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村最为普遍的经营形式,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基本构成和变动情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福建省780份样本林户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家庭林业经营方式的基本情况,并以家庭资源禀赋、林地资源禀赋、林改相关政策为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找出影响林农家庭经营方式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单户经营在林改前后都是最主要的经营形式,联户经营较少;林改前自留山为最主要的家庭经营类型,林改后则转变为承包经营。(2)林户家庭年收入、林地总面积、立地质量、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林改分林方式五个因素对林农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否改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南平、龙岩、三明等地的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块数、林地离公路的距离、林地坡度、经营类型、经营主体类型、种苗质量、施肥次数、整地方式、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资金来源渠道的畅通性、伐区调查设计制度、林业税费等14个因素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显著.因此,提升林农的林业经营水平与变革林改配套措施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在对福建省三明市96户林农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林改前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改前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林地离公路距离、林地投入、经营类型和施肥次数,林改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地投入和投工数.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地流转具有激活林业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的作用,而产权是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福建省5地市10县域的实地调查获取的668户农户问卷,通过建立DEA-Tobit模型,在不同产权类型视角下研究林地流转对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流转可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高,不同流转方向和产权特征下的影响具有差异。(2)农户林业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按照流转和产权特征分类,流转户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联合产权特征农户效率高于独立产权。(3)产权异质性对土地流转和林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独立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土地流转对产权产生间接影响,联合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福建省210户专门从事森林培育的农户调研,首先运用冯·诺依曼、奥斯卡·摩根斯顿的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了风险偏好、风险中立、风险规避型林农对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不同需求;其次,在学者研究与理论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农户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意愿的5个假设,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林农不需要森林保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购买保险的程序与理赔流程过于繁琐、保险费用太高、保费额度太低、投入—产出比不高、保险险种设置单一。森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结构的比重、农户的风险态度、保险额三个因素为最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农户受教育程度、近3年来遭受森林灾害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为较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红  夏自谦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1011-1013
为了更好地促进江西省的森林认证工作,在论述了森林认证的概念、目的和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林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认为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有利于促进江西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有利于森林经营单位与林农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江西林业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从林农获得感的内涵出发,应用熵值法构建林改全过程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450个林农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比较林农对"均股均利、均山到户"两种林权改革模式的获得感水平,运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林农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典型林改模式的农户获得感均不高,差异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是影响林权改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否村干部、林地块数、林业投入、林业收入、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均股均利"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对"均山到户"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林农获得感的内涵出发,应用熵值法构建林改全过程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450个林农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比较林农对"均股均利、均山到户"两种林权改革模式的获得感水平,运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林农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典型林改模式的农户获得感均不高,差异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是影响林权改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否村干部、林地块数、林业投入、林业收入、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均股均利"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对"均山到户"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的延续,同时森林结构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634户农户的实地调研,以用材林为例,通过建立Tobit模型研究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森林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中的造林行为和抚育行为对森林结构具有显著影响;(2)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各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3)不同产权类型特征下,农户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4)产权对森林结构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树苗投入和雇工人数对森林结构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10县664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和农户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教育年限农户和不同社会身份特征的农户家庭影响存在差异性;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林业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家庭影响不显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造林和抚育投入两阶段影响方向不同,对两阶段整体投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为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提出积极推进落实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建立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升城镇化与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效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森林参与式经营在林农林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不足的现状,通过对案例点开展参与式森林经营管理培训实践的分析,认识到森林参与式培训对林农经营森林资源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并发现林农对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政策的需求以及当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森林参与式培训效果作用明显,资源管理政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导致政策设定有失合理。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参与式森林经营管理培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地细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农户的林地经营难度有所增加。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方式如何?基于福建省23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的角度分析了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细碎化、林地流转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户主身份、投资营林风险大小、林业劳动力占比、家庭总收入、林业收入占比、林地质量、申请采伐限额指标难易程度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以甘肃省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甘肃省文化旅游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为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文化旅游效率评价做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有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8个文化旅游类型在排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文化旅游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技术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居民出游偏好是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景区等级、居民出游便利程度是效率提升的不利因素;甘肃省文化旅游总体效率较高,但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上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南疆属极端干旱区,以绿洲灌溉农业为主,随着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加剧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对叶尔羌河流域四大用水结构和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灌区2009—2013年的微观面板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000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用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不同作物单方灌溉水产出具有差异,平均为2.25元/m3;典型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差异明显,介于13035—20325m3/hm2之间。2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3,生产技术效率为0.6608。3源流区水资源的相对丰裕造成普遍节水意识缺乏,灌溉方式相对单一,农户对节水技术采纳与接受的意愿较低,这些是造成当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行为,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对关键种植技术的掌握与管理水平,是实现技术效率与水资源产出效率有效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脱贫攻坚视角下,选取林业产业总产值、造林面积、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数、林业产业结构比例5个有关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测算指标,通过DEA模型对黑龙江省2001—2017年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总体良好。(2)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密切相关。(3)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收入比重和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到位金额与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火灾次数与供给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森林保险是为保障林农林业经营利益而采取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以湖南省为例,揭示产权管制放松视角下需求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作用下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状态与行为。研究认为,林业产权管制放松是产生森林保险需求的前提。由于林业的弱质性,在当前的生产经营环境下,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存在的必然性,建议建立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基金,规范森林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并逐渐减少政府在森林保险市场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是一种简单有效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指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探讨了三者的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3444hm2增加到2.071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0138hm2增加到1.2439hm2,生态赤字持续扩大;2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6400hm2下降到0.6000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重庆市的生态足迹结构不合理,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在不改变当前诸因素的前提下,重庆市的生态足迹还将持续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会小幅提升,但仍会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最后从创新技术、改变生产和生活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平衡区域发展和强化生态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对重庆市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等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同时也具有强化社会树立生态赤字危机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DEA-Tobit两步法测算福建省各市历年(2005—2012年)用水效率概况,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八年福建省各市用水效率呈递增趋势,其中泉州、厦门、莆田和龙岩用水效率较高,福州、漳州、三明和宁德居中,南平整体偏低;第一产业比重、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是影响福建省用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因素系数分别为-0.009893、8.80×10-6、-0.011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