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首往事,无不为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而焦虑,无不为死去的无辜者而悲哀,特别是矿难如此频发,国人为之震惊与不安,发出“遏制矿难待何时”的感叹!然而,最近读了《矿难多兮举国忧,缘木求鱼兮何时休》一文后,在无奈之中有了新的启发,真有“雨过花红、云开月朗”之感。该文对我们的启发是,一定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清合法煤矿的违章行为与非法煤矿的盗采侵占行为在根本性质上的区别,这对落实执法主体责任、正确施用有关法律,从而有效遏制矿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面对频频发生的矿难,人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矿难会屡禁不止?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技术落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所致。相比之下,美国煤矿安全却好很多,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与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重大事件美国发短文悼念UBB矿难十周年2020年4月5日,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MSHA)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短文,悼念10年前在UBB矿难中遇难的矿工。2010年4月5日,美国梅西能源公司UBB煤矿发生震惊全美的矿难,29人死亡、2人受伤,是当时美国近4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矿山安全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4.
你问责,我瞒报。你加大惩处力度,我加紧瞒报力度。这些年,矿难事故的核心,己不在生产安全的教训汲取与监管重视,却日益沦为矿难瞒报与反瞒报的较量,可悲可叹。是什么让一些人不去抓安全,商去重瞒报?不说前不久发生的黑龙江鸡西矿难瞒报,也不说这些年各地矿难瞒报与矿难频发比翼齐飞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面对频频发生的矿难,人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矿难会屡禁不止?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技术落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所致,相比之下,美国煤矿安全情况却好很多。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来逐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与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江苏劳动保护》2005,(3):48-48
孙家湾矿难追究责任,国务院决定: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停职检查;30亿支持煤矿安全技改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年初,1次死亡214人的阜新“2·14”矿难曾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拉开了艰难的帷幕。2005年岁末,1次死亡171人的七台河“11·27”矿难又给2005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划上了沉重的句号。七台河东风煤矿是黑龙江省的安全生产“明星矿”,在国家秣马厉兵、不遗余力的煤矿治理整顿中,矿难发生了。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国有大矿,在事故发生后3天居然连入井人数究竟有多少都说不清楚,提供的入井人数一变再变。在事故现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怒斥东风煤矿矿长和总工:“你们连小煤窑主都不如!”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第8期“热点追踪”栏目《探源王庄矿难》一文,揭示了“4·16”矿难的真相,深刻反映出当地煤监部门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上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9.
煤矿又出事了。8月18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辽阳镇河南村一村办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目前27人被困井下,生死不明。这是自8月份以来山西省继“8.11”大同杏儿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和“8.14”阳泉市无烟煤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后的第三起事故。面对这时隔7天共65人死亡、32人生死不明的三起事故,人们在悲痛之余,不禁要问:为何“亡羊”之后却不思“补牢”?引发山西省近期连续发生三起特大矿难的罪魁祸首均为瓦斯气体爆炸。试想,如果当山西大同“8.11”矿难事故发生后,全省煤矿企业能警钟长鸣,举一反三,那么后两起事故也许可以避免;如果当第一起矿难…  相似文献   

10.
网谈     
《现代职业安全》2009,(4):12-12
领导的眼光大部分放在了私有矿上,难道国有矿真的成灯下黑了吗? ——网友wanwan9509对山西屯兰矿难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以矿难为首的生产安全事故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媒体的监督下,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了工业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媒体报道中,也不乏一些片面的观点和不实的证据,给企业声誉造成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2010,(1):52-53
2009年11月21日2时30分,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1月24日为此发出的通知(安委明电[2009]3号)指出,这起事故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连日来,各主要媒体纷纷就这起矿难发表感言,我们择其精华加以归纳,供大家从“11·21”矿难中省思。  相似文献   

13.
安全动态     
百色市举行"7·21"矿难一周年警示教育活动7月21日,中共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田东县举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暨"7·21"那读矿难一周年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市四家班子领导、正副秘书长,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12个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  相似文献   

14.
冯瑾 《劳动保护》2007,(4):42-44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产煤省区,全区煤矿点多、面广,而且有相当一批煤矿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地方小煤矿,矿难事故时有发生。从2005年3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就对全区煤矿进行了整顿。《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5.
《安防科技》2004,(2):10-11
矿难、火灾……一件接一件的重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令人痛心.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纵观所有重大安全事故,无一不存在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你问责,我瞒报。你加大惩处力度,我加紧瞒报力度。这些年,矿难事故的核心,已不在生产安全的教训汲取与监管重视,却日益沦为矿难瞒报与反瞒报的较量,可悲可叹。是什么让一些人不去抓安全,而去重瞒报?不说前不久发生的黑龙江鸡西矿难瞒报,也不说这些年各地矿难瞒报与矿难频发比翼齐飞的现象,单说在一个地方,矿难瞒报也是十分频繁。据报道,仅云南一地,从去年9月至今,短短七八个月时间,就有9起煤矿瞒报事故。尽管这些都已查明,但我们仍然要问,还有没有没查明的?其他地方瞒报成功的矿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中,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生产安全事故、矿难、官煤勾结、干部退股等诸多话题,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媒体的反映程度上,用“热点”“关注”“风暴”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并不为过。盘点这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用图片与文字再现新闻事件本身,更能激发社会对安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安全生产法》实施四周年之际,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主办的“中美矿难法律治理学术研讨会”,10月21至22日在京召开。这是我国法学界第一次针对生产安全问题,从法律治理的角度开展的高层次学术研讨。参加会议的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领导和实际工作者,联系近年来我国矿难多发的现状,围绕工伤保险、矿难查处、预防与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对与之相关的立法、修法、司法等许多细节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本期聚焦里《实现法治安全的路径》和《职业安全亟待立法保障》两篇论文,就是在这个研讨会上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大国。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35%,但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却约占世界的80%。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事故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按民间的说法,鸡年出生的人一生忙碌。鸡年到任的李毅中撞上了这句话,个中辛苦自有体会。矿难频发,激起全社会对煤矿生产的异常关注:中国缺乏保障劳工权益的有效机制也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矿难政治”:吉林石化的爆炸声又拉近了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之间的距离。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明白,在社会化和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一小部分的动荡就会激起整个社会的涟漪乃至波涛汹涌。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开始了一场“安全生产保卫战”;肃清“官煤勾结”、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每一个焦点事件背后总有值得关注和深思的背景,要解决积日已久的问题,国家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的清醒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种认识会在实际行动和扩展的思维中更加清晰明了,而我们也希望2005年的经历成为中国安全生产历史中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