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微细不可见型金矿是一种新的重要金矿类型。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是促使微细不可见型金矿大量开发利用,提高金的浸取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是湖南重要的产金区,该区金矿以脉型金矿为主。按其成矿元素组合,该区脉型金矿可划分为单金石英脉型和金-锑石英脉型;按其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顺层式和切层式脉型金矿两种。该区脉型金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物组合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产出。该区脉型金矿形成主要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雪峰山一带加里东期的剪切作用,使该区的浅变质岩发生变形,并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最终富集形成金矿床,因此,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与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高 ;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 ;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 ,少见三水铝石 ,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 ,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相似文献   

4.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及砂金矿分布甚广,但是规模一般不大,而且规律性也不强。然而,与黔东南地区成矿环境相类似的桂北地区及湘西南地区已经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那么,在黔东南地区是否也有该类型的金矿存在呢?笔者整理比较了野外地质资料后确认,该区存在该类金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东湾金矿矿区的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东湾金矿是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强大的热动力条件,而且还从矿源层中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部位,尤其是NNE向断裂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总结出了找矿标志和预测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 ,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 ,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相比 ,晚期的石英脉型金矿可见自然金含量较高 ,硫化物中显微包裹体金含量较低 ,可能预示中低温热液金矿中 ,不仅普遍存在时空分异的金属硫化物中的类质同象金和自然金 ,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分异的自然金和次显微包裹体金。  相似文献   

8.
<正> 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是一个深受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金矿的勘探和开采受到极大的重视,金成矿理论的研究也相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受人们重视的研究课题。随着黑色页岩金矿化和卡林型金矿成矿的研究,有机质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引起了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关注,人们对此也作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91-297
本文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菲律宾内格罗斯岛西部地区地质矿产资料,分析该区铜、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斑岩型铜矿和热液型金矿主要与内格罗斯岛岛弧岩浆岩带有关,受区域断裂构造破碎带、闪长岩和白垩系火山碎屑岩层控制,在类似部位或附近是寻找铜、金矿的有利地段。这对今后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铜矿、热液型金矿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 ,卡林型金矿曾被当作典型层控矿床。但近年来在美国卡林型金矿带的一系列找矿新进展说明 ,地层对于成矿的意义不如构造和深源的成矿流体。对于第三纪热点活动、岩浆作用及卡林型金矿形成之间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为卡林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滇黔桂、陕甘川等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在许多方面可与美国卡林型金矿对比 ,在找矿方面也应打破单一沿层找矿的旧框框 ,开拓新思路 ,注意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及有岩浆或深源热液活动的部位找矿。  相似文献   

11.
<正> 西秦岭南亚带是我国“硅灰泥岩”型铀矿的重要成矿区,近年来又在该区太阳顶群中发现了微细粒浸染状金矿,不管是铀矿还是金矿,它们的主要赋存岩石都是硅质岩。为了探讨金铀成矿规律,有必要对硅质岩进行岩石学及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富水金矿带区域地质、金矿带地层、构造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属中、低温渗滤热卤水型金矿-卡林型金矿,金为微细粒浸染型金,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作者根据本区金矿体的分布及赋存情况,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分布,对金矿带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 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是我国最大的单金型矿床,自1966年发现以来,其成因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争论不休,但以斑岩型观点为主,如全国矿床委员会关于金矿分类的第一、二、三次讨论稿均将其划入斑岩型矿床。然而,笔者通过对该矿床主要容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金矿化在矿化时间、成矿流体来源、矿化位置等三方面关系的详细研究,却得出了与斑岩型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卡尔福克矿山富金矿化作为铜-金矽卡岩的叠加矿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金在铜-金矽卡岩与富金矿化中的分布的地质统计学比较结果说明,金是在两个分别进行的、不同的地质事件中沉淀成矿的:1.沉淀事件,在多种因素控制下与铜一起沉淀在矽卡岩矿石中;2.富金矿化事件,在以帕内尔石灰岩为围岩的矽卡岩中形成富金矿体。此阶段的成矿物质的金含量远远高于矽卡岩矿石中的金含量。富金矿伴随有明显的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作用的特点是含有粘土黄铁矿和石英-黄铁矿(-砷黝铜矿),Au、As、Sb、Hg、Si、S和Tl异常以及Pd、Ca和Se亏损。据岩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富金矿化至少有三幕;富金矿化早于石英钼矿脉的生成。富金矿石的统计学特征在直方图、散布图和方差图上不同于铜-金矿化。富金矿组合样的金品位平均值为0.3盎司/短吨(约10.29ppm——编者)。矽卡岩矿石的定向方差图表明,N20°E走向的弥散型断层组和距宾厄姆岩株接触带的距离控制了金和铜的品位。矿体的高程似乎是矽卡岩中金品位的一个附加控制因素。帕内尔石灰岩中富金矿化的富矿体具有已贫化的钻探储量1.2Mt。有证据表明,在现有钻探控制范围以外,矿体还延伸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金矿的普查与勘探都极为重视。世界上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中隐伏的热液型金矿是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直接找到露头矿的机会越来越小,因而迫切需要发展行之有效的找矿新技术和方法。找矿矿物学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门  相似文献   

16.
<正> 海南岛抱板—土外山金矿区是目前在海南岛发现的较大的金矿区,而且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但由于发现的时间短,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还较为薄弱。为了进一步找矿,提高对海南金矿成矿规律的认识,特选择该区金矿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1.地质概况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抱板群混合岩及变质岩。抱板群是原抱板群和原旧村岭群的通称,为经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的同一套地层;  相似文献   

17.
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金矿床是近年来找矿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举例对这种金矿类型作了简要的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八卦庙金矿床是秦岭地区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这个金矿店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通过与其它金矿床微量元素组合的对比分析,认为八卦庙金矿床是一种类似于中高温热液碳酸盐型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元素等位残研究,认为大多数微量元素在热液性变过程中呈惰性行为,Au和As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确认了在金的成矿中围岩不仅提供容矿空间,而且还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一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物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近的岩浆岩体侵入接触带为好.  相似文献   

20.
安徽宁国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是最近新发现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石口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口金矿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呈透镜状、似层状,矿石以断裂角砾岩型为主。上寒武统—下奥陶统西阳山组泥质灰岩、下奥陶统印渚埠组泥岩是控制金矿的地层,NW向张性断裂是最主要的容矿构造。石口金矿NW向断裂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该金矿的发现为钦杭成矿带金矿找矿勘查提供了新思路,可进一步扩大该区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