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2,(12):71-71
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讨会暨2012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与政策研究,阐述了中国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需求与可行性、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国际经验、当前中国环境管理的状况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网格化环境管理特征分析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网格化环境管理这一创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在兰州、河北、河南等地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网格化环境管理的特征及对当前环境管理的启示,提出了为切实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在全国全面实施网格化环境管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杨汝坤 《青海环境》2011,21(3):100-103,122
文章围绕社会管理与创新,阐述了环境管理与创新是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题中之义、重要内容,分析了青海省加强环境管理与创新所面临的形势,在认真思考加强全省环境管理与创新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加强环境管理与创新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综述了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成因,并且简要介绍了这种新的环境管理方式在欧盟国家的应用情况。该管理方法在欧盟国家的成功,证明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这种方式对解决政府“命令式”管理失灵起到十分有益的补充作用。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机遇大于风险,学习、改造并引进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我国工业环境管理水平,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可以解决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缺位问题,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环境监理方案作为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方案的内容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理工作的成败.本文结合辽宁省开展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对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段文霞 《四川环境》1997,16(1):58-60
本文论述了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指出环境管理的的核心是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管理必须遵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并提出了在改革中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曲格平40年环保经历出发,循着曲格平环境管理思想形成的脉络,阐述了曲格平对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贡献,勾勒出了曲格平环境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中国环境管理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管理作为HSE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安全管理同样重要。天然气采输工程包含大量的工艺作业,若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文章分析了天然气采输过程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并对目前环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天然气采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分别从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环境管理建议,为天然气采输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刍议环境管理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凌  李锋民 《青海环境》2004,14(1):41-43
如何利用环境财务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服务是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目前 ,国内对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从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环境投资决策分析及环境业绩评价三个方面对环境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以企业所有制性质区分企业环境管理的局限性,提出了企业环境管理应实行区域管理与岗位交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空间管控和环境空间规划是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短板,我国亟需建立起一套城市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来参与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进而彻底扭转城市环境污染被动治理的尴尬局面。构建覆盖城市各领域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本文梳理了我国环境空间管控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角度,在城市层面构建了由环境功能区划、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严格管控区以及环境承载调控等手段组成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并以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案例,进行了环境空间管控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空间管控的政策建议,保障空间管控体系能够落地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环境监测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技术发展缓慢、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薄弱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拓展质量管理范围等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手段。做好环境监测的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极为重要。文章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管理,分析了样品采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环境监测日常运行管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了监测人员综合素养、设备设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措施,以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迅速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其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开始转变发展思路,推行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鉴于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环境多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中国经济—资源—环境的动态模型,并在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五种典型发展模式对政策进行仿真,进而对不同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大环保、能源设备更新投资,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从整体层面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同时,政府还要关注绿色发展的文化建设,促进公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序,实现有限资源供给下的风险管理效率最大化提升。作为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较风险评价是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与排序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尺度上有效识别出各类环境问题的风险大小顺序,并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优先级的设置。本文在对国内外比较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我国在开展环境问题的比较风险评价、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优先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管理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美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政权  唐红军 《四川环境》2008,27(6):115-119
在现有的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的环保业务系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环境综合管理需要的形势下,建设以环境监测数据的快速响应、业务数据的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高效的分析处理为首要目标的数字化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旨在推动环保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水平和办事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和政府综合决策,为全面实现环境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creas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fields of Indigenous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xamines some of the ways that an Indigenous studies perspective can guide thinking abou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digenous group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on their lands since time immemorial. Indigenous groups have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Western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ith the advent of co-management institutions, subsistence board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forum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ffecting Indigenous resources. Thus, it is an important time for scholarship that explores how Indigenous groups are both shaping and being affected by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key findings and themes from eight papers situ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two fields of study and identify means by which environmental managers can better accommodate Indigenous rights and perspectives. It is the authors’ hope that increased dialog between Indigenous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n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of sustainable and socially jus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