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阐述了绿色包装的概念,分析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的关系,指出我国目前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难的形势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公众参与、科技和人才支撑"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模式,使绿色包装产业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加快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抓手。1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主要进展1.1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2010年、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共42个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述了“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现状、争论焦点、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构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世界各国由于在认识差异、经济背景、国内立法、利益相关者博弈等多种背景影响下,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前景仍不是特别明朗,各国在技术领先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竞争还存在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的中国,多年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绩,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既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必然要求,又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以下简  相似文献   

6.
湖南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从"一化三基"到"四化两型"的战略升级,更加注重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环保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闸门"和"调节阀",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全面推进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湘潭九华示范区"两型"产业平台,多措并举发展低碳经济,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湖南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挑战 更是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有色金属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分析,为政府、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担当的责任和做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介绍了发达国家及我国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及采取的措施。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更大。提出钢铁企业创新理念、迎难而上,实现钢铁企业低碳化、生态化目标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CHINAPLAS 2011国际橡塑展"将于2011年5月17—20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行,同期举行的两个活动——"回收‘瓶’台共创纪录"和"低碳塑料论坛",将聚焦现今全球市场实践绿色制造的三大关注点——生物和降解塑料、回收减排和节能,充分体现"十二五"规划内其中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在低碳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河南低碳发展成效如何,以及如何促进低碳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河南低碳发展的现状,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河南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了河南历年低碳发展水平,通过研究发现河南低碳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最后结合研究提出促进低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军队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装备的持续发展。为缓解制约装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装备全寿命周期,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装备发展道路。结合我军装备建设实际情况,以实现装备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从装备科研领域、采购管理、使用管理、维修保障及退役报废5个领域入手,确定当前我军装备发展需要的新目标、新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找出适合我军特色的装备可持续发展途径,为下一步装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科技的强省。虽然能源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和发展理念的制约,发展水平较之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低碳农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转变陕西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试析在建设陕西新农村背景下如何选择符合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如何选择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低碳经济,走进低碳生活。为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理念,2010年5月27日,"中再生"杯2010常州市废弃物再生艺术展颁奖大会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举行。首届"中再生"杯2010常州市废弃物再生艺术展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和常州市环保局、常州市科技局、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到会祝贺并发言。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 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19—23日在江西农业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生态经济建设2012.南昌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主题,达成4个方面的共识:一是正确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出现的绿色新特征和世界绿色发展的新态势,主动顺应全球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二是首次提出中国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与循环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4年来的反思;四是充分交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英日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经验。我国居民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同时对低碳经济还存在很多误区,将低碳经济与高投入、贫困、贸易壁垒、完全抛弃传统经济等联系起来,并将低碳经济完全归结为政府的责任。为此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在多方面做出理性选择:产业生态化、开发节能建筑、公交工具优先、开发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电力、实践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和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企业,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循环经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短流程钢铁企业,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国内外电炉短流程钢铁企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短流程钢铁企业"三低两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提出提高我国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以及短流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是现代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十三五"期间,国家积极推出新政策、新举措支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然而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体系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对现期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回收体系现状及其难点进行了探讨,并从政府立法监管强化、回收体系平台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等不同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经济建设·2010太原论坛"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发展"主题,取得了五大成果:分享太原市绿色转型发展经验、关于"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紧迫性、构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大战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