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最近十余年来,西欧和北美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污染和去向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对于硫酸盐污染问题尤为关注。初步发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速率常数约为每小时1~10%(依气象及污染状况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地区大气中硫的化学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西南重庆、贵阳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并用多元回归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硫主要以SO_2~(2-)状态存在,约为74%。其次是S~(4+),约为15%。S~(2-)、S~(?)或非水溶性硫酸盐共为11%。其中SO_4~(2-)以H_2SO_4的含量最高,约为60%。用双曲线1/[SO_4~(2-)]=1.31/[SO_2)+0.041拟合SO_2与SO_4~(2-)之间的关系较好,反映了该地区大气中SO_4~(2-)的浓度变化有一极限值。当SO_2浓度达200μg·m~(-3)以上时,SO_4~(2-)浓度基本稳定在24μg·m~(-3)左右。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9-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大连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时间变化情况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发现:1硫酸盐化速率年内呈"凹"字型变化,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最低;2参照2009-2013年同步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发现,大连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年际变化主要与二氧化硫有较强的相关性,其形成的主要途径为在TSP表面的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4.
硫酸盐化速率和二氧化硫都是大气含硫化合物的监测指标。通过对2006年-2008年两者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冬春季硫酸盐化速率和二氧化硫浓度高于夏秋季,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一线性方程来表示,对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和二氧化硫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保证提供准确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大纲。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我站于1989年4月起,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个旧市区的环境大气常规监测。在市区内按功能分区共设三个大气动力采样点(生活区、工业区、清洁区各一个)和四个静态采样点。监测项目除规范中要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TSP)、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外,还增加了氟化物、砷和铅。其中,SO_2、NO_x每隔24小时连续采样24小时,TSP、As、Pb每隔72小时连续采样24小时、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为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80—1981年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做了同步监测,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状况,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做了研究。以超C_i几率和的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以早晨最严重,傍晚次之,中午较轻:冬季比夏季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中以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总颗粒物次之。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比较突出。颗粒物中的苯溶物对大气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相对湿度高时硫酸盐浓度大,可能是产生冬季烟雾事件的原因。下风方向的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比值和硫酸根含硫浓度与大气总硫浓度的比值均比上风方向相应的数值高,说明城市燃煤烟气是硫酸盐的来源。城市中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硫酸根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在形成硫酸根的过程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颗粒物可能有贡献。以一维有源简化模式估算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常数,约为2.3±1.1%/hr,冬季约1.5%/hr。二氧化硫的迁移距离约为17—340km。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长时间监测二氧化硫的新方法。此法能提供为期数周或数月内二氧化硫的时间—重量平均浓度。其根据是气态二氧化硫能定量地渗透过二甲基硅聚合物薄膜,进入一种锰盐溶液中,随后被催化氧化成硫酸。同二氧化铅柱法一样,它不需要泵或者电机,产物对光和热均稳定。而与前者不同的是它能提供二氧化硫浓度的绝对数值,方法特效,不受湿度影响,可以放置长达三个月。放置七天的检出限为10μg/m~3二氧化硫。在测定和控制大气质量方面,长期以来就认为二氧化硫是个重要的参数。过去,曾用过氧化铅柱(Camdle)及Huey板监测硫酸盐化效应。将Masen,或Peti碟分别涂以二氧化铅糊之后,就可以硫酸铅的形式收集二氧化硫。这种方法单调复杂,且受外界条件影响,一般不被采用。因为硫酸盐气溶胶有干扰、湿度、风速对硫酸盐化速率亦有影响,使其缺乏特效,这就大大降低了这种方法的使用价值。尤其严重的是硫酸盐化速率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近来,在收集和测定二氧化硫技术方面,Reiszner与West提出了结合渗透采样法的新技术,为长时间监测二氧化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二氧化硫以dichlorosulfitomercurate(Ⅱ)的形式约能稳定7天;但Sulfito络合物会受热和光化学作用而分解,因而使用时间不能延长。现在提出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电的或者其它复杂先进仪器的情况下,监测二氧化硫几周甚至数月,其结果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完整数值,因而它对联帮政府的规定有着直接的联系。此法包括用渗透法采样,使气体穿过薄膜进入一种催化氧化溶液中,该溶液使二氧化硫以硫酸盐形式稳定下来。产生的样品以2—咱啶基铵硫酸盐(2—Perimidinylammonium sulfate)形式沉淀,然后用比浊法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唐山市1995—2000年大气硫酸盐化速率与二氧化硫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项间存在着非常显的正相关关系。对唐山市6年120对监测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回归方程式,为制定地方硫酸盐化速率参考评价标准和污染分级及优化布点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硫氧化作用的调研成果。作者应用气相化学、气溶胶热力学和气溶胶化学的复杂模型,对大气中硫酸盐的形成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指出:除了气相中氢氧基(OH)的氧化作用外,液态气溶胶中二氧化硫的氧化也十分重要;其主要机制是在Fe~(3+)和Mn~(2+)的催化作用下,H_2O_2和O_2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为硫酸盐。这确证了前此借气溶胶数据定性分析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间歇试验方式,研究了COD/SO_4~(2-)值对硫酸盐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SO_4~(2-)值是影响厌氧消化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本试验中,COD/SO_4~(2-)>15,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反应器影响甚微;COD/SO_4~(2-)=5—15时,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反应器产生轻度抑制,相对产甲烷率为79.2%—94.7%;COD/SO_4~(2-)=0.5—5时,反应器受中度抑制,相对产甲烷率为61.6%—79.2%;COD/SO_4~(2-)<0.5时,反应器受严重抑制。