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一样"是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几十年来,一代代石油工人正是凭借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和艰巨的工作,继承和发扬"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企业实现长治久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盛芳芳 《环境》2008,(5):84-85
小池百合子出生在日本兵库县-个富商之家,父亲当时拥有四家经营石油贸易的公司.受其影响,小池百合子16岁时就知道为日本的能源危机操心,她认为今后石油将成为主要能源.她做过日本电视台主持人,成功采访了卡扎菲、阿拉法特等重量级人物,一跃成为享誉全日本的美女主播.  相似文献   

3.
春播绿草秋收"石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申 《环境》2004,(1):45
长久以来,人们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专家发现了一种芳草类植物,一公顷平均每年可收获、提炼12吨“生物石油”,比其他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产。它就是一种理想的石油植物——象草。据有关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不过再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也足以令人扼腕了。  相似文献   

4.
徐建飞在新兴油库干了20余年,连续多年被盐城石油分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他任班长的盐城石油分公司新兴油库综合管理班,是系统内优秀班组.  相似文献   

5.
上夜班对石油石化企业的职工来说常见的事,他们因工作需要,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睡眠得不到保障,生活规律总被打乱,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氧气条件对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不同氧气条件下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降解产物、生态毒性、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分析了氧气条件对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矿化垃圾在厌氧、好氧和厌氧-好氧3种氧气条件下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都有较好的强化效果.修复的最佳氧气条件为好氧,好氧修复后土壤总石油烃(TPH)去除率最高,土壤...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石油污染高效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考察了高效复合微生物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并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微球菌属,这3种菌属24h对石油降解率分别为62%,56%和52%,且3种菌属组成的复合菌较单一菌属对石油降解率都要高,达85%.高效复合菌与石油配水一起进入模拟地下含水介质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前部均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带.石油配水流经该生物带,石油降解率可达60%以上,反应器出水石油降解率平均可达90%以上.建立的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质生物降解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值与实测值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8种花卉植物种子萌发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自然美观等特点,正逐步成为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修复植物的筛选是植物修复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以花卉植物种子发芽作为生态指示,探讨其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反应.设置了4组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8种供试花卉植物的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盆栽实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的花卉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与清洁对照土壤相比,大多数花卉种子的萌发都明显受到石油烃污染的抑制,其中受石油烃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相比之下,4组浓度处理下硫华菊(Cosmos sulphnreus)和孔雀草(Tagetes patula)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种子发芽率,因而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抚州石油公司东乡石油经营部梨温高速服务区加油站在"我要安全"活动中,在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的同时,结合油站实际,从基础抓起,要求员工提高对消防器材性能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把"熟练使用,妥善保养"消防器材作为"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一项内容,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关键,安全了,大家才有安稳的日子过."这是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石化南通石油分公司姚港油库主任顾忠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姚港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始终走在全省系统前列,2005年被江苏省石油公司评为全省惟一的"四星级油库".  相似文献   

