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维鹏  高源  童丽  施周  刘佳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0):4773-4779
利用混凝烧杯试验法,考察聚硫酸铁(PFS)强化混凝去除五价锑(Sb(V))过程中不同混凝条件对絮体形态(包括粒度和结构)以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主导混凝机理,且能通过作用于混凝效果而影响沉后水中悬浮态Sb(V)含量,但对最终除Sb(V)效果(主要为溶解态)的影响极为有限;原水pH和PFS投量对Sb(V)的去除有重要影响,而温度和混凝搅拌强度的作用却较小,并且助凝剂PAM的投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去除效果。在实际运行中,还需尽量避免沉后水因微小絮体过多影响后续工艺的运行工况及出水水质等。  相似文献   

2.
常规水处理工艺通常不能完全将水中新兴污染物(ECs)去除,残留的污染物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环境风险,如何有效地去除水中痕量新兴污染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概述了新兴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危害,并分析了混凝工艺去除新兴污染物的可行性,重点介绍了新兴污染物性质、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和水中溶解性物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混凝与氧化、膜过滤及吸附等工艺的组合集成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混凝技术去除新兴污染物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混凝处理电镀综合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混凝法处理酸性电镀综合废水,首先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总氰化物、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混凝可有效去除酸性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氰化物与重金属。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总氰化物与重金属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废水中残留的总氰化物、Cu2+、Ni2+、Cr6+和Zn2+ 的浓度分别为23.0、25.0、4.5、0.2和0.2mg/L。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率,在电化学体系中添加H2O2,随着H2O2投量的增大,总氰化物、重金属、COD去除率不断提高。当H2O2投量为3mL/L时,处理过废水中残留总氰化物、Cu2+、Ni2+、Cr6+、Zn2+和COD的浓度分别为0.2、2.0、3.0、1.5、0.1和220mg/L。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pH值是影响水中腐殖质去除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水中腐殖质浓度为 10 .0mg L ,铝盐作混凝剂时 ,去除腐殖质的最佳pH值在 6.2— 6.6范围内 ;腐殖质浓度升高时 ,最佳pH值向酸性方向偏移。强化混凝调节pH值虽然增加了酸碱费用 ,但是它可以减少混凝剂投量 ,减轻污泥处理负担 ,其总体进行费用并没有增加 ,可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水中腐殖质去除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当水中腐殖质浓度为10.0mg/L,铝盐作混凝剂时,去除腐殖质的最佳pH值在6.2-6.6范围内;腐殖质浓度升高时,最佳pH值向酸性方向偏移。强化混凝调节pH值虽然增加了酸碱费用,但是它可以减少混凝剂投量,减轻污泥处理负担,其总体进行费用并没有增加,可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10种市售活性炭滤芯并测试其相关理化性质,筛选出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的滤芯用于电增强吸附二氯乙酸(DCAA)、左氧氟沙星(LVFX)和环丙沙星(CIP) 3种典型饮用水中的微污染物。3种污染物的电增强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电增强活性炭滤芯吸附DCAA、LVFX和CIP的最佳初始吸附速率v0分别达到12.4 mg·(g·h)−1 (2 V)、45.3 mg·(g·h)−1 (−2 V)和93.1 mg·(g·h)−1 (−2 V),相比不加电情况下提高了1.2~1.7倍;3种污染物的电增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电辅助下DCAA、LVFX和CIP的最大吸附容量qm可达到26.3 mg·g−1 (2 V)、207.9 mg·g−1 (−2 V)和106.1 mg·g−1 (−2 V),相比于不加电时提升了1.2~3.2倍。在流动态吸附实验中,活性炭滤芯在电增强吸附下的出水的DCAA质量浓度比不加电时更低,出水水质更佳。电增强吸附下的处理水量达到1 300床体积,比不加电条件下提升了2.2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滤芯的电增强吸附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酸亚铁混凝除锑技术处理印染废水中的锑,研究混凝条件与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Ca(O H)2能加强硫酸亚铁混凝除锑效果.(2)当pH为6、Fe2+投加量为75 mg/L、Sb(Ⅴ)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时,钙强化硫酸亚铁混凝除锑技术对模拟废水中Sb(Ⅴ)的去除率可达96.24%.当pH为8、Fe2+投...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硅硫酸铁(PFSiS)混凝剂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实验,考察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对不同时期的絮体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FSiS可有效去除水中COD,当PFSiS投加量为40 mg/L(以Fe计),静置时间为120 min,COD去除率可达50%左右;絮体的微观结构为空间网状结构,随静置时间的延长,絮体密实程度提高,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加碱法制备了分别以Al13和Al30为主要水解形态的聚合氯化铝PAC-Al13和高聚聚合氯化铝PACAl30。通过向PAC-Al30中引入SO2-4/Al3+摩尔比为0.06的SO2-4离子,制得高聚聚硫氯化铝SPAC-Al30。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以及Ferron逐时络合比色结果表明,加入SO2-4后SPAC-Al30的平均粒径增大为4.85 nm,高聚合水解形态Alc含量分别比PAC-Al13和PAC-Al30提高52.7%和17.5%。ζ电位分析以及烧杯混凝实验结果表明,SPAC-Al30的电中和能力不及PACAl30和PAC-Al13,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效果却有显著提高,且由于SPAC-Al30较为温和的电中和性能,在混凝剂投量较高时不易出现再稳现象。SPAC-Al30的纳米级分子尺寸和高聚合水解形态有利于其发挥更优的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SPAC-Al30是去除水中腐殖酸的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电混凝处理废乳化液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是极板间距 8mm、电流密度 5mA/cm2 、时间2 5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后出水COD为 86 0mg/L、油为 10 .36mg/L、pH为 8.8、NO-2 为 2 10mg/L ,外观清澈透明。用此水配制乳化液并分析测定了新配制乳化液的性能 ,符合GB6 14 4 85的标准 ,完全可以循环使用电混凝出水配制乳化液。因为电混凝后出水 pH较高 ,含一定量的NaNO2 ,重新配制乳化液时 ,就可以节省NaNO2 。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电混凝处理废乳化兴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是极板间距8mm、电流密度5mA/cm^2、时间25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后出水COD为860mg/L、油为10.36mg/L、pH为8.8、NO2^-为210mg/L,外观清澈透明。用此水配制乳化液并分析测定了新配制乳化液的性能,符合GB6144-85的标准,完全可以循环使用电混凝出水配制乳化液。因为电混凝后出水pH较高,含一定的NaNO2,重新配制乳化液时,就可以节省NaNO2。  相似文献   

13.
