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闸坝河流水质模型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巍 《污染防治技术》1995,8(4):233-236
分析了闸坝控制河流具有水库特征,在比较已有闸坝河道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以下两方面改进,必须考虑蓄水量的变化,应能反映出水质沿程变化,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的闸坝河道水质模型,并进行了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环境中的非突发性水质风险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影响水质模型的随机因素看成一个具有零均值的维纳过程,建立一个研究非突发性水质风险的随机微分动态模型,并对该维纳过程强度进行了估值。研究表明,水环境中的随机因素是引起非突发性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提出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明确水质控制目标必须同时明确水质目标控制点的位置及该点对应的水质类别,并以二维河流为对象,总结、分析、比较了原有的控制断面确定方法,进一步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天然游泳场等5种情况为例,具体阐明了在上述情况下如何确定水质目标控制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化河流水质1号模型(RWQM1)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标准、一致的河流水质模型,并使它们可与标准活性污泥模型直接相连,国际水协会(IWA)专门成立了河流水质建模任务组,并发布河流水质1号模型(RWQM1)。根据河流水质1号模型(RWQM1)子模型选择原则,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简化河流水质1号模型能充分考虑废水生物处理自身的特点,较为深入地反映活性污泥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行为;(2)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发现对模拟COD值影响较大的动力学参数是kgro,H,aer,To和khyd,To,对模拟TP值影响较大的动力学参数是kgro,H,aer,To、kgro,N1,To和βN1,对模拟NH3-N值影响较大的动力学参数是kgro,N1,To和βN1。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质的动态马尔柯夫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马尔柯夫过程的原理,在水质级别评价结果的基础之上,构造水质变化的概率转移矩阵,并对转移概率赋权计算绝对进步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对进步度的概念,用相对进步度来评价河流水质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程度.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四大河流2005年的水质相对进步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GDX-502富集,GC-MS分析,对城市河流、湖库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共检出58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含有多种美国EPA公布的重点污染物,从而为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建立了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价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特点,确定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质级别,证明该河网地区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多断面和长时间的水质评价方法,用层次聚类分析将2006~2008年海河5个监测断面的165个水质样本分为20组,并用方差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表示水质样本的综合特征,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最差水质因子的影响,避免了单因子评价法以偏概全的缺陷,且分辨率高。将评价结果分解到各断面,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于桥水库的水质处于II~III类水之间,可满足作为饮用水水源水的要求,三岔口断面大部分时间为IV~V类水,张家口八号桥断面全年有6个月以上水质属于劣V类。  相似文献   

11.
于2013年5月至10月对密云水库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10纲16目45科,其中以节肢动物种类最多,占总数的80%,且水生昆虫占总数的67%,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肢动物门蜉蝣目蜉蝣科的昆虫,出现频率达87%;从分布来看,白河流域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密度最高,而潮河流域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生物量最大;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密云水库上游河流中50%采样点的水质为Ⅰ级(清洁),其余50%为Ⅱ级(轻微污染),水质整体较好,与现场生境调查和水质监测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改善深圳河水质的补水方案及生态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河旱季天然径流量小而污染负荷高,为了改善河流水质,在削减入河污染物的同时有必要采取补水措施。利用水质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水处理率下,分别以污水资源化再生水、珠江口海水和大鹏湾海水为补水水源时,深圳河达到基本不黑臭所需的补水量。讨论了补水方案对河流水质、盐度、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引海水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冲击不容忽视。而污水资源化是较优的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综合调水对苏州河周边水系水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长期有效的水资源综合调度是实现2010年苏州河河水变清的综合整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论证该项措施对周边水系的水质影响,为综合调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MIKE11模型系统建立了上海市苏州河水系的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苏州河综合调水对黄浦江以及蕴藻浜水质的影响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苏州河综合调水对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基本没有影响,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浦江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水质;东引北排初期会增加蕴藻浜干流的污染负荷,持续调水6d后蕴藻浜干流河段的水质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渭河西咸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旱季和雨季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方法对渭河西咸段水体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渭河西咸段水体主要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As污染。总体上,研究水体旱季比雨季污染严重,旱季和雨季提取的主成分及大部分断面综合排名不同,说明降雨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渭河西咸段水体在皂河入渭之前的上游污染相对较轻,污染贡献以干流排污为主;对应的下游水质较差,皂河是其最大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生产废水回用对水质的影响,认为生产废水含固率是影响回用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回用澄清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对水质的影响规律相似.改善混凝条件的最佳含固率范围也是回用对水质影响最小的含固率范围.当含固率小于1%时,回用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当含固率大于1%时,回用较无回用时的水质变差,但不会超过水质标准.回用生产废水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主要是因为生产废水中含有的Al(OH)3沉淀物的物理吸附和卷扫絮凝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质和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模糊评价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实测数据标准化、权重的确定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研究几个方面。以滇池历年营养物质数据为实测数据,通过对几种实测数据标准化方法、权重确定方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组合应用,获得水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最优组合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方法中,实测数据标准化方法采用线性内插法,权重的确定采用超标倍数法,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采用广义海明距离和加权海明距离法,即采用超标倍数法的广义海明距离和加权海明距离法能够更真实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水质模型参数识别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O’connor模型是一个比广泛应用的Streeter-Philips模型更精确的水质模型,由于该模型参数率定的困难性,限制它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值仿真在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二维浅水波方程及传质模型,对工程前期排人钱塘江的废水中污染物的传播及分布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可为工程排污口附近钱塘江水质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质量,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际监测运行环境中,基于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水质自动监测日常运行维护质控手段对运行维护质量监督考核结果的影响,探索提高水质自动监测质控考核结果合格率的运行维护质控技术要求。结果表明:零点漂移检查、量程/跨度漂移检查对水质自动监测质控考核结果虽无显著影响,但却是保障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水质自动监测仪标准物质核查结果相对误差的合格判定标准由±10%加严至±6%时,水质自动监测仪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实际水体样品加标回收率测试及盲样考核结果的合格率均显著提升;标准物质核查合格率由74.6%~77.9%提升为98.4%~100%,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的合格率由62.5%提升为75.9%,实际水体样品加标回收率测试的合格率由75.0%提升为87.5%~100%,盲样考核合格率由75.0%提升为100%;标准物质核查及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相对误差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为正偏态分布;实验所用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可能存在负偏离的系统误差,手工比对实验环节对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干扰。综合上述结果,在进行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设计和选型时,应消除可能的系统偏差;在开展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过程中,应加强对比对实验相关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时,应采用更严格的标准物质核查结果相对误差合格判定标准,以提高和保障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