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旨在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多维警务感知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前端感知、网络传输、应用服务中心、应用系统四层和标准与安全两个支撑层,采用包括现场态势、警力状态、位置等多维信息作为数据支撑,实现综合警务指挥、多维警务管理、多维警务查询、警务感知专题统计等功能,完成公安警务指挥业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满足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的技术性、证据性要求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方 法,针对现有现场图定位方法的不足,重点从交通事故证据审查的视角,提出物证定位 观点,分析其技术构成并构建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标准基本要求,运用平面 坐标定位原理,以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定位思想为基础,研究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 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技术。研究表明:物证定位是能够将现场元素定位 和现场道路定位协同考虑的一种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固定技术,以其基本思想与原理可以 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该方法有多种变换方法可适用不同 情况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应用该方法绘制的现场记录图,可以满足现场记录图技术性 及证据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交通事故动态分析法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中投入高、效率低、精度差的缺点,笔者在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逻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情报科学相关原理,动态分析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车辆行驶轨迹、道路交通环境、警情综合信息、驾驶人行为与逃逸心理,以及受害者损伤特征,准确掌握车辆或驾驶人局部特征,从而为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精确的查缉信息,使警务行动实现精确用警、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的目标。笔者给出了利用动态分析法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流程和步骤;指出提高办案水平,迫切需要加强警务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有效融合,研发专门系统,强化信息研判。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共安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智能安防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它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个人健康、食品溯源等领域。因此,将安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人防带来的弊端,实现区域入侵检测报警、现场视频监控及录像取证。技防系统通  相似文献   

5.
吴渊 《安防科技》2007,(4):10-13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再加上"平安城市"的推波助澜,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已经日益完善.与此同时,交通管理部门所承受的压力则越来越大,如何通过监控系统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使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能够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如何通过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治安事件录像取证,使安全警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解决之道就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其作为了解全市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的窗口,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建立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等,为指挥人员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治安事件录像取证,为内外事警卫工作服务,起到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蓝岚  路峰  王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173-1181
为了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时间长度和影响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过程细分为划定警戒区域、现场勘查、撤除现场3个阶段,运用事故现场数据采集和视频数据提取的方式,采集了 829条泸州市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数据,从中提取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4个事故相关因素、5个现场处理相关因素和3个环境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因变量、12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提取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5.28 min,警戒区域占道情况、当事人确认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严重程度是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围观群众影响情况、事故类型、天气情况、道路等级和事故发生时段对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模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3.95%,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_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A、基本事实B、受伤情况C、联系方式2、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_边行走。A、右B、路C、外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_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A、抢救B、保护C、移动.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_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  相似文献   

8.
基于虹膜识别的肉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肉类食品溯源准确性的目的,首先提出肉类食品溯源体系的3个基本要素,认为:动物个体识别是肉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采用虹膜识别作为大型动物个体识别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其他动物识别系统中的欺骗以及设备功能异常现象等问题。以奶牛为例,讨论人眼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大型动物识别在图像采集、虹膜定位、特征提取3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给出了实现动物虹膜识别的技术路线;最后构建了基于虹膜识别的肉食品可追溯系统。通过详细功能划分和流程设计,为虹膜技术在肉食品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警务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支撑系统越来越健全,应用系统越来越丰富。