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小和尚要学剃头,师傅对他说:"剃头可不容易学,用剃头刀刮头,刮得太重要出血,刮得太轻,头发不掉."又说,"这样吧,你先拿个冬瓜来练习."小和尚学得十分认真,可每次练习过后都顺手将剃头刀."噌"地一下插在冬瓜上.师傅见状就对他说:"这个习惯可不好,要改掉."小和尚答道:"我今后一定注意."不久,小和尚给老和尚剃头,待剃完头去取水时,他习惯性地顺手将剃刀"噌"地插了下去,这时突然想到:"不对,今天可不是冬瓜."但是为时已晚,老和尚头上已血流如注.  相似文献   

2.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企业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在诸多因素中,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责任心和安全行为的制约作用又是直接的。在这里我提出"我要安全"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构建一个人人参与的HSE管理体系,无论中方还是外方、甲方还是乙方、前方还是后方,人人都有很高的安全意识,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监督员。要想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必须要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3.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本期刊发的《点题安全生产》一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学习“安全生产”的综述。很好,很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这种“我要学”的精神,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并引发了大家对“我要学”的反思。人们都说安全工作最缺的是执行力,实际上首先缺的是学习力。试想不学习文件,不熟悉法规,怎么去执行?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学习不学习关系不大,职工是执行者,应该学好、用好。其实不然,我们各级管理者,首先都是第一执行者,不仅要学,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执行不是空…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小和尚要学剃头,师傅对他说:"剃头可不容易学,用剃头刀刮头,刮得太重要出血,刮得太轻,头发不掉。"又说,"这样吧,你先拿个冬瓜来练习。"小和尚学得十分认真,可每次练习过后都顺手将剃头刀“噌”地一下插在冬瓜上。师傅见状就对他说:“这个习惯可不好,要改掉。”小和尚答道:“我今后一定注意。”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个小和尚要学剃头,师傅对他说:"剃头可不容易学,用剃头刀刮头,刮得太重要出血,刮得太轻,头发不掉。"又说,"这样吧,你先拿个冬瓜来练习。"小和尚学得十分认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30日,是我一生中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日子。这一天,我丈夫单位的同事打电话通知我,说他在外地出差时出车祸受了重伤,最后还不忘安慰我一句:"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你可一定要挺住!"接过这个电话我如同五雷轰顶,电话什么时候从手中滑落我都不知道……我乘坐的面包车经过7个多小时的奔波,半夜时分我终于赶到了抢救丈夫的那家医院。医生见我哭哭啼啼的样子,一把将我拦到一边非常严肃地告诉我说:"他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情绪稍有波动,就有生命危险。"并再三叮嘱我:不许在他面前掉一滴眼泪,要装作很轻松的样子。我站在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学技术,不断提升安全素质,但同时又要谨防"灯下黑"。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修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技术水平对于做好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并不成绝对正比,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和运用技术,而是作为违章、逾越制度的借口,就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学技术,不断提升安全素质,但同时又要谨防"灯下黑"。第一,不能逾越制度。无论技术水平高与低,新职工还是老职工,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把搞好安全生产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鞍山钢铁公司答,要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这口号缘起第一发电厂。工人解学东是个老工人,先后有四次险些出事故。他在最后一次说:“过去,我总认为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出了事干部有责任。我怕扣奖金、写检查,是别人要我搞好安全生产。其实,安全不仅是别人的事,更是自己的事。本人不出事,家庭得团圆。不是别人要我安全,应该是我要安全。”公司抓住这个典型,在全体职工中讨论,使广大职工提高了认识。 为了使伍个职工都有“我要安全”这个认识,公司还出了四个题目;1.不出事故对谁有利?…  相似文献   

