,而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对林农的生态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林农的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行为间起到了中间作用。据此,提出林区农户生态保护管理的方格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林区,生态知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责任意识等因素均对林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基于山西省、河南省等地林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生态知识影响林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知识不能直接影响林农的生态保护行为,而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对林农的生态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林农的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行为间起到了中间作用。据此,提出林区农户生态保护管理的方格模型。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森林保险是为保障林农林业经营利益而采取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以湖南省为例,揭示产权管制放松视角下需求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作用下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状态与行为。研究认为,林业产权管制放松是产生森林保险需求的前提。由于林业的弱质性,在当前的生产经营环境下,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存在的必然性,建议建立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基金,规范森林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并逐渐减少政府在森林保险市场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的农户数据,分析农户低碳经营现状,构建平原(丘陵)农户和山地农户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地形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灌溉、保护性耕作、地膜处理方面低碳经营程度较低。农户低碳经营意愿具有区域差异性,平原(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农户具有低碳经营意愿的比例分别为52.4%和44.3%,影响这两类地区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碳排放信息的关注度对两地区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是否具有非农业技能、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周围人低碳行为的影响、作物出售比例对平原(丘陵)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对山地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对策,提高农户低碳经营意愿,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10县664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和农户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教育年限农户和不同社会身份特征的农户家庭影响存在差异性;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林业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家庭影响不显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造林和抚育投入两阶段影响方向不同,对两阶段整体投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为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提出积极推进落实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建立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升城镇化与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效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农地整治项目的最终受益者,农户参与出资可作为农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的一种合理供给渠道。从理论上分析了后期管护农户出资行为,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支付意愿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额度最关键的因素;(2)农户支付能力、农户对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和农地整治项目工程设施质量对农户出资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承包地面积对农户支付意愿额度的总效应为负;(4)采用统一无差异的出资方式是低效率的,而基于农户承包地面积差别化的出资方式是合理有效的。为促进农户参与出资,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农户对后期管护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加强农地整治项目施工监管力度,提高项目工程设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机理有利于管理者有效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分别引入中介与调节变量并基于"知—信—行"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知识和生态感知相互影响,系数均为0.39;(2)生态知识对生态责任感、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19、0.23、0.32、0.33;(3)生态感知对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责任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37、0.42、0.45;(4)生态情感对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对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对生态价值观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48、0.37;(5)生态情感、生态态度、生态责任感、生态价值观对生态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9、0.43、0.58、0.69;(6)生态知识、生态感知对生态行为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无直接作用关系,而要通过生态信念对生态行为产生作用;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福鼎市、武夷山市3个核心茶产区389户茶农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将福建省现有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界定为间作套种、生态化施肥和不施用化学农药3种具体行为,建立二元Logit模型,从个人与家庭、茶园条件、茶园经营和外部情境4个维度分析影响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施肥、不施用化学农药、间作套种的比例依次为83%、63%、35%,且采用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农户比例在地区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安溪>福鼎>武夷山;(2)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以外部因素驱动为主;(3)影响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经营因素为短期经济因素。因此,制定更加有力的引导和激励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规范本地民间茶企及茶叶合作社等组织,支持茶叶区域品牌创建,构建茶叶区域质量社会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STIRPAT随机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2)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影响因子不同:纯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收入构成相关,一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耕地规模相关,二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与非农活动程度、耕地规模、农户收入构成相关;(3)相比不分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能深入客观揭示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实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福建省210户专门从事森林培育的农户调研,首先运用冯·诺依曼、奥斯卡·摩根斯顿的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了风险偏好、风险中立、风险规避型林农对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不同需求;其次,在学者研究与理论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农户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意愿的5个假设,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林农不需要森林保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购买保险的程序与理赔流程过于繁琐、保险费用太高、保费额度太低、投入—产出比不高、保险险种设置单一。森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结构的比重、农户的风险态度、保险额三个因素为最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农户受教育程度、近3年来遭受森林灾害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为较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行为差异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寻求开展旅游景区环境教育的具体方案,有利于改善景区的环境质量。通过对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根据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NEP得分和K-Means Q型聚类分析,将游客分为三种类型:即严格生态旅游者、一般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生态旅游者。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者行为规律不同;(2)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对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在游客高峰时段和游客较聚集的区域较明显,给景区容量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影响;(3)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与其环境行为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与景区的自然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对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共同富裕进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的面板数据,运用FGLS法检验农业机械化对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区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提升;(2)小型农业机械的数量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小型农业机械有利于山区农户收入的提升;(3)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地形对于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户收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即便存在地形条件的约束,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依旧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浙江省山区26县应采用适合山区丘陵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提高山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浙江省山区26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脱贫攻坚视角下,选取林业产业总产值、造林面积、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数、林业产业结构比例5个有关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测算指标,通过DEA模型对黑龙江省2001—2017年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总体良好。(2)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密切相关。(3)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收入比重和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到位金额与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火灾次数与供给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关系着其收入的高低,并影响着森林经营效率.结合在甘肃省天水市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农户意愿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户均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农户的职业是影响农户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配套政策,促进农户林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以实现农户的增收和林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福建省南平、龙岩、三明等地的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块数、林地离公路的距离、林地坡度、经营类型、经营主体类型、种苗质量、施肥次数、整地方式、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资金来源渠道的畅通性、伐区调查设计制度、林业税费等14个因素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显著.因此,提升林农的林业经营水平与变革林改配套措施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库区涪陵区南沱镇和丰都县高家镇的6个村212户农户为例,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非农兼业程度越深,其农村生态状况越差,但农户兼业程度并不是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唯一决定因素。2化肥使用强度、农业产值、农药使用强度、人均纯收入、农业投资额、农用薄膜使用强度等6个指标是农户兼业影响区域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决定性指标。3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差;经济越落后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好。因此,针对不同农户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兼业选择对兼业农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增加农业投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计风险及管理是可持续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本文以伏牛山区旅游脱贫县—栾川为案例地,使用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典型相关、logistic回归等方法,考察旅游农户风险及管理策略。结果发现:(1)后脱贫时代,旅游农户面临主要风险为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生计资产影响农户对长、短期风险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对应于发展适应性和被动响应性风险管理策略;(3)生计风险与管理策略之间表现为特定压力—响应关系。研究的政策含义为:应强化知识、信息、心理等新兴资产建设;在增进农户与外部社会资本衔接的过程中,推动本地社会资本的复兴;对于高资产和低资产农户,应分别增进知识、就业信息的供给,以推动农户生计有序转型;通过社区旅游发展模式、政府支农政策等结构环境的创新,推动农户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化转型,是破解农户生计不确定性、增进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