11.
石油污染土壤物化修复前后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作为生态指标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毒性分析,并以蚯蚓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作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对照清洁土壤,大多数作物种子的萌发都明显受到石油污染的抑制,其中受石油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黄豆、蚕豆、玉米.相比之下,在不同石油污染水平下绿豆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蚯蚓在受到污染胁迫时,在生理水平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能力,实验观测到随着石油污染加重蚯蚓存活时间显著下降.在高污染水平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石油污染水平>30 000 mg.kg-1),蚯蚓的耐性降低,仅可以存活5 d左右,说明石油烃对蚯蚓的毒性较大,主要是因为蚯蚓直接与石油接触导致其中毒脱水而死亡.处理后油田污染土,即使在污染水平很低(≈30 mg.kg-1)的情况下,蚯蚓存活时间依然很短(3 d左右),是因为经过石油醚处理过的土壤,其营养物质也随着石油而被处理掉,而土壤中有机质等营养物对蚯蚓的生存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海  张旭  钟毅  李广贺  张荣社 《环境科学》2007,28(7):1449-1454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去除机理.在整个试验期内4个单元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和42.9%;投加微生物和缓释碳源都可提高石油类化合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炉渣为填料的单元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以砾石为填料的单元.2005年常规运行期间,湿地床和对照床石油类化合物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系统运行期内通过截留去除的石油类化合物占总去除量70%左右,各单元该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三基"工作,是几代石油石化人经验和教训的结晶,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这个法宝,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我们重提"三基"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优良作风来克服当前管理滑坡的行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长期稳定下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1安全管理现状评测卡简介 海洋石油开发历来对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积极探索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为了科学系统地反映出公司目前的HSE管理现状,实现HSE管理的持续改进,公司设计开发了"安全管理现状评测卡",对管理现状进行评测.评测的目的是以统一的测评方法和标准,通过自下而上的测评过程,以自评、讨论、评审的方式,使公司的各级单位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确定进一步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10日,艳阳高照,气温25℃,风力2级.下午4时30分,江苏盐城石油分公司新兴油库各岗位上的职工与往常一样,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石化生产装置已在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规模大型化、操控自动化、生产效益最大化.在石化装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其消防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完善,为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转提供了保障.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先进的战术组合,确保消防灭火战斗的快速性是消防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石化装置的变化和特点,根据石化企业消防演习、灭火的实践,总结出将传统移动灭火与固定设施结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秃尾河流域水质参数,以DO、COD、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16项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秃尾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秃尾河历年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都未超过水功能区标准;秃尾河的各项单因子标识指数大部分达标,只有COD、BOD、氨氮和石油类有不达标的情况出现,水质治理时可以COD、BOD、氨氮和石油类作为重点指标.  相似文献   

18.
赵慧慧  肖娴  裴孟  赵远  梁玉婷 《环境科学》2016,37(9):3582-3589
长期石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探讨长期石油污染对盐碱化土壤中微生物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采集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利用随机矩阵方法构建分子生态网络.结果发现,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的分子生态网络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未污染土壤相比,污染土壤的网络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模块数和模块性都显著降低,说明在石油污染的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模块枢纽基因、连接器基因均没有重叠,模块枢纽基因和连接器基因的网络拓扑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构建烷烃、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网络,发现负相互作用的比例较大,这可能反映了微生物功能群落间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野生观赏植物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物修复作为一项绿色修复技术,是石油烃污染土壤有效而可行的修复方法之一.野生观赏植物应用于植物修复,不仅能展现野生植物的良好耐性,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还能发挥观赏植物的特性,避免将污染带入食物链.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了野生观赏植物长药八宝(Hylotelephium spectabile(Boreau)H.Ohba)对大港油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的盐碱土具备良好的耐性,虽然长药八宝的地上部生物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所降低,但与修复活动更为相关的根部生物量并未受到明显抑制,长药八宝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显著,当土壤石油烃浓度为11874 mg·kg-1、20075 mg·kg-1和38986mg·kg-1时,其降解率分别为47.99%、24.49%和22.9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降解率(仅为32.37%、21.57%和17.64%)(p0.01);通过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观测到11874mg·kg-1、20075 mg·kg-1和38986 mg·kg-1浓度的石油烃污染胁迫下,烷烃和芳烃降解菌的数量都要高于空白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总之,长药八宝对一定浓度的石油烃污染盐碱土具备良好的耐性,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具备较高的降解率,具备修复总石油烃浓度在40000mg·kg-1以下的石油烃污染盐碱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小雨  冯江  王静 《环境科学》2009,30(8):2394-2401
为研究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及对土壤的影响,分别在油田开采区不同开采年限的油井周围和自然湿地对照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石油烃、总有机碳、总氮、总磷、pH值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所有油田开采区油井周围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开采5、10和20 a的油井周围土壤总石油烃含量分别是对照区土壤的30、60和111倍.土壤石油污染在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普通存在.开采10 a以上的中长期油井周围土壤是石油烃污染的主要区域,其平均含量在16 885~31 230 mg.kg-1之间.土壤总有机碳与总石油烃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5),土壤中残留的石油烃导致了土壤总氮和总磷下降,下降最大值分别为33%和28%.土壤石油烃污染显著增加了碳氮比、碳磷比和pH值(p<0.05),这种趋势随着油井开采时间增加而增大.土壤石油污染也引起电导率的增加,但是影响并不显著(p>0.05).土壤石油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性质,对土壤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