9.
更正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多介绍一些实用的安全知识;安全工作需要“三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劳动保护》2012,(1):92-92
在我们石湾电厂,提起王太合也许会有人不认识,但只要你说起王太合的绰号"王大拿",就没有不知道的.人们还会主动给你介绍说:"人家在电气车间可是这个……"话还没说完,大拇指就伸出来了.王大拿有句口头禅:"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都多,我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都长."你可别以为他说话狂,人家可是从建厂开始就鼓捣电的行家,小到开关上的螺丝型号,大到发电机的详细参数,王大拿都能如数家珍,嗒嗒嗒全给你整出来,一点儿都不带差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关键。要想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就必须持续、深入的强化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增强企业员工"要我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和我管安全"的工作影响力和生产安全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2.
师傅,您听我说。在山村的时候,妈妈说我任性,笨头傻脑。后来到了工厂,您收我作徒弟,跟您学电工。厂里对新工人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我根本没往心里去,一心只想学点技术。探家返回时,村长王伯伯摸着我的头说;“尕娃,咱村也要送电了,到工厂多学点技术,探家时好为咱村出点力。”我双手攥紧他的一只手,激动不已。 师傅,刚来时我总觉得电新奇,看又看不见,甚至产生了摸一摸的念头。您告诉我电是危险的,给我讲电气知识、安技规程。我听起电气知识津津有味,对安全规程却心不在焉。学了一知半解,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有一次,您带我值班,厂房里一台电动…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考驾照,我自己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我在驾驶训练班学车时,也是死记路面的标志,方向盘左转几圈、右转几圈,就去参加路考。幸运的是,我一次就考到了驾照。不幸的是,这样考到驾照的我,第一次开车上路时险象环生。从此之后,我得了"开车上路恐惧症",不敢开车上路。那一阵子,我忙得团团转。有在医院实习急着要交的病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安全理念的变迁最能反映安全生产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70年代是"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中国自古就有"民为贵"的思想,今天,人们用简简单单的4个字来诠释,就是以人为本。如果说安全是企业健康的标志,那么以人为本就是安全工作必须要遵循并最终要实现的宗旨。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我国早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使得人们在安  相似文献   

15.
“五个深化”省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中丙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及第43次厅党组会议上强调,全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化对"三个定位"的认识、要深化对公共安全的认识、要深化对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的认识、要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要深化对依法管理的认识,在敢统善统上更加态度鲜明,在深化改革上更加立场坚定,在干事创业上更加敢于担当。  相似文献   

16.
<正>班组安全工作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表面上各项肌能都很健康,但其内在的"亚健康"已经开始逐步侵蚀整个身体了,如果不及时修复纠正,那么最终就如同蛀虫拱大树,空到最后是要轰然倒塌的。班组安全"亚健康"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班组安全活动牛头不对马嘴。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历来主张做什么,学什么。企业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安全思想意识、掌握安全工作技能、分析当前生产形势,切实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  相似文献   

17.
诚实、憨厚、质朴是记者见到康明的第一印象。谈起安监工作,这位33岁的小伙子深有感触地说:"安监工作真的很不容易,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好的方法,更要敢于担当,而且责任还很大,确实很有压力。"从体育教师到安监战士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7年后,27岁的康明离开学校走入了安监队伍。谈起当时的情景,康明直言不讳:"我21岁中专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但一直是从事体育教学,虽然后来  相似文献   

18.
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太太坐在路边望着对面一堵有裂缝的围墙,总觉得它马上就要倒塌,见有人朝围墙走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大家要小心"。路人不信她,仍大模大样顺着墙根走去。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又有人走来,老太太继续劝告。  相似文献   

19.
1987年。鞍钢公司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领导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的战略措施,得到了全体干部、工人的响应。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至于当时的我,却有自己的认识。认为这主要是对工人讲的,对我们企业领导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上级怎么要求咱就怎么干呗!由于思想有毛病,工作虽然抓了,总不是那么得力,重伤事故仍有发生,行车事故也不少,路外事故更是频繁,有好几次险些出死亡事故。 在分析事故时,开始我没能很好地眼睛向内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严厉批评下属干部,狠狠处理事故责任者。有人说:“领导就知道出了事…  相似文献   

20.
十五个包子     
正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包子好吃不在褶上"。不过,当我在部队过第一个春节,吃完包子宴后,我对这句俗语有了新的认识:包子好不吃,在时代!30年前,我入伍来到了科尔沁大草原。这里冬天气候极其寒冷,空气干燥,经常是黄沙蔽日。当地民谣"一年两次风,从春刮到冬。走进科尔沁,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就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自然条件已经很恶劣了,而我们的驻地又在荒漠深处,周边20公里内没有人烟,偏僻闭塞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