COD/SO_4~(2-)≥1时,相对产甲烷率与COD/SO_4~(2-)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298±2) K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采用相对速率法研究了一系列酮类物质与氯原子的反应动力学.使用丙醛和乙苯作为参比物,光解三氯乙酰氯作为氯原子产生源,测得2-己酮与氯原子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80±0.42)×10~(-10) cm~3·molecule~(-1)·s~(-1),与已有文献报道值非常符合,验证了实验方法和所选参比物的可靠性.首次测得了(298±2) K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2-庚酮和2-辛酮与氯原子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54±0.62)×10~(-10)和(2.12±0.63)×10~(-10) cm~3·molecule~(-1)·s~(-1).与其母体烷烃的反应速率对比发现,酮类物质中羰基的存在使得其反应速率都比其母体烷烃变慢.利用所测的速率常数和氯原子的浓度信息估算这些酮类物质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结果显示,在海洋边界层或沿海地区等氯原子浓度较高的地区,这些物质与氯原子反应的大气化学寿命都在小时量级,完全可以与OH自由基的反应相竞争,是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的重要降解途径.另外,在内陆污染地区或工业聚集区,氯原子的反应及其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贡献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改进和验证了污水中硫化物、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共存时S_2O_3~(2-)和SO_3~(2-)的测定方法。S_2O_3~(2-)和S_2O_3~(2-)的回收率分别为95.6%~103%和93.5%~100%;变异系数为0.7%~1.8%和1.0%~2.5%。适用于污水中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共存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还原——甲烷化两相厌氧处理工艺中的回流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宁  秦祥田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3):38-40,45
以硫酸盐还原—产甲烷两相厌氧新型工艺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气提塔出水的回流比的操作选择十分关键。根据、电离平衡理论及最佳工艺条件要求(液相中的C_L(H_2S)≥208mg/L,c(S~(2-))≤500mg/L)推导出估算回流比的模型为[Bc_0(SO_4~(2-))/1500-1]/η≤R≤[Bc_0(SO_4~(2-))(1.49×10~(pH-7) 1)~(-1)/588-1]/η。以该模型为依据处理SO_4~(2-)浓度为10000mg/L合成废水时,得到总COD去除率和总硫酸盐还原率分别为92.6%和97.6%。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研究了不同基质及硫酸盐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SMA)及产甲烷潜能(BMP)的影响,阐述了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酸/丙酸比值为60%时,乙酸与丙酸的协同作用最佳,其厌氧污泥的SMA最快;乙酸/丙酸比值低于40%时,丙酸转化为乙酸的速率成为甲烷生成的限制因素,其厌氧污泥的SMA减缓;乙酸/丙酸比值高于60%时,SMA受到乙酸的抑制.在硫酸盐存在条件下,当COD/SO_4~(2-)-S20时,SMA和BMP均受到抑制,当COD/SO_4~(2-)-S10时,乙酸代谢受到抑制.从硫代谢情况来看,当COD/SO_4~(2-)-S25时,80%以上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H_2S,HS~-,S~(2-)),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抑制作用;当COD/SO_4~(2-)-S25时,仅有14%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硫酸盐还原菌因底物不足而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10年十年间天水市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城区二氧化硫与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是硫的重要存在形式,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大气污染物.硫酸盐气溶胶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大气组分,大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生命周期短,其浓度空间差异大、时间变化显著.在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研究其迁移转化和区域交叉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2010年SO_2全球排放清单为基础,应用国际通用大气化学模式(Mozart-4),模拟全球大气硫的迁移转化及其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全球不同区域间的交叉影响.结果表明:1SO_2柱浓度全球年均值为424.73μg S·m~(-2),中东及南亚最高,达3629.27μg S·m~(-2),南美最低,为181.06μg S·m~(-2).2硫酸盐柱浓度全球年均值为1572.86μg S·m~(-2),东亚年均硫酸盐柱浓度最高,达4556.58μg S·m~(-2),南美最低,为1014.33μg S·m~(-2).3冬季SO_2柱浓度高于其他春夏秋3季,夏季硫酸盐柱浓度高于冬季,主要是由于冬季低温使SO_2不易转化为硫酸盐.4硫酸盐表现出明显的全球迁移特征,全球各区域间交叉影响显著.东亚的净输出量最大,达4.01 Tg S·a~(-1).非洲、中亚及俄罗斯硫酸盐柱浓度的外源影响比例分别高达80.54%和73.00%.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大气的监测,硫酸盐化速率(S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中二氧化硫(SO_2)污染的情况,由于它具有长期连续监测、方便、经济等特点,所以自Wilsdon和McConnell在1934年提出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但现仍为很多国家采用,可见,寻找出SR和SO_2浓度的相互关系,建立定量的公式,对于了解大气环境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二氧化硫经多种途径的转化,最终可形成硫酸及硫酸盐类。它们以气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动植物及建筑材料、生活用品都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硫酸雾,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严重得多。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形成酸雨的直接原因。因此,开展大气中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是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关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报告,大气化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根据以往的监测,北方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高于南方城市。为探索其化学转归,北京、上海两城市曾协作进行了大气中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本文为监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9.
来源即使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在气相中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硫,在颗粒物中可能有硫酸盐。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可能是从火山喷射出来的,后者也可能是由土壤、坑道、潮汐低地的厌气性细菌产生的(Grey等人,1972)。有些硫酸盐颗粒物也  相似文献   

20.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经过多种途径氧化成二次污染物——硫酸雾、硫酸盐.后者造成的污染比前者要严重得多.因此,分析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硫酸盐对研究空气污染是很重要的. 自从W.I.Stephen用2-氨基(口白)啶氢溴酸盐作硫酸根的比浊试剂以来,受到许多分析工作者的重视,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测定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