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电站废离子交换树脂微波干燥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核电站产生的废树脂,大多数采用暂存或水泥固化方法,但水泥固化增容比达4.8~5.2。桶内干燥工艺以其工艺简单,减容比大等优点,已在国外核电站得到应用。微波干燥具有由内向外的干燥特点。据报道,微波干燥废树脂的减容比可达5。用微波作为热源,在桶内干燥条件下对核电厂产生的废树脂开展了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初始含水率50%左右的树脂,干燥后的含水率均小于10%,减容比为1.5~2。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废树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马弗炉对高水分城市生活垃圾(白菜茎)进行干燥试验,获得了其在炉内的干燥特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白菜茎达到最大干燥速率时对应的含湿量随炉内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白菜茎体积的减小而减小.在白菜茎整个干燥过程中,其内部的温度基本上维持在70℃左右;指数衰减方程能够较好地体现焚烧炉条件下高水分垃圾的干燥规律.  相似文献   

3.
谢小茜  李雁  徐军  夏北成  苏钰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31-2338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与微型张力计(T5)联用装置,测定气-水两相砂介质中因水位波动产生的连续干燥与湿润循环过程中饱和度-毛细压力(S-p)关系曲线.同时,研究了多重水位波动对S-p关系曲线、孔隙流体运移的滞后性及空气剩余饱和度的作用.结果表明,TDR、T5和数据自动采集器联用装置可较准确测量出气-水两相条件下S-p关系的动态变化.同一介质中不同干燥过程的侵入压值比较接近,与干燥过程的初始水饱和度无关;而干燥或湿润过程的S-p关系曲线和滞后程度则与其初始水饱和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的干燥和湿润循环过程中,初始水饱和度大小对空气剩余饱和度的值影响不大,用于预测非湿润相流体剩余饱和度的Land的假设需要修正.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水位波动条件下地下有机污染物运移具有借鉴作用,可为修正NAPL Simulator 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功率微波在不同规格钢桶中对不同含水率的树脂中的穿透厚度的研究可知,微波在树脂中的穿透厚度主要与树脂自身含水率有关,与钢桶的规格尺寸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微波功率的影响则可基本忽略不计;对于含水率50%左右的树脂,微波在12L钢桶中的穿透厚度是130 mm;在200L钢桶中的穿透厚度是70mm.该研究成果对微波干燥工艺的具体参数的选取和扩大规模台架装置的设计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诚  黄亚继  袁琦  杨高强 《环境工程》2013,(Z1):585-589,680
相同质量污泥(3.0±0.01)g在85145℃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得到污泥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干燥速率等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经历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3个阶段的分界点固定在污泥失重率为10%和65%处而不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Logarithmic干燥模型MR=a·exp(-kt)+b在各干燥温度下均最适宜表述污泥干燥过程,其参数a、b与干燥温度T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参数k与干燥温度T呈一次线性关系;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9.21×10-6145℃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得到污泥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干燥速率等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经历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3个阶段的分界点固定在污泥失重率为10%和65%处而不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Logarithmic干燥模型MR=a·exp(-kt)+b在各干燥温度下均最适宜表述污泥干燥过程,其参数a、b与干燥温度T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参数k与干燥温度T呈一次线性关系;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9.21×10-62.22×10-5m2/min,球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6.55×10-62.22×10-5m2/min,球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6.55×10-61.37×10-5m2/min。且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有效扩散系数D eff呈上升趋势。在相同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大于球状污泥。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00~300℃恒速干燥条件下饼状污泥和球状污泥的失重速率、干基质量变化的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饼状污泥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裂缝,并分裂成若干小块,而球状污泥仅仅会产生体积收缩,形状并未发生变化.由于表观形态变化的差异,导致了污泥干燥过程的差异,饼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分为升速和降速2个阶段,而球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则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饼状污泥的平均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在150℃以上干燥时,饼状污泥的有机物在水分蒸发的同时即开始分解,而球状污泥则在水分蒸发完后才开始发生有机物分解.  相似文献   

7.
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传统两相厌氧工艺 ( BS)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系统 ( MBS)处理造纸黑液配制废水 .结果表明 :系统 COD去除率可以达到 73.1 % ,高于 BS系统 ( 4 8.6% ) ,且在厌氧污泥活性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优于 BS系统 ;在 COD负荷为 6kg·( m3·d)-1时MBS酸化率为 20.1 % ,酸化水平为 7.5% ,略优于 BS系统 (分别为 7.0 %和 5.0 % ) .探讨了其原因及 MBS系统引入膜的作用 ,并对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  相似文献   

8.
赵华  陈磊  王虹  任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22-125
利用生物干燥方法,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将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进行干燥实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污泥干燥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生物干燥过程中接种量、通风量、温度对物料含水率的影响.最后得到在接种量1.5%、通风量6.5 L/h、温度36℃时,固态发酵96 h物料含水率可降到30%以下.  相似文献   

9.
物料的干燥过程就是把物料里面的水分和其他比较容易挥发的成分除去的一个过程,从作用机理上看这中间包含着物理相变的生化过程和热质耦合。因为干燥中要提供物料中相关成分的显热和潜热,由此可见物料干燥还是一个能量密集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物料干燥占全部能耗的12%以上。当今社会能源日益紧缺,如何有效利用干燥中的热能,已成了物料干燥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基于此,空气源热泵干燥技术应运而生,其在干燥中具有干燥范围广泛、节省能源消耗等优点,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用NKA型树脂处理水扬酸生产过程中含酚废水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实践证明,废水入口含酚浓度在5000~10000ppm范围内时,处理后排出口含酚浓度在2~8ppm,总排放口废水中含苯酚浓度在0.5ppm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