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活动水平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14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金玮  张红  王进飞 《安全》2023,(12):73-79
为探究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高质量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基于2005—2021年历史数据,以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因变量,7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系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与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呈正相关,其余指标呈现负相关。基于此,建议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安全管理,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医疗救治,增进教育与科研投入,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颜峻 《安全》2019,40(3)
为了研究月度生产安全事故变化趋势中存在的长期平稳性和短期波动的周期性特征,采用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将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造成人员死亡(包括下落不明)的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月度时间序列分解为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两个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事故长期趋势序列进行拟合,建立了月度事故序列的长期趋势时域线性回归模型,用以研究事故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分解得到事故序短期波动项在频域上的幅值谱和相位谱,研究了事故序列的幅值谱和相位谱。结果表明,月度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变化过程同时存在长期稳定和短周期性波动等2种趋势,其中长期下降趋势具有显著的线性特征,短期波动变化则包含多个频率变化周期,其中影响较显著的3个主要周期项分别为4.1个月、11.7个月和27.3~41个月。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我国游客赴泰旅游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及其关联机制,基于2013—2014年563起我国旅行社责任险中赴泰游客出险案例,运用列联表卡方检验方法检定旅游安全事故类型与时空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结果表明:我国游客赴泰旅游安全事故的类型分布与季节、时段和旅游要素空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事故的分布比率看,旅游安全事故具有高发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性。应根据实际的时空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预防和减少赴泰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实证研究,从风险治理角度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生产安全事故致死率和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占比4项指标,采用秩和比法构造相对安全风险指数(SRI),并以江苏和宁夏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RI可更好地量化和反映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水平;近年我国系统性风险非持续下降,呈波动变化;事故少发地区的系统性风险不一定小于事故多发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安全生产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被广泛宣传与应用,但在概念理解、定量判断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要改变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发挥其应有作用,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规范,加强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与行为安全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并将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作为事故风险的控制重点;探索符合我国职工特点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安全投入的有效性,将安全融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为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实践和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事故成因机制,提升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水平。以2010—2018年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平台的1 752起涉水旅游安全事故保险案例为数据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结合Ucinet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事故时空分布模型及事故成因模型。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规律上,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时间导向性和空间异质性;在事故成因规律上,游览环境因素和游客自身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旅游者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涉水旅游安全风险认知,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在一些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如浙江省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纳税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经济的47%、40.6%和79%。据统计,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6-2009年我国31个省区的地区经济增长和交通事故指标建立面板模型,结合统计图表,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散点图和面板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区域经济增长与交通安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区域交通安全风险基本伴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增长因素对交通安全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突出,人力资本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交通事故万人发生率方面,上海最高,山西最低.在交通事故万人伤亡率方面,浙江最高,黑龙江最低.不同省区经济增长要素的非均衡性分布是影响交通安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产业转移和调整,发达省区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省区转移,可能会增加中西部省区的交通事故风险,需要加强对这些区域交通安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6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统计面板数据,根据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方法(LMDI)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选择Theil系数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协整方法建立碳排放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安徽省2020年的碳排放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6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明显,从5277.24万t增加到14 107.81万t;第二产业是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体,占总体的70%以上;第一产业占比最小,仅为2.88%。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累计增加值合计为2 216.1万t,其中,经济增长效应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贡献率为349.3%,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8.3%、-1.5%和-256.1%。2020年安徽省的总碳排放量约为1.74亿t左右,与当前减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综上所述,可以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优化方面提升安徽省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增长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90—2008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梳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选择其中的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人大学生数、万人医生数等反映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端,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输出端,以2007年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和事故统计情况为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进行不同省份安全生产情况的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性较好,为目前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法对预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健全我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从构建历程、宏观设计和微观建设要点等方面对英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展开系统研究,并分析当前我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英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结果表明:在宏观设计方面,英国构建以国防安全局为监管主体的高度扁平化监管体系;在微观建设方面,其更加注重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层次性、内容完备性,法律的实操性、更新机制,以及监管职责界定的建设。借鉴英国经验,指出将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实现国防工业安全生产专门立法、强化法律可操作性、完善法律制修订机制和科学界定监管职责是我国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safe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lead to frequent accidents in Chinese mining industry. Safety input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sunk cost’, lacking output, and little attention from mining companies was focused on increasing safety input according to technical codes o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due to the narrow understanding on safety input. S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tribution share of safety invest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a new set of production safety indexes including six 1-level indexes for describing the safety level of mining production in China wa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anwhile, a mining economic growth model wa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production safety indexes with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dynamic modeling syst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ion safety factor in the short term indeed drives the GDP growth in the mining industry although labor and capital input remain the major factors impacting m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long term contribution share is 7.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f production safety indexes, shows that the safety level of mining production increased more than 21-fold during 1991–2009, and the investment in mi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apability, mining safety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mechanized level of mining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to focu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level of mining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整和因果分析的我国安全生产宏观政策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安全生产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根据政策时效干预度量化模型,采用协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6年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趋势与政策时效干预力度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特别重人事故的发生与政策时效干预力度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下,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是政策时效干预力度加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政策干预表现出两大缺点:被动性和滞后性.因此,应逐步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宏观预警与政策模拟等研究,为提高安全生产宏观政策干预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外卖配送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个体属性与交通事故关联性,构建交通安全风险感知与配送效率感知失衡模型,分析外卖配送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路径关系。结果表明:配送员年龄、入行渠道对交通事故影响显著;COVID-19健康成本感知对交通安全风险感知和配送效率感知的失衡有显著中介调节作用。要实现交通感知平衡状态,互联网平台企业有必要按配送员年龄段、就业渠道实施差异化管理,树立良好交通安全意识。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外卖配送“交通文明洼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化工园区呈现出数量逐年递增且集中分布的态势,增加了跨区域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应急协作成为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搜集近15 a全国化工园区的安全事故,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全国范围内化工园区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而从风险分布与应急协作需求的匹配性角度讨论我国现有应急协作机制存在的潜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工园区整体空间布局呈现出以区域优势为导向的趋势,其选址大多忽略了化工园区集中区域的高风险与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布局的失衡使得政府无法形成高效的跨区域应急协作体制;化工园区数量上的增加并非是导致危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强调了化工园区自身特征与危机事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区域间应急联动协作在化工园区危机应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空间布局、跨区域协作角度提出化工园区区域应急协作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馨升  多英全    张圣柱    吴昊    张昕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2):180-185
为了研究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时间、区域、类别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是事故多发期,东部沿海地区是事故多发区。主要事故类别、环节、直接原因、经济类型分别是爆炸及中毒、窒息,生产环节,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等7大门类中,除制造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事故起数位居第二。将“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的事故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总体特点基本一致,2006—201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平均下降19.3%,18.3%,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