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国慧  樊宏  刘亚迪  张念华 《四川环境》2005,24(4):70-73,76
依据1992~2003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形条件、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条件、政策因素等六个方面,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05年玉溪市土地资源分类面积数据的变化分析,利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统计了各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在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上的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时间变化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在加剧,尤其表现在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上.各区域间以玉溪市中心城区红塔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通海县,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小的为澄江、江川、华宁等地.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大,表明受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玉溪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结构熵值变化和持续利用——以广西北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运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分析1995-2007年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出北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Markov模型的南京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2000年、2008年遥感数据,采用ArcGIS和Excel测算出南京市辖区8年土地利用的Matkov转移矩阵,从数量、空间和结构角度分析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预测2016年的各类用地面积.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的城镇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较快,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呈集中态势;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减少,未利用地减幅最大.在空间上,研究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由"同心圆状"变为"纺锤状",土地利用集中度和强度都增大.2016年预测显示,城镇用地比重达44.76%,耕地减少23.47%,其余用地基本保持前8年的变化趋势,但动态度有所减小,仅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幅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市中牟县为例,利用土地详查和统计数据等资料,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中牟县1996-2008年土地利用数量、速度、程度、区域差异等变化,揭示中牟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城镇化进程和收入水平提高是影响中牟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雪  任学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21-923,933
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土地利用数据,以人口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原理,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1995—2008年辽宁省土地利用信息熵、均衡度呈现波动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逐渐趋于均衡。但从总体趋势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较差,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运用GIS与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生产功能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平原与山区中间的过渡区居中;生态功能也近似阶梯状分布,但自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变化是逐级升高;非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是以郑州和洛阳市区为核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有所减弱,但在主体功能区和县级单元尺度上各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3)河南省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相对协同,但它们快速发展对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抑制效应。近20年来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各项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西景区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密切相关.运用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水西景区景观格局及其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西用地类型多样性较高,以林地占优势,林地破碎度低,森林景观较完整,但空闲地和建筑用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大,破碎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西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近19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CBERS—2资源卫星数据,采用基于知识型光谱特性的增强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合肥市1987年、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题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合肥市近19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整个阶段—耕地减少了23.38%,建设用地增加了61.26%;城镇用地新增速度最快,且新增速率远大于转移速率,属高速扩张型;②区内最"敏感"的类型是交通用地,其新增速率在两个阶段分别达到1.64和1.62,远高于其它的类型;④从城市扩展的方向上看,合肥城市的发展主要以西南部、南部和东部为主,西南部最为明显;城市已经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形成"南进—东拓—西缓—北抑"的空间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0.
研究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对实现辽宁省城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概况与综合绩效内涵,采用AHP法、功效函数、模糊综合评判法验证。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辽宁省及14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都在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同;②辽宁省域经济投入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绩效逐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绩效从2007年起呈下降趋势;③城市功能定位、区位资源与产业结构是促使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时空分异的重要驱动因素,提出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淮北市必然加快发展的步伐,占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对淮北市土地集约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约用地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淮北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能够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口河区的土地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对金口河区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较严峻,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MMPGIS通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以山东龙口市2004土地利用现状为例,介绍了龙口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影像数据的纠正,矢量数据、属性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入库方法,最后提出了在建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4平台下提取淮北市(相山建成区)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度及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双赢,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聊城市为例,分析了聊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状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选择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与郑州市实证研究相结合来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和地域结构特征,揭示影响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廊坊市环境容量现状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廊坊市生态适宜的土地利用目标和调控指标,从而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