水浮莲干体吸附去除水中的锑(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浮莲干体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水浮莲干体量、摇床转速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锑(Ⅲ)的吸附影响;同时通过FTIR、动力学模型以及等温吸附模型等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b3+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初始pH为6.8、水浮莲干体用量为1.0 g/25 mL、于(25±1)℃的恒温振荡摇床中以100 r/min振荡吸附反应120 min后,吸附率可达76.8%。水浮莲干体对Sb3+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前10 min的吸附率为52.7%,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初始pH对Sb3+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适宜pH为6.8;在一定范围内,干体量的增加、摇床转速的增大以及温度的升高都会导致吸附率升高。结合FTIR谱图分析得出吸附为化学、物理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水浮莲干体对Sb3+的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适合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但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特性,298 K时最大吸附量为1.394 mg/g。水浮莲干体对Sb3+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用于处理含锑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矿物复合PAC混凝去除给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禄  晗桢  寻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41-1043
为了降低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浓度,对矿物高岭土复配聚合氯化铝(PAC)吸附混凝共沉降去除腐殖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高岭土与PAC复配的最佳量均为12 mg/L,此时水样浊度、腐殖酸去除率分别达到98.9%和97.9%,出水残余铝浓度0.16 mg/L。高岭土复配对于处理后水中铝形态也产生了影响,与单独使用PAC相比,总铝浓度降低了24%,特别是对人体毒害较强的溶解态铝浓度降低了71%。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钛基锡锑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技术对水中四环素的去除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5~25 mA·cm-2)、极板间距(5~25 mm)、四环素初始浓度(5~100 mg·L-1)和电解质种类(NaClO4、Na2SO4和NaNO3)对四环素电化学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钛基锡锑电极电化学降解四环素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R2>0.95);四环素降解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大于15 mA·cm-2时,四环素的降解反应受传质控制;四环素降解效率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减小,在传质控制条件下,反应速率与极板间距成反比;初始浓度小于20 mg·L-1时,受传质影响,四环素降解效率基本不随初始浓度变化,当初始浓度大于20 mg·L-1时,四环素降解效率随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Na2SO4为电化学降解水中四环素较合适的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混凝剂,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并利用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通过小试实验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5%,其中疏水酸约占41%,疏水性物质也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89%,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2%,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各自最佳的混凝条件下,均能够有效去除由疏水性物质(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但三氯化铁对弱疏水性物质以及亲水物质的去除率高于硫酸铝,这使得三氯化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并且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混凝工艺均能明显降低生化出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考察了瓜环的物化性能,以及溶液pH和瓜环投加量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对瓜环的助溶效果最佳,混凝后絮体颗粒呈密实的团状。红外光谱中无新吸收峰出现,说明瓜环与污水中有机物的混凝去除以物理作用为主,无化学键的形成。当投药量大于400 mg/L时,瓜环对初始有机物浓度为6.0 mg/L和9.2 mg/L的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的TOC去除率分别在20%和25%以上。与明矾和聚合氯化铝等传统混凝剂相比,瓜环的混凝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剂且受pH值的影响较小,作为新型水处理材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混凝出水中Cr(VI)的去除率,使用铁表面改性的石英砂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Cr(VI)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2.0~13.0) 范围内,表面附着的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铁表面改性后石英砂的等电点向碱性范围内移动,有助于吸附去除带负电的Cr(VI)。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改性石英砂对Cr(VI)的去除能力逐渐提高。Cr(VI)的浓度逐渐减少,改性石英砂对Cr(VI)的吸附动力下降,11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腐殖酸对于Cr(VI)在改性滤料表面吸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Cr(VI)的竞争吸附和对Cr(VI)的还原作用。随着Cr(VI)浓度的增加,Cr(VI)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Cr(VI)浓度为2.0 mg/L时去除率达到最高。未改性的石英砂对于混凝沉后水中的剩余Cr(VI)无明显的去除作用。当使用改性砂柱对AS混凝出水进行过滤时,30 min之内Cr(VI)的去除率仍然能够达到接近100%。当体系中无腐殖酸存在, Al30做混凝剂时,Cr(VI)在较短的时间(20 min)通过滤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