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瑾 《防灾博览》2009,(6):18-19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地震工作从无到有,地震队伍在不断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的历程。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在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地震工作者们的认真反思:多年来的地震工作布局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需要改进?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仅就以下三方面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2.
1.凄雨龙陵 1976年的地震形势,像当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一样,当京津唐保卫战打响之后,在云南的龙陵和四川的松潘也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三大地震遥相呼应,地震工作者严密布阵,绷紧了应战的神经。虽然,唐山地震前发生的龙陵地震和唐山地震后发生的松潘地震,均获得了较为成功的预报,但人们笼罩在"政治地震"和"恐震症"之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杨 《防灾博览》2011,(2):76-83
通海地震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一起,构成了新中国3次死亡超过万人的震殇。但因发生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关于通海地震发生时的灾情、救助、伤亡、时代背景等细节,被尘封了30年,许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都知之甚少。本文作者杨杨,以亲历者和调查者的双重身份,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4.
1月1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发生5.1级地震;8日,吉林省延边珲春市发生5.6级地震;12日,南黄海发生5.0级地震;19日12时07分,安徽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这已是2011年中国发生的第4次5级左右的地震。南黄海地震和安庆地震尤其引人注目。这两次地震时,上海、宁波、合肥等人口密集区都有明显震感。与此同时,另一场恐慌地震也开始蔓延(人们对城市地震的恐慌越发强烈起来),城市地震离我们还远吗?  相似文献   

5.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20日傍晚,山西省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地相继出现市民顶着寒风走上街头"等地震"的事件,起因则是源于一条网络上流传当地要发生地震的谣言。透过此事我们不难看出谣言只是导火索,公众对于地震和地震预报缺乏科学的认识,以及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大地震给老百姓心中留下的阴影,恐怕才是这场闹剧真正的"炸药包"。近期我们就此事件特别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孙士鋐研究员,请他们谈谈透过"山西地震谣言"看地震预报与近期地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8日,刚刚度过十一国庆长假的我们第一天上班,午饭才吃过,手机就急促地振动起来,短信是: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巴基斯坦发生了7.8 级大地震。根据以往的经验,我马上意识到此次地震一定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有可能跟随救援队出发。我马上拨通了夫人的电话让她帮我收拾行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测还处于探索阶段,人类至今尚不能做出准确的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地震成灾是在短时间内的。地震发生在瞬间,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  相似文献   

9.
地震谣言是怎么回事?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日本气象厅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8.4级,11日晚又将震级调整为里氏8.8级。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震越近的地震台网,测得的地震数据越准确。此外,随着对地震破坏力等情况的深入了解,日本最终将311地震震级确定为里氏9.0级。  相似文献   

11.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损失最为惨重的海啸是2004年末的印度洋大海啸。12月26日早晨,人们还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中,印度洋发生了近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刹那间,里氏8.9级的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朝印度洋沿岸数国迅猛扑来。10米高的巨浪先后涌向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以震报震。以震报震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图像及地震波的特征是地壳应力场的反映。因此,试图通过对已发生的地震的分析,窥测地应力场的状态,寻找大地震前由震源区附近应力的集中、增强而产生的某些震兆。这方面包括有:(1)由频度—震级关系lgN=a-bM导出的b值预测法。式中N为一定震级区间内的地震数目,M为震级,a、b是常数。这一形式表示大小地震是按一定的关系发生的。一般说每个地震活动区都有其自身的正常b值,标志该区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面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菏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断层上盘向上逆冲,使应力最后集中在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致5.9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大光 《民防苑》2009,(5):28-31
去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超过唐山大地震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历史罕见。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在中国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14日,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  相似文献   

17.
使用近 20 年固定台站记录到的初至 P 波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 2021 年 11 月 17 日江苏大丰海域 M5.0 地震震源区及邻区三维 P 波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结合该地区的构造背景,研究了该地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及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 P 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浅层的 P 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及地形有较好的对应性,在造山带和隆起区表现为相对高速,盆地地区表现为相对低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与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丰海域地震和经过重定位后的中小地震均发生在 P 波速度梯度带上或者偏向高速一侧。综合速度结构水平和垂直剖面,震源机制解,震源的空间位置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为右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裂可能为苏北?滨海断裂,也可能与小海?陈家堡断裂及震源区其他的隐伏断裂有关。此次地震发生可能与震源区附近断裂交汇处应力积累,遇到高速的阻碍体,阻碍体发生破裂有关。研究区西部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和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可能是这一地震的外部地球动力学来源,而江苏陆区及近海大陆架因地形高程差异引起的重力势则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内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王卫东 《灾害学》2002,17(2):42-45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发生的几次著名大地震的震害资料和震时现象,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并对西安市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燕 《防灾博览》2007,(4):44-44
近几年来.普洱市境内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如2005年1月26日.普洱市思茅区5.0级地震:2006年1月12日.普洱市墨江县5.0级地震;2007年6月3日。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发生后.市、县地震部门在地震现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震部门的每一名地震工作者.不需要通知都会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听候安排投入到地震现场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于第一时间组织了科学考察队,深入地震灾区第一线,开展了震灾评估和前期地震地质野外科学考察,足迹踏遍了经映秀、虹口、小鱼洞、银厂沟、高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