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极告急!     
杨文 《环境》2002,(6):6
今年3月英国《卫报》报道,南极洲一座名叫拉森B的巨型冰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冰雪消融,轰塌瓦解,这令科学家感到十分担忧,因为它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十分严重,到了人类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因为如果气温不断上升,冰架冰川继续崩溃,将会引起南极大陆冰块融化,直接导致海平面上涨5-6米,后果不堪设想! 拉森B位于南极洲最北部,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威尔士大小,它的厚度达200米,估计重量达到50万万亿吨。英国南极考察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解密航片、光学遥感影像以及卫星雷达测高数据,完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拉森A和B冰架的范围及表面高程变化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NCEP/NCAR夏季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和GPCP全球降水数据这两种气象数据来探讨拉森北部冰架表面物质平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拉森A和B冰架自1968年以来总共消失了14 000km2的浮冰.当前,拉森A冰架已经完全消失,拉森B冰架仅存2 000km2.伴随着冰架的持续崩塌与退缩,拉森北部冰架展现出高程持续降低的趋势,而且拉森A冰架的降低速度(-0.45m/a)明显高于拉森B冰架(-0.09m/a).作为冰架表面物质平衡估算的两个主要参数,拉森A冰架的夏季平均气温从1968年的0.16℃升高到近期的0.84℃;拉森B冰架的夏季平均气温从1968年的0.04℃升高到近期的0.66℃.过去几十年的降水量变化对拉森北部冰架表面物质累积产生的影响很小,反倒是夏季温暖的降雨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表面物质负平衡.对于持续崩塌与退缩型的拉森北部冰架来说,其高程降低除了受到冰架表面冰雪融化与再凝结导致的积雪致密化驱动外,还受到冰架后退导致的背向应力减少,进而导致的冰架物质输送加快的深刻影响.总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森A和B冰架的表面物质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负平衡趋势.  相似文献   

3.
环境视点     
《环境》2014,(8)
正南极洲现颜色奇观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南极洲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但近日加拿大摄影师加斯顿·拉孔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南极洲进行拍摄时,发现南极洲也有别的颜色:粉红色、红色和绿色等。科学家认为,引起这片颜色奇观的原因是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藻类就会大量繁殖,使得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作为气候变化的标志,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在快速融化,冰川浮冰上的巨大裂缝可能在5年内破坏部分大陆架.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追踪思韦茨冰川的变化.思韦茨冰川每年损失约500亿吨冰,占全球海平面上升的4%.最近确认的裂缝位于思韦茨东部冰架,根据近几年卫星图像显示,这个裂缝...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论文综述了根据涅瓦湾和20世纪浮游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所作的浮游动植物研究.众所周知,浮游生物受水质变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对文献资料的比较结果反映了物种作为不同状况的指标的价值.涅瓦湾中的许多浮游生物种显示出由于不同的环境状况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巨大变化.根据1911~1990年间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在涅瓦湾中,淡水浮游生物种占支配地位.浮游生物群落基本上包括从拉多加湖输送来的物种.半咸水种偶而出现在涅瓦湾的浮游生物样中.浊度大以及水的通流速度快限制了湾中藻类的生产,同时由于流出量大,集水区的富营养化影响主要被传导到芬兰湾中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论文综述了根据涅瓦湾和20世纪浮游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所作的浮游动植物研究.众所周知,浮游生物受水质变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对文献资料的比较结果反映了物种作为不同状况的指标的价值.涅瓦湾中的许多浮游生物种显示出由于不同的环境状况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巨大变化.根据1911~1990年间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在涅瓦湾中,淡水浮游生物种占支配地位.浮游生物群落基本上包括从拉多加湖输送来的物种.半咸水种偶而出现在涅瓦湾的浮游生物样中.浊度大以及水的通流速度快限制了湾中藻类的生产,同时由于流出量大,集水区的富营养化影响主要被传导到芬兰湾中.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七个大陆中,南极洲是一个最冷、最高、最干、最多风和最少人迹的大陆。它的总面积约为1400万km~2,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10,比美国大一半。尽管南极洲的陆地面积很大,但其全部裸露陆地不到1%,冰层覆盖着其陆地的99%以上。教科书上常常有不少文章介绍说,南极洲有3—4%裸露岩石,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看过该大陆卫星照片的任何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南极洲地面有3—4%为山脉,其特征是几乎完全被冰雪所覆盖;在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鲁北平原山东省广饶县为例,阐述了咸、淡水形成的地质背景、咸淡水变化带形成与演化;分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咸水入侵的历史与现状;采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对咸水入侵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缓解咸水入侵的对策与建议。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为:(1)鲁北平原自山前冲洪积扇向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水水质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特征;(2)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量开采南部地下淡水后,地下淡水水位持续下降,破坏了咸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北部咸水向南入侵,引起淡水咸水、机井报废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3)预测结果表明,在不采取调控措施情况下,咸淡水界面以每年平均240m速度向南部推进;(4)人工回灌、营造淡水帷幕并减少淡水区开采量是防止咸水入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鲁北平原山东省广饶县为例,阐述了成、淡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成淡水变化带形成与演化;分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咸水入侵的历史与现状;采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对咸水入侵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缓解咸水入侵的对策与建议.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为:(1)鲁北平原自山前冲洪积扇向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水水质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特征;(2)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量开采南部地下淡水后.地下淡水水位持续下降,破坏了咸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北部咸水向南入侵,引起淡水咸水、机井报废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3)预测结果表明,在不采取调控措施情况下,咸淡水界面以每年平均240m速度向南部推进;(4)人工回灌、营造淡水帷幕并减少淡水区开采量是防止咸水人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建设中国长城站和科学考察期间,注意了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中国南极洲考察队组成后,根据南极条约第9条和历次协商会议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了《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员守则》,每个队员人手1册,考察队对全体队员进行了教育。本守则共10条,其中第7条是“要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提出了4项具体要求,主要内容是:严禁乱扔垃圾,外出考察时的一切废物(包括大便在内)都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水化学监测,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及冲洪积扇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分为3大区域,即北部的全咸水区、中部的咸淡水过渡区和南部的全淡水区.在3个系统的浅埋古河道带内的全淡水区,仍有水化学特征的南北向差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咸水入侵和人工污染,保持良好的地下水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到80年代初,南极洲还是一个与世远离并被忽视的大陆。然而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各国抢占开采矿产资源的可能位置,在这个大陆上进行科研工作的国家数目已经翻番。在南极洲活动的一些国家将于1990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一次特别会议来讨论有关全面保护南极洲环境的建议。南极洲是我们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北部和东、西两侧滨海地区108个地下水井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辽东湾海水入侵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其分布特点是严重海水入侵区、轻度海水入侵区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东西两侧以砂砾质海岸为主,局部地区海水入侵较重,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较轻;(2)辽东湾地下水化学类型可分为五种类型,其分布特点是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规律明显,反映了海水入侵分布特征。氯化物型一般分布在微咸水至咸水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硫酸盐型分布在微咸水向淡水过渡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或重碳酸盐硫酸盐型、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淡水区。  相似文献   

