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吴冰芝  赵华 《安全》2017,38(11)
本文阐述了应急管理的内涵,重点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应对措施等应急组织方法进行研究,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经验,为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运营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交通应急警力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区域性的紧急交通事件的快速疏导与救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警力,提出应急警力配置模型。该模型基于图论原理构建原始问题的拓扑结构,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该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出应急警力布点的最优配置,以满足在给定警力数量的情况下应急警力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到达辖区内可能发生交通事件的任意应急点,并结合算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模型要求的假设条件下,利用MATLAB软件结合遗传算法,可以最终获得优化的警力配置方案。因此,基于图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构建的城市道路交通应急警力配置模型,可以实现公安警力救援的优化调度,进一步实现科学而高效率的救援。  相似文献   

3.
张乐晨 《安全》2014,35(5):7-10,14
以元胞传输模型理论为基础,以最小化加权总行程时间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分期疏散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疏散过程进行仿真,并比较分析数值结果与仿真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应急决策群体的组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辉 《安全》1997,18(1):11-14
应急决策是两人或多人组织在一起进行决策的群体决策,本文论述了应急决策群体的成员结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指出应急决策群体必须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应急决策群体应是正式的,实际的和临时性的群体,应急决策群体应按项目式组织结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急策群体有良好的工作性功能,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事故车辆影响下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构建考虑车辆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给定冲突区域长度下不同进车率和不同事故持续时间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诱发交通瓶颈,对城市交通产生显著干扰并形成拥堵带,且拥堵带向事故车辆上游传递。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交通流演化存在差异,道路平均车流量、车流平均密度随着事故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车辆平均速度随之减小。当道路中车辆较少(pin=0.3)且事故持续时间达到15 min时,交通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当道路中车辆较多(pin=0.5)、事故持续时间达到5 min时,交通即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交通事故处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OREMS的城市应急交通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地区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为例来研究城市中的应急交通疏散。由GIS提供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地区的道路和人口数据,利用美国国家橡树岭实验室为美国联邦公路局开发的应急交通疏散仿真软件OREMS(Oak Ridge Evacuation Modeling System)对该地区的路网进行建模,并对人为交通控制策略下的疏散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疏散过程中疏散车辆数随时间的变化、瓶颈节点和路段以及完成疏散所需的时间等疏散效能参数,从而为制定应急策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城市畅通的因素很多,人、车、路、环境无一不重要。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甚深,其中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对安全畅通起关键作用。路的设计合理科学与否,其交通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出行的质量,影响交通的安全、畅通、环保、有序、便捷及其效率化。仅这一问题就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部门,而非公安交管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应急管理,提高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救援效率,以路面塌陷事故为例,利用随机着色Petri网(SCPN)对其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动态离散建模,根据同构的马尔可夫链(MC)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马尔可夫链及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对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救援信息、交通路网动态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及时态控制信息反馈环节容易产生信息堆积,应提高综合监控的技术水平;专家决策制定出警预案、善后处理耗时较长,应作为流程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09,(1):I0006-I0009
第一条为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切实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处置交通拥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经典冲突分析模型SSAM中最小碰撞时间方法在冲突仿真中的不足,根据混合交通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运行特征并基于交通冲突理论,提出在交通仿真模型中易于实现的冲突时刻差法,即通过测量任意2股车流经过潜在冲突点的时间,计算冲突发生的时间差值。该方法可以通过交通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方便地实现对混合交叉口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估。