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区湿地面积2698km^2,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处分布高等植物75科200余属350余种,湿地植被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4类型60余个群系,保护与合理地持续利用这些植物群落是有效的保护和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为些就切实制定鄱阳湖湿地总体规划,建立包括整个湖区面积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自  相似文献   

2.
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简单回顾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沿海湿地的威胁和影响上,以广州南沙地区为例,对其城市拓展和生态规划中的湿地综合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南沙地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该区的湿地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其重点湿地进行了确定,从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湿地资源的稀缺性上分析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重点对湿地的稀缺性进行了论证。基于相似性理论,特别对十九涌湿地、大虎岛东岸湿地和龙穴岛东岸湿地进行了替代性和补偿性分析,充分论述了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的重要性和解决关键联系的必要性。初步对湿地保护小区的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湿地优先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湿地更是生态系统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对湿地的功能、生态学意义,以及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的阐述,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措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原则和生态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湿地类型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共4大类,总面积12 188.57 hm2,占深圳市国土面积的6.12%。本研究提出深圳市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湿地保护模式分重点保护湿地和一般保护湿地两个层次,重点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模式划分为防护型湿地、资源利用型湿地、水质净化型湿地和湿地公园。水质净化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水水质净化、面源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等领域。湿地公园是对城市湿地面积缩减的弥补和平衡,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外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面积急剧缩减、生态功能退化两大主要问题。而造成湿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为了切实解决湿地问题,亟需加快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并与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对比,从建立湿地开发许可制度、完善湿地保护区制度、健全湿地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对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提出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将以总量控制湿地面积、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明确分类分级管理湿地,完善湿地用途监管、修复和监测等制度,创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等展开。通过对文件的解读,本文概括未来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任务要点,通过与现状的比较阐明发展方向,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重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在人们的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湿地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保护包括内容,对湿地如何进行保护以及湿地保护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一一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湿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湿地多方面重要价值的详尽介绍,揭示了国内外一些湿地生态恶化状况及其原因。文章具体提出了我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些见解,如,提高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提出积极合理的湿地保护目标;确立科学的湿地保护原则,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4,(8):14
正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2周年,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在重视程度上,还不足以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相匹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仍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到侵占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我国有限湿地资源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强化立法与考核,改变目前我国湿地保护零碎、分散的局面,在制度上规范湿地管理行为;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妥善处理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叶,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虽然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大片湿地遭到破坏。现在为拯救中国这块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当地政府制定了具体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条例。建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终于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为了加深人们对保护三江平原湿地意义的认识,本文从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状况、三江湿地开发对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入手,论述了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丽中国理念下我国湿地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在构建美丽中国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美学、科研和教育价值,而我国湿地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立法保护。本文在对我国湿地立法状况和国外部分国家湿地保护状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湿地立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编制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实现湿地保护目标和落实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对于加强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湿地资源的不确定性、资源多样性、多部门管理、土地资源权属等特征对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目标,构建了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界定了湿地资源资产、湿地资源负债和湿地资源净权益,讨论了湿地资源管理目标确定、湿地资源质量、湿地生态产品利用、湿地资源人为原因增减等相关问题,并基于本研究分析了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吕忠梅 《环境保护》2013,41(1):38-41
我国湿地保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湿地的法律概念,导致了湿地保护范围不明、管理体制不顺,无法遏止湿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建立以科学概念为基础的湿地法律概念,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在我国,湿地的重要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湿地具有水陆结合的性质,围填容易、成本低廉,这些使其极易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造地"运动的牺牲品。近20年来,我国顺应国际社会加强湿地保护的大趋势,发布和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  相似文献   

14.
盘锦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奥德姆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辽宁省盘锦芦苇湿地为例,对1968~2008年间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优化和保护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方略,以达到保护芦苇湿地,促进湿地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理念,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落实湿地全面保护工作需以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或流域为整体进行综合管理。根据《方案》要求,未来将以湿地面积总量控制、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完善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敦煌阳关湿地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明显的特点。人为活动对该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的严重威胁。这也对该湿地功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敦煌阳关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阳关自然保护区内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规划湿地、开展湿地资源监测、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本文对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倪晓宁 《环境保护》2012,(16):54-56
湿地的公共物品特性导致在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限制性监管。然而一些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制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现象,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和退耕还湿等方式积极保护湿地。2011年底我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新增湿地和恢复湿地保护面积529万亩。  相似文献   

18.
浅议苏州盛泽荡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天然湿地资源数量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需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逐步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内客之一.文章结合了苏州盛泽荡湿地的现状,论述了区域开发中对湿地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措施,并对其方案进行评述,分析了实施保护后预期可带来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最后对湿地保护与利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为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制订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湿地用途管控等长效机制,修复退化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于湿地保护与管理,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来研究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本文首先概括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湿地实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最终提出了三条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创建滨海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及利用"多规合一"优化滨海湿地空间布局。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中,有利于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滨海湿地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