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渐昌明,手机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如雨夜春笋破土而出成遍野新绿的时候,有关手机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对人体有多大害处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据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在进行一项有13个国家参与的手机电磁辐射与人脑组织关系的国际研究,研究结果有望在2004年公布。 无论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人们不要被各种争论搞湖涂了,要保持清醒头脑。因此,为了我们有健康的大脑和防患于未然,在权威的结论公布之前,对手机辐射,还是预防点好。这种健康预防既有对手机用户自身的保护,也包括对他  相似文献   

2.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几乎每天都要播报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污染扩散的影响范围和辐射相关数据。通报中经常出现有关核辐射污染程度的一些陌生字眼,诸如放射性核素、Bq(贝克)、Sv(西伏)、Gy(戈瑞)、放射性本底等。那么,我们究竟怎样从公告中这些陌生的字眼和数据中来认知核辐射污染的危害程度呢?接下来我将就此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活动断层及避让距离的有关进展:(1)对活动断层进行了最新总结,并着重给出了工程上避让距离研究所用的活动断层概念;(2)归纳了世界有关国家活动断层避让的规范和专家的有关研究并进行了评价;(3)对断层地表破裂与避让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符合工程避让的断层精确定位和建立工程分类的避让距离研究是今后应攻关的方向,并提出了供参考的研究结果及想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裂缝在渭河断陷盆地屡见不鲜,且有发展趋势。据统计,仅从1976年以后就有19个县(市)在37处出现地裂缝。地裂缝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尽快作出科学可行的防御对策,我们摘登以下几篇文章,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尽管扎伊尔经常遭受地震灾害,东部地区尤其严重.但是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却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地震研究始于1953年,由“自然研究中心”即以前的中非科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承担.第一批地震台建在Lwiro、乌维拉、布塔雷(卢旺达)和鲁曼加布等地.与此同时,气象局在宾萨(金沙萨,首都城市)和Karavia(卢本巴希)启用了两个地震台.早期地震研究着重对东非裂谷带构造研究,De Bremaecher于1956年发表了有关裂谷研究的论文。从那以来,主要是建设部门和保险公司对地震信息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挪威最早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起始于1970年代中期,当时政府机构为Statkraft水电站和挪威南部的核电站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80年代初,挪威当局在挪威大陆架安全(SPS)这项研究计划中回顾了日益增长的挪威近海工业的安全要求,也考虑到地震危险性(Ringdal等,1982)。1987年,正式制定了有关固定的近海设施地震危险性评定规范(NPD,1987)。根据综合研究计划“挪威大陆架地震荷载”(ELOCS)(Bungum和Selnes,1988),目前正着手准备对现今规范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7.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针对非饱和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吸力变化特征,开展试验研究。采用体积压力板仪实现非饱和土的脱湿和吸湿过程。试验成果显示:(1)土-水特征曲线是不稳定的,它与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路径有关;(2)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相同的基质吸力具有不同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1950年以前,该地区的人们都轻视了地震的危险性。然而在圣盖兹(1950)、圣鲁西亚(1953)和特立尼达(1954)附近发生的几次中强震,以及晚些时候在多米尼加(1969)和安的瓜(1974)附近相继发生了一些中强地震后,才使人们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有了新的认识。Robson(1964)编制了始于16世纪欧洲殖民地时期的该地区有感地震目录。该目录表明,在过去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所有岛屿都至少经受过一次大地震的影响。Key等(1970,1972)采用该目录资料,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建议。主要建议是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水平等价于加利福尼亚结构工程联合会建筑规范中的最高危险带(SEAOC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匈牙利为工业服务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始于1960年。大约近20年来,这些研究的目的仅是为了估计有关场地的最大地面预测烈度,其结果虽没有发表,但各个公司可以使用。Si-mon(1939)等编制了该国的地震活动性与最大观测或预测烈度。Zsíros(1985 b)编制了匈牙利第一幅危险性概率图。1987年,对Paks核电站场地评定首先进行了综合研究。Mónus(1990),Tóth(1990)和Zsíros(1990)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省泰县港口苏10井,我们先后使用过HQ—1、HCJ—1、SZ—1、HCJ—SZ(改装)等不同型号的水位自记计。对比其记录曲线,发现井水位日变形态,受水位计精度的影响。