最后以典型混合交通交叉口绿灯间隔评价为例,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冲突时刻差法比最小碰撞时间法更能细致刻画交叉口的安全水平;在不同的绿灯间隔水平下,后一种方法比前者漏检80%以上的交通冲突,冲突时刻差法更能适应混合交通交叉口安全仿真分析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总结分析了英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科学的道路规划网络,清晰的道路语言,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前瞻的事故预防体系,健全的机动车管理制度,高效的停车管理措施,畅通的公路交通动脉,严格的执勤执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及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中等以上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ccident (RTA) risks for the city of Zagreb, Croatia, from 1999 through 2000 were analyzed 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the increasing injury incidence. METHOD: Simple and bivariate analysis using chi(2), odds ratio,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of 95% was used to determine risks in three outcome groups: killed, severely, and mildly injured. RESULTS: There were 528 RTA victims consisting of 260 severely, 213 mildly injured, and 55 killed at the scene of an accident and during transportation. More fatal accidents occurred during night hours (OR=3.78; 95% CI, 2.08-6.85), on urban road links (OR=2.33; 95% CI, 1.30-4.19), and at exceeding speed limit (OR=2.56; 95% CI, 1.43-4.61). More people were injured than killed on urban junctions (OR=5.27; 95% CI, 2.21-12.57). The highest combined risk of dying or being severely injured was found in males, driving at excessive speed, on urban links, and during bad visibility (OR=16.15; 95% CI, 3.901-66.881).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will influence the urban traffic police enforcement measures, which will change inappropriate behavior of drivers and protect the least experienced road users.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分析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风险致因,基于2010—2017年云南发生的731起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事故数据,将运行风险分为人、车、路、环、管5个方面并选取耦合因素;综合使用熵权法、TOPSISI法及N-K模型,构建TOPSIS-N-K耦合度模型度量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度,并以云南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交通风险随耦合因素增多而升高;2010年以来衔接节点交通风险由无序向有序化发展,安全性逐年提升;风险耦合人的因素中“不良车道变换”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路的因素中“纵坡坡度”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人、路因素中车道、纵坡及限速方面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隧道坡度对火灾烟气扩散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城市交通隧道火灾自然通风下烟气的扩散规律,重点研究隧道的坡度对烟气羽流的影响。研究坡度在0-5%范围内的隧道内烟气层横向以及纵向温度场分布以及火源拱顶处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坡度为零的隧道火灾的烟气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5%坡度对烟气纵向分布影响较大,尤其在火源下游的上坡方向,烟气层沉降快。坡度使烟气最高温度点火源下游偏移,但最高温度值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城市交通隧道的消防设计以及人员疏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及时、合理地对城市应急物资进行调度,综合考虑突发事件发生后道路的实时通行状况,通过改变道路交通的交叉口限流以及物资运输路径,以最小化配送时间和成本为目标,构建1套完整的应急交通管制模型,使得所需的应急物资在被要求的最短时间窗内抵达受灾点;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编码设计求解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设计配送路径的交叉口的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分布预测任务中时空关联性捕捉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模态分解(DMD)的城市交通事故分析时空预测模型,模型利用总最小二乘法去除交通事故数据中的噪声,应用结合Hankel矩阵的动态模态分解模型(Hankel-DMD)捕捉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关联性,对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DMD框架能够为高维预测任务提供低秩解决方案,从高维数据中捕捉时空关联性;Hankel-DMD模型在预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方法;Hankel-DMD模型产生的动态模态和特征值,对事故风险系统的时空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验证Hankel-DMD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加速转型、超大城市不断发展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发展与运行安全是当前应急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首先提出城市运行和应急管理融合的技术框架;其次,在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这2个重要领域之间的融合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探讨;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与应急管理大融合的具体思路,并进一步阐明了相关的核心支撑技术,提出了技术平台的专题应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技术架构和应用模式可为相关城市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应急管理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危险品泄漏事故后动态路网应急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建立以最短车辆总疏散时间为目标的应急车辆疏散模型过程中,考虑路网上的车流是时变的,以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对应急车辆流进行优化分配。基于计算的复杂性和粒子群算法(PSO)的优点,采用PSO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减轻整个疏散车辆的拥堵程度,为应急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不断建设,其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安全评价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的强力保证,同时也是“三同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体现。笔者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及在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主体思路、评价重点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