警务指挥系统、警务综合平台、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等在警务工作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系统经过多年的应用,沉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结构化的音视频图像数据,如110接处警的语音记录,现场指挥的录像数据、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城市应急预警系统(urban emergency early-warning system,UEES)存在的缺乏设备身份认证、数据共享性差、数据传输处理效率低、区域性智能自治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区块链与端边云技术特点和现有系统的业务需求,提出区块链与端边云技术相融合的城市应急预警系统(UEES integrating blockchain and end-to-end cloud technology,UEES-BE)框架;对该框架存在的边缘节点认证与数据共享、区块链与边缘智能、边云协同分类分级分布式存储3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城市内涝灾害预警为例,将区块链与端边云技术与城市内涝灾害预警系统业务相结合,提出4点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区块链和端边云技术理论上可实现城市灾害安全、共享、实时、智能的预警,对构建城市应急预警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仿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识别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驾驶人,借助仿真软件,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先根据事故现场痕迹,借助Pc-Crash软件仿真车辆的运动轨迹;再根据Pc-Crash仿真所得速度、位置等信息,借助Madymo软件仿真乘员的运动;然后通过分析车辆运动轨迹、人体损伤和人体最终停止位置等仿真结果确定驾驶人。最后用该方法识别了一例2车侧面碰撞事故中的驾驶人,所得结果与警方调查结果一致。借助仿真方法并充分利用事故现场痕迹,能够识别机动车驾驶人。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分布预测任务中时空关联性捕捉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模态分解(DMD)的城市交通事故分析时空预测模型,模型利用总最小二乘法去除交通事故数据中的噪声,应用结合Hankel矩阵的动态模态分解模型(Hankel-DMD)捕捉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关联性,对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DMD框架能够为高维预测任务提供低秩解决方案,从高维数据中捕捉时空关联性;Hankel-DMD模型在预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方法;Hankel-DMD模型产生的动态模态和特征值,对事故风险系统的时空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验证Hankel-DMD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城市范围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分析路径分配(交通分流)、反向交通组织、交叉口信号控制调整、交通管制措施等应急交通组织措施的基础上,以南京“6.20”道路交通事故为例,综合运用各种应急交通组织措施对城市局部路网进行应急交通组织,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采用各种应急交通组织措施前后研究区域的行程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应急交通组织措施对研究区域的交通疏导效果显著,且处理事故的时间越长,应急交通组织措施带来的优化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事故车辆影响下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构建考虑车辆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给定冲突区域长度下不同进车率和不同事故持续时间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诱发交通瓶颈,对城市交通产生显著干扰并形成拥堵带,且拥堵带向事故车辆上游传递。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交通流演化存在差异,道路平均车流量、车流平均密度随着事故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车辆平均速度随之减小。当道路中车辆较少(pin=0.3)且事故持续时间达到15 min时,交通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当道路中车辆较多(pin=0.5)、事故持续时间达到5 min时,交通即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交通事故处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海底隧道交通系统内部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联和事故演化机理,从驾驶人、道路、车辆、环境和管理5方面阐释海底隧道风险因素内涵,定性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立体网络模型,提出海底隧道风险因素量化评价标准;并构建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尖点突变模型,深入分析海底隧道交通系统风险状态演化的主要形式;结合应用实例,对海底隧道风险因素耦合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对海底隧道交通系统产生的风险影响大于单因素耦合,驾驶人因素风险相对最大,车辆因素风险相对最小,并从人、物2个因素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风险预防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海底隧道交通安全管控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加速车道几何参数对合流区交通状况的影响,基于实验方案和效率-冲突率评价指标,构建实验平台并标定对应参数,结合实际交通场景数据及速度偏差和交通冲突相关系数指标,验证实验平台有效性。结果表明:w,l随主线流量增大而增大,合流区交通状况逐步变好;随主线流量增大,在l=60 m时,w对合流区交通状况的影响较大且整体交通状况较差,而l相应增大后,w对交通状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对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费用构成;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主要从警方服务、清障服务、管理部门服务和法律诉讼服务4个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进行了深层次理论分析与评价;构建了相应的评价计量模型;提出了我国评价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对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很不完善,针对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路,给出了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架,并对该救援体系各要素、构建和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从应急救援体系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出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和运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街区尺寸对应急救援车辆行程时间的影响,基于小(120 m)、中(264 m)、大(440 m)3种典型街区尺寸,将救援车辆行程时间分为街区内、外2部分,以总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背景流量水平的救援车辆路径选择仿真模型。设置4种救援场景,分别求解各救援场景在不同街区尺寸下的最短路径时间、冗余度及复杂度。结果表明:街区尺寸对街区内、外部救援时间均有影响,而前者在救援路径距离较短、街区尺寸较大的路网中占据较大比例(可达50%以上);救援路径包含路段的流量较小时,中、大街区尺寸路网表现类似,而高流量下大尺寸具备更优的救援时间;街区尺寸越小,救援路径冗余度与复杂度均越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云南山区公路严峻的交通形势,及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事故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从人、车、路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云南山区事故多发路段安全对策措施。分析表明,在云南山区,路况、人员安全素质、车辆性能、安全管理均处于较低水平,是重大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提高系统安全性,实现系统功能最强,应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匹配,以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