对水位计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出有关单位应研制高精度的水位计,在国家井网中,应使用统一型号的仪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湖南省从汶川地震后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研究的有关进展:(1)对湖南省农村民居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评述了各阶段农村民居基本情况的变化和特点;(2)对湖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对湖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实用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着重评述,并提出了农村民居房屋抵御地震风险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风、结构体型等因素的影响,低矮屋盖表面雪荷载形成机理及不均匀分布规律非常复杂。雪荷载实测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雪荷载特性。开展了平屋盖、拱形屋盖、高低跨屋盖、双跨双坡屋盖等典型低矮结构表面雪荷载的实测研究,并将实测结果与中国规范(GB50009-2012)、美国规范(ASCE 7-10)、欧洲规范(Euro code 2003)和加拿大规范(NBC 2005)中积雪分布的有关条款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突尼斯,地震灾害和危险性评定的实践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领域。事实上,该类研究只是自1990年以来,纳入有关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国家计划大纲中才得以开始的。该计划为突尼斯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增进知识、传播技术的机会,同时将为自身抗震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突尼斯地震设计规范(Petrovski等,1992)尚未出版,目前正在完成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荷兰地震危险性评定的目的首先考虑的是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建筑设计和建设的安全性。与地震有关的有两个细则:一是核电站的(NVR3.1,1986);另一项为建筑的(NEN6702,1989)。这两个细则根据内部报告进行定期修正(Ritsema,1975;De Crook,1985a、b)。核电站的细则也参考了IAEA安全规范No:50—C—S(1978)、50—SG—S1和50—SG—S2(1979)。然而,建筑细则仅包括有关地震方面附录中的建议,同时也根据欧洲规范草案8(Bossenmayer,1984)。对核电站进行了若干场地研究,其结果发表在内部报告中。  相似文献   

15.
<正> 二十多年来对“郯城—庐江断裂带”(以下简称“郯庐带”)的深入工作,使一些地学工作者对这一举世闻名的断裂带提出了疑议。这在近年来于山东,和安徽相继召开的有关学术会议上即有反映。作者在研究中也认为该带南北似乎并非是一连续的整体,而可能是由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及其南延部分(简称沂沭带)和北东向响水口—盱眙大断裂及其西南延伸部分(暂称响水口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0年以来安徽嘉山台的多极距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反演分析,结果显示: 嘉山台的浅层(第一层)电阻率变化幅度最大,认为是受气象和灌溉等因素的干扰; 第二层变化幅度迅速减小; 第三层变化平稳; 深层(第四层)电阻率变化幅度比二、 三层大,可能与层厚为∝有关,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该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灾区内各评估子区震害程度、企业服务业恢复生产营业时间以及地震对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影响时间与地震间接经济损失有直接的关系.在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灾害调查结果,结合灾区实际,提出利用灾区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三产业)数据、各评估子区震害系数、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恢复时间以及地震对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影响时间,进行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德黑兰市政府会同伊朗灾害研究与管理的有关部门,定于1992年5月11日至13日在德黑兰召开首届国际城市防灾会议。会议将着重讨论下列问题:①建立自然灾害(如暴风、地震、洪水等)早期警报系统,以减小可能遭受的损失;②自然灾害导致人员和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估,包括德黑兰和世界其它大城市的灾例研究;③通过选择适当的设计、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流动沙漠地形起伏区尼龙网方格沙障破损程度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油田公路K287 km处,对设置在纵向复合沙垄区次级新月形沙丘上不同地貌部位的尼龙网方格沙障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破损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平沙地上的尼龙网方格沙障破损类型相对单一,以半埋型式为主;流动沙丘上的尼龙网方格沙障破损类型多样,而且不同地貌部位的破损类型不同。(2)沙丘个体及不同地貌部位的破损程度值远远高于平沙地,破损程度值排序为迎风坡脚迎风坡中部沙丘两翼落沙坡迎风坡中上部丘顶。(3)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尼龙网方格沙障受损的空间分异主要与沙丘对近地表风流场的强烈扰动有关。(4)尼龙网方格沙障更适宜布设在平坦的地形,提高尼龙网方格沙障对地形起伏适应性的关键在于其布设模式以及布设配件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人对大震前的地震活动空区图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一些学者所研究的空区,主要是板内大陆地区的第Ⅱ类空区,该类空区的面积与未来大震的震级有关。王俊国等人(1979)曾分析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一些地震前的空区图象,发现有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