14.
非州的东部有一条宽50——90公里,长6000多公里,南北纵贯非洲大陆的地堑,它就是被形象地称为“地球脸上最大刀疤”的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y)。它包括亚丁湾。红海和非洲大陆上一系列由块状断裂所形成的裂谷和湖盆,生成于3000万年前,可以设想,如果这一地质剧变继续下去,非洲也许会一分为二,变为两块大陆,这决非危言耸听,现在属于亚洲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都是被它从非洲大陆上撕下去的。  相似文献   

15.
咸水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利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75-378
河北省东部黑龙港地区淡水资源十分紧缺,但是这一地区地下富存大量的咸水和微咸水资源。试验和实践证明,除2-3g/l的微咸水可以利用之外,在适当的条件下,4-6g/l的咸水也可以利用,为解决本地水资源不足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水化学监测,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及冲只扇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分为3大区域,即北部的全咸水区,中部的咸淡水过渡区和南部的全淡水区,在3个系统的浅埋古河道带风的全淡水我,仍有水化学特征的南北向差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00—2012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无机磷(DI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S)和溶解无机氮实测数据探讨DIP的来源和氮:磷(N∶P)原子比.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IP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0.167)mg·L-1和(0.025±0.013)mg·L-1.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DI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珠江口东南沿岸,由于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制约,DIP质量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2000—2012年珠江口东南沿岸DI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上保持平稳;深圳湾DIP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173 mg·L-1上升至0.236 mg·L-1,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221mg·L-1下降至0.120 mg·L-1;2000—2012年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N∶P原子比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31.8和41.5上升至44.9和60.1.研究海区中的DI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沿岸DI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63.0%,而深圳湾的都87%.研究海区中N∶P原子比高达48.3±36.9,暗示磷是初级生产的潜在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耗水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加上持续的干旱,唐海县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引起上覆咸水侵染地下淡水。分析1989—1998与2008年深层地下水氯离子浓度变化、1981—2007年咸水顶板埋深变化以及全县工农业布局,将唐海县划分为咸(海)水入侵的高度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并进一步提出遏制咸(海)水入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连港港区水域包括大连湾及鲇鱼湾油港两部分水域。其沿岸有130家厂矿、企业,通过101个排污口,每年排入港区约2.5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其中油类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另外,每年约有3千余艘次各种船舶进出我港区;在鲇鱼湾有原油码头;在寺儿沟和石油七厂有成品油码头;上述原因造成了港区油类严重污染。为保护港区水域环境,防止和控制油类的污染,必须搞清港区水域油类的污染状况。我站从1981年起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港区水域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年四次,每季一次。大连湾设19个站位,鲇鱼湾设7个站位。下面将港区水域三年(1981——1983)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伶仃洋是珠江河口湾(Estuary),位于虎门之外。经蕉门、洪奇沥和横门出海的西江和北江部分的水从西汇入伶仃洋。伶仃洋是珠江迳流和南海海流相互击荡的地区。水动力条件相当复杂。 从湾头虎门沙角至湾口桂山岛,长70公里,湾头沙角处宽4公尺,湾中腰唐家至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