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以中国30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不含台湾地区),对中国省际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从东往西依次呈现"循环经济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较发达地区—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梯形带状走向;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最后找到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地区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概述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应用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标准方差、加权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最小方差法等)分析了环渤海四海市主要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总结出它们发展海洋经济的民同,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威威  李悦铮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90-992,1002
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为例,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的差异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资源禀赋、区位和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判读,并运用冷热点分析、经济重心模型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不均衡,但相对差异越来越小。②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南扩散,集聚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③我国旅游经济重心进入湖北省,轨迹向西南方向移动,集中在中部地区。④经济基础条件越好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越发达。⑤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样本,运用锡尔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等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实证研究了2009—2013年经济区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经济区成立以来,总体上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逐年缩小,旅游市场集中度呈现出地域扩展态势,旅游地理集中度虽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各地旅游总收入空间偏离主要取决于其内生的增长动力,部分城市旅游业单极化发展,旅游经济地区间不平衡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沿海岛屿旅游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各沿海岛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气候条件及资源与文化丰度差异,决定了其旅游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从旅游发展主要驱动力角度,探讨了那些依托其独特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岛屿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区域影响层面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将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概括为6大片区,并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具有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域旅游新理念的提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从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向跨界竞合新阶段迈进,了解各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在发展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已成为必然。在数据可获性的前提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采用SPSS22.0软件对云南八个边境地市州旅游指标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和红河州旅游竞争力最强,德宏州其次,文山州、普洱市、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和怒江州为较弱的空间格局形势。根据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提升云南边境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时间各异,省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节点分析,对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对测算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剖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旅游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及进行旅游空间整合、旅游交通整合、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市场整合、借助新整合动力的区域旅游发展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100个区(市、县)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和职工人均工资作为测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03—2015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空间极化演变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水平变化大于生活水平变化,生产水平的差异和空间极化呈减小趋势,生活水平的差异和极化呈微弱增大趋势;从分区看,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差异表现为区内差异,空间极化现象减弱。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社会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聊城市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聊城市8县(市、区)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3个类型,确定了莘县和冠县2个重点扶贫县,对其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拟合曲线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为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借助EXCEL和SPSS软件系统对开封市2003—2011年旅游经济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拟合曲线图。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活垃圾排放量出现典型的"倒U型",而生活污水排放量仍然呈现波动趋势,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开封市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制定一系列措施,实现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强国建设和陆海统筹发展背景下,海岛经济发展备受瞩目。旅游业作为我国海岛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效率水平直接体现出有限海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海岛县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差异研究是优化旅游要素投入结构及规模的重要前提。利用DEA方法对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指数进行测算,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海岛县旅游效率进行剖析,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出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的整体动态变化趋势,依据旅游分解效率对我国12个海岛县进行分类,并对各海岛县投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岛县优化旅游资源利用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2001—2014年14个地市的土地财政情况为例,分析了该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选取土地财政规模、国有土地出让面积、国有土地出让平均价格、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等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考虑地域临近与沿海地理位置等特征,将14个地市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财政旺盛阶段、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土地财税管理实践与成功经验,从国家制度层面改革、征收物业税、发展海洋产业、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入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废弃闲散土地复垦整理入市、赋予地方政府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发行地方债券权利等方面,制定了辽宁省区域土地财政管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新兴旅游城市的居民对旅游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以承德和张家界为代表城市,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的正面影响得到承德与张家界城市居民的广泛赞同,负面影响的赞同率普遍偏低。两地居民除对“旅游环境负面影响”的看法趋同外,在旅游其它影响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嘉陵江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为世人所了解,资源本身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流域落后的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中国西部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分析流域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利于流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从流域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该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空间分布分析有助于深入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特征。在详细分析河南省18个地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后,